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和眼睛出現問題的原因
那清竅為什么會不通呢?
中醫講,耳為腎竅,目為肝竅。所以,從傳統的思路來講,耳目疾病,大部分人會覺得是肝腎的問題。
其實不是的,很大原因在于脾胃!那大家肯定會有疑問,脾胃和眼睛、耳朵又有什么關系?
脾胃和耳、目的關系
《黃帝內經》中有提到,五臟六腑皆稟氣于脾胃,以達九竅,所以九竅不利,皆屬脾胃也。
《黃帝內經》有早有記載:“脾不及則令人九竅不通”。
耳、目則是九竅之二竅,《黃帝內經》又曰“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
中醫講,脾主升清,胃主降濁,健康的身體清陽往上走,陰濁往下走,而頭面九竅是最需要清陽之氣的,這些需要清陽來滋潤,來濡養的地方,都要靠脾去升。
這就像一個轉動的太極一邊升一邊降,而這個太極正常轉動就需要靠脾胃力量推動。
如果脾胃之氣一旦虛弱,就會中氣不足,這個太極就轉不動了,這個時候該升的清陽難以上升,得降的濁陰無法沉降。
久而久之,濁陰之氣堵在上面,清陽之氣阻在下面,這樣,上面清竅耳、目得不到清陽的濡養,還有濁陰之氣堵在上面,就會令口舌諸竅都渾沌,導致耳竅,目竅閉塞,最終出現耳鳴、耳聾,頭目昏花、老花眼、老年癡呆等問題。
那如何恢復耳聰目明,頭腦清晰呢?
說了這么多,大家也能看出重點,上述可見,耳鳴耳聾從脾胃來治,可行!
益氣聰明湯
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個益氣升陽,聰耳明目。既能助脾胃運化,又可使清陽升起的方法。
什么方法呢?
就是—益氣聰明湯!
益氣聰明湯,記載自《東垣試效方》,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東恒所創,是一味十分著名,深為歷代醫家喜愛的常用中藥方劑。
聽名字就知道這是一個可以讓人耳聰目明,變聰明的方法。為什么這么說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它的組成,你就會明白!
方藥組成:人參、黃芪、甘草、葛根、升麻、蔓荊子、白芍、黃柏
這里面的藥物分成三個方向:
首先就是鎮守中焦的人參、黃芪和甘草。
人參能夠大補人體的元氣,同補五臟六腑,黃芪可以補脾胃,甘草也是一個補中氣的常用藥物,我們看“理中湯”,“補中益氣湯”都有他們的身影。
三個一搭配,很好的解決了中焦陽氣不足,恢復了脾胃的升降功能。
但是雖然補氣了,那如何讓氣升上去到達頭面部呢?
所以,有了向上的三味藥,分別是葛根、升麻和蔓荊子。
葛根是一個升舉陽氣的要藥,能鼓動陽氣,把陽氣通過頸部經絡,從后面的膀胱經和督脈,源源不斷的輸送到頭面。(張仲景的葛根湯就是專門調理頸椎病的)。
升麻也屬于升提的一個藥物,不僅能夠升提陽氣,還能把氣血同時升到頭面。
蔓荊子的方向也往上行走,陽氣光升上去還不夠,還得散開到各個孔竅,蔓荊子就能起到一個散的作用,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的功效。
這三個搭配起來,一起達到了使得清陽之氣加快上升的作用。
整個方子配合起來,清陽得以出上竅,濁陰可以歸下竅,中焦樞機得通,身體一氣周流,自然耳明目明。
說了這么多,大家最關心的肯定是這個神奇的益氣聰明湯配比分別是多少,作為日常保健,我該如何食用呢?
益氣聰明湯配比
據《東垣試效方》記載,方藥配比為:
益氣聰明湯是一個對于老年人視物昏花,眼干耳鳴,記憶減退,善忘,年輕人或者學生近視,耳鳴,記憶力差,學習差,都是不錯的一個調理方法。
今天就給大家分享到這里了,好文一定要收藏。建議轉發給身邊的親戚朋友,讓大家都知道,咱們共同受益!大家都會感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