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才是為老百姓考慮的主兒,“阿斗”才是真英雄
提示:面對有些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我們不能總是從王侯將相的角度來看,不能總是依據“成王敗寇”的標準來評判,我們為什么不能站在老百姓自己的視角來思量呢?
誰是三國時期真英雄?曹操認為是他和劉備,辛棄疾認為應加上孫權。《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認為劉關張才是英雄,曹操是奸雄、梟雄,而不是英雄。
三國時期,誰是真正的英雄?許多人會回答說是劉備、曹操。曹操煮酒論英雄時,對英雄的概念發表了一通著名的議論,被稱之為“曹操英雄論”,曹阿瞞議論道:“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曹操邊煮酒,邊和劉備說,當今天下,能夠稱得上英雄的,只有你劉備和我曹操了,嚇得劉備手中的筷子都抖落掉到地上。
南宋豪放詞人、著名將領辛棄疾認為,三國英雄除了劉、曹外,還應加上孫權,辛棄疾寫道:“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辛棄疾的“生子當如孫仲謀”如今已成俗語被廣泛使用。
按歷史功績評判,曹操、劉備、孫權確實無疑屬于三國英雄。然而,曹操、辛棄疾的英雄論,是以志氣、成敗、歷史功績而論,論說得很有道理,但終究逃脫不了“以成敗論英雄”的俗套。
《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則干脆認為劉、關、張才是真正的英雄,其著作中有《三英戰呂布》一回,反正書是我寫的,我直接認為劉、關、張是英雄,在演義中大量描寫、虛構他們三人的英雄事跡即可。而曹操是奸雄、梟雄,在書中大量描寫曹操的奸詐即可。
關于羅貫中的“英雄論”,我在此不發表評論。
誰是三國時期真英雄?劉禪才是為老百姓考慮的主兒,“阿斗”才是真英雄。
上述曹操、辛棄疾的英雄論,是站在“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的功績論、歷史結果論的基礎之上的。羅貫中的英雄論,除了功績論外,從劉備姓劉、是漢室正統的角度出發來進行的。
我不站在曹操、辛棄疾的角度,也不站在羅貫中的角度,我站在咱們老百姓的角度來思考,從民本的視角來看待,三國時期首屈一指的真英雄,非劉禪這位“扶不起的阿斗”莫屬。
劉備之子、后主劉禪,后人以“扶不起的阿斗”來形容庸碌之人,用“樂不思蜀”來形容不思進取之人,可見劉禪在歷史上一直是一個反面人物。
劉禪在獨掌蜀國朝政之時,采取與民休息之政策,大力發展經濟,使蜀國經濟一度逐步復蘇。為了減輕人民負擔,劉禪多次勸誡諸葛亮不要北伐了,可諸葛亮就是不聽,動不動拿出“先主”劉備來壓制劉禪,還不斷出祁山北伐,導致蜀國軍費開支劇增、國力日漸消耗殆盡。所以,蜀國的衰弱,諸葛亮要承擔主要責任。
公元263年,蜀國兵力枯竭、國力衰微,面對強敵壓境,劉禪經過認真思考,力排眾議決定向鄧艾投降。試想,如果劉禪不投降,而是一意孤行、抵抗到底,要讓多少蜀國軍隊和百姓葬身疆場啊!劉禪正是從百姓的角度考慮,為了避免生靈涂炭才投降的,這樣的君主才是為百姓考慮的主兒,這位“阿斗”才是真英雄啊!
至于“樂不思蜀”一節,劉禪就是在裝傻,這是大智若愚啊!正因為他裝傻,才使司馬昭放松了警惕,否則司馬昭早把劉禪給殺了。正因為他裝傻,劉禪才能夠在異國他鄉安度余生。
別看他“樂不思蜀”,他只是在裝瘋賣傻,他內心里邊的極度悲痛誰能體諒呢?為了百姓能活著,他承擔亡國的責任,還要被后人唾罵、載入恥辱的歷史。
面對有些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我們不能總是從王侯將相的角度來看,不能總是依據“成王敗寇”的標準來評判,我們為什么不能站在老百姓自己的視角來思量呢?
三國真英雄,你認為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