肝臟,在人體中的作用想必大家都知道,其負責了多種工作,是人體中的“代謝工廠”,極為重要。
但是,肝臟同樣也是一個比較脆弱的器官,可能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不經意的一些習慣或是舉動就會嚴重傷害到肝臟,尤其是在我們的飲食方面,因為多數疾病都是我們一張嘴“吃”出來的。
若是平時飲食不注意,則可能增加肝臟的代謝負擔,長時間如此,最終導致肝臟受損。
現91歲的吳院士提醒:不想給肝臟“添亂”,日常3種食物,勸你少吃幾口
第一:腌制食物
腌制之后的食物,味道是很好的,很多人都經常吃,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喜歡吃自己腌制的咸菜以及臘肉。
但是對于這些食物,能少吃還是少吃幾口為好。
因為食物腌制時,會加入大量的食鹽,而長時間的存放,食物中含有的硝酸鹽則會變成亞硝酸鹽。
肝臟主要代謝各種毒素,亞硝酸鹽具有一定的毒害作用,其進入肝臟后轉化為亞硝酸胺,很容易造成肝細胞受損、肝組織纖維化,降低肝功能。
第二:霉變食物
勤儉節約,雖說是我們傳統的一種美德,但是,過于節約,比如霉變后的食物舍不得扔,繼續食用,則會嚴重傷害到肝臟。
霉變之后的食物,經過多種反應,可能會形成一些霉菌,為黃曲霉毒素。
此毒素在進入肝臟之后,會直接破壞到肝細胞的完整性,造成肝細胞不完整甚至是發生癌變的情況。
更為嚴重的時,若一次性攝入10ug,還可能會直接危害到生命,所以說日常生活中,還是少吃霉變食物為好。
第三:油炸食物
在家里炸丸子或是酥肉的時候,離很遠就可以聞到香味,并且經過油炸之后的食物,在口感上也會豐富很多,外焦里嫩。
但是,油炸后的食物,不僅含有大量的油脂以及脂肪,還可能會含有致癌物質苯并芘,此物質在進入肝臟后,也會影響到肝功能,造成肝臟的解毒能力下降,損害肝功能。
這類食物偶爾吃可以,但要謹記不可經常吃。
肝臟受損后,身體會有哪些異常表現呢?
1、皮膚發黃、沒有光澤——膽紅素增多;
2、視力下降、眼睛干澀、有紅血絲、發紅——肝血不足;
3、經常失眠、多夢、半夜醒來——肝血不足;
4、大便發黑、傷口不容易愈合——肝臟合成凝血因子能力下降;
5、頭發油膩、臉上痘痘多——肝臟抑制能力下降;
養護肝臟,平時要養成好的生活習慣
1、早睡早起
長時間熬夜,會對肝臟健康產生很大的影響。
在熬夜的時候,人體沒有辦法進入休息狀態,會導致肝臟的排毒解毒工作無法正常進行,毒素則可能堆積在肝內,造成肝功能下降,容易增加患肝病的幾率。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盡量養成早睡早起、少熬夜的習慣,對養護肝臟有一定的幫助。
2、多喝水
常飲水,對機體的運作也起到了一定的幫助,可以減少肝內的毒素,補充體液。
在水中加入有益肝臟的食材,可能會有更好的作用。
云臺冰菊中所含的硒元素、類黃酮、水蘇堿等元素較為豐富,可以在喝水的時候加入一些。
硒元素能夠對受到損傷的肝細胞進行快速修復,并避免毒素在肝內堆積,降低肝臟受損幾率;
水蘇堿可以減少肝臟中一些多余的脂類物質,同時還具有加速分解脂類物質的作用;
類黃酮對于肝細胞的活性可以起到一定的提升作用,避免肝內組織出現氧化情況。
杯中加入幾朵云臺冰菊,使用剛燒開的沸水沖泡最佳。
3、常吃蔬果
蔬菜和水果中所含的微量元素都是比較豐富的,并且還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對肝臟的修復起到了一定的幫助。
可以常吃西蘭花、胡蘿卜、草莓、海帶、大蒜、無花果、芹菜等蔬果。
最好挑新鮮的食用,盡量少吃腌制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