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高考語文命題五嘆
高考語文命題五嘆
[ 2010-9-15 18:27:00 | By: 聞雞起舞 ]
 

江蘇省泰州中學    董旭午

一嘆:雞零狗碎何時休

高考語文命題雞零狗碎,問題由來已久,主要表現在古詩詞鑒賞和文言文翻譯這兩個板塊上。先說古詩詞鑒賞。考綱關于古詩文鑒賞評價能力考查只表述了兩點:1)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2)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應該說,這樣的表述沒什么可挑剔的,只是到了試卷上就往往零碎不堪了。我們不妨先看一例2010年高考全國卷語文試題第12

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8)                              

                               詠素蝶詩

                                 劉孝綽

隨蜂繞綠蕙,避雀隱青薇。映日忽爭起,因風乍共歸。

出沒花中見,參差葉際飛。芳華幸勿謝,嘉樹欲相依。

【注】劉孝綽(481-539):南朝梁文學家,彭城(今江蘇徐州)人。文名頗盛,因恃才傲物,而為人所忌恨,仕途數起數伏。

(1)這首詠物詩描寫了素蝶的哪些活動?是怎樣描寫的?(3)

(2)這首詩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現手法?(5)

第一題第一問參考答案:這首詩描寫素蝶隨著蜜蜂圍繞著蕙蘭飛,遇到黃雀躲藏在綠葉中,在太陽的映照之下忽然爭著飛起,趁著風一起歸去。在花中出沒,順著高低不同的綠葉飛翔。第二問參考答案:是通過描寫素蝶遠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動作,以及用周圍蜂、雀、月、風、花、葉等進行襯托來描寫的。

第二題第一問參考答案:這首詩通過對素蝶活動的描寫,表現了詩人在仕宦生活中悲歡、浮沉,最后兩句突出了詩人對美好事物和自由生活的依戀與向往。第二問參考答案: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現手法。

應該說,這樣的命題和答案本身并沒有什么不是,只是這種命題的方式太過于零碎,既不利于考生作答,也不利于評卷操作,更會造成評卷信度的降低。據悉,閱卷場規定:第一題的第一問賦分為1分,第二問賦分為2分;第二題第一問賦分為3分,第二問賦分為2分。試想,第一題第一問答案需要那么多文字表述,雖難度不大,但只給1分,閱卷場上的老師該如何操作?考生表述得不夠豐滿、到位但大意尚可,又該怎么給分?第二問似可以規定兩個要點,即“素蝶的動作描寫”和“他物的襯托”各給1分,但表述本身的優劣與否該怎么給分?第二題第一問存在的問題與第一題第二問相同(不贅言),但第二題第二問僅一個“托物言志”就給2分,這豈不又太容易了嗎?事實上,閱卷場上,很多老師都很為難,尤其是對待第一題第一問那樣的問題,更是棘手得很。命題人的本意很可能認為越具體越便于考生答題和閱卷教師評卷,其實恰恰相反,不僅閱卷很難操作,給分的信度也降低了。我們不妨假設一下,如果第一題只問“這首詩是怎樣描寫素蝶的?(給3分)”,第二題只問“這首詩作者采用了什么抒情方法?請簡要賞析(給5分)”,答案所包含的內容應該并不比四問少,同時表述優劣的賦分還可以顧及到,這無疑不僅降低了閱卷操作的難度,更會大大增加閱卷給分的信度。現在,不僅全國卷古詩詞鑒賞板塊的命題形式這樣零碎,其他省市的同一板塊的命題也多如此(無需再贅例)。

再說文言文翻譯,考綱上只這么一句話: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但縱觀近些年來各省市有關這一板塊的命題,實在是太零碎了,同樣降低了給分的信度,也很難達到科學考查考生文言文翻譯能力的目的。我們不妨看一例(2010年湖南高考語文試卷第10題):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爾。(4)

(2)亮不敢據渭水,此易與耳。(3)

(3)引軍而濟,背水為壘。(3)

參考答案是:

1)寄身在偏遠的地方,只不過是稱霸的人的臣子罷了。

2)諸葛亮不敢據守渭水,這就容易對付啦。

3)率領軍隊渡河,背靠渭水筑下營壘。

高考考文言文翻譯,一般以考查直譯為主,主要考查考生對一些重點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理解和掌握情況,所以閱卷時也多以文言語段中的一些重點實詞和虛詞的準確翻譯為給分點。一般而言,準確翻譯一個詞給1分。如“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爾”中的“委”“方”“特”“爾”, “亮不敢據渭水,此易與耳”中的“據”“與”“耳”,“引軍而濟,背水為壘”中的“引”“濟”“壘”等。這樣零碎的賦分,問題又來了,如,(1)中的“霸者”、(3)中的“水”翻譯有誤該如何處理(其他關鍵性實詞和虛詞都翻譯對了)?整個句子不夠通暢又該怎么辦(重點實詞和虛詞都翻譯對了)?再者,高考通閱卷場上往往又不止一個人閱這道題,每個人的感覺肯定不盡相同,縱是一個人,其不同時間段的感覺也很可能不一樣。這樣一來,任由閱卷人自主處理,就很難避免人為地制造誤差了,考生也就只好憑命由天了。如果我們換一種命題思路,像全國卷那樣,只設兩道文言翻譯題,每題給5分,留足閱卷老師酌情處理的余空,并給整個句子翻譯準確、表述流暢以適當的賦分,就不不僅會大大降低評卷難度和評分誤差,也有利于真正考查出優秀考生的文言文翻譯水平。現在,江蘇、安徽、浙江、天津、重慶、湖南、湖北等省市的考高語文命題,這一板塊上都存在著過于零碎的問題。

事實上,高考古詩詞鑒賞和文言文翻譯這兩個板塊雞零狗碎的命題形式,早已嚴重扭曲、異化了古詩文教學,尤其是那些仿真式模擬訓練更是逼著廣大師生往雞零狗碎、低效甚至負效循環的死胡同里擠,害語文教學也害師生身心!為此,筆者認為,不管命題者有多少必須如此的理由,都應該本著對考生、對古詩文教學、對母語教育高度負責的態度三思而后有所改進。

二嘆:文字游戲終何益

十多年來,高考試卷上一直有一個板塊,名曰“語言運用”板塊,一直被某些“專家”稱為“語言運用類試題試驗田”。一般有“仿寫”“續寫”“句式變換”之類的題型。不妨先看幾則實例(限于篇幅,僅舉五例):

1:請在下面的橫線上緊接上文再寫一個句子。(4分)(1994年高考題)

要求:(1)另舉一個事例;(2)句式與劃線的一句相同。 

古往今來,彪炳史冊的杰出人物,都曾做出過非同尋常的努力,因而在事業上創造了輝煌的業績。試想,如果沒有李時珍跋山涉水、遍嘗百草,沒有他數十年如一日的搜集整理、筆耕不息,哪里會有藥學巨著《本草綱目》的問世! 

2:用“儒、道、佛”作開頭,重組下面這個句子,不得改變原意。(3分)(1999年高考)

蘇軾的生活與創作充滿了矛盾,因為他曾受到儒、道、佛各方面的影響,思想比較復雜。 

儒、道、佛                                                                  

3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選話題,寫三個句子,要求所寫句子形成排比,句式與示例相同。(7分)(2009年全國卷Ⅱ第20

金錢不必車載斗量,夠用就好;友誼不必甜言蜜語,真誠就好;人生不必驚天動地,踏實就好。

4對“幸福”的理解因人而異。請仿照示例,將下面作品中兩個人物的話補寫完整,表達人物對“幸福”的理解。要求:①符合人物的思想性格。②句式相近,每句話補寫的字數不超過30字。(4分)(2009年湖北卷第20題)

示例:《守財奴》中的葛朗臺說:我的幸福就是金子,守住金庫的鑰匙,就守住了我的幸福。

1)《項鏈》中的瑪蒂爾德說:我的幸福是                               

2)《荷花淀》中的水生說:我的幸福就是                                

[附:答案示例:(1)(瑪蒂爾德說:我的幸福就是)鉆石項鏈,擁有了鉆石項鏈,就擁有了我的幸福。(2)(水生說:我的幸福就是)家鄉白洋淀,保衛了白洋淀,就保衛了我的幸福。]

5請仿照下面詩歌前兩節的格式,續寫第三、第四節。(4分)(2009年山東卷第17題)

我是雪/我被太陽翻譯成水/我是水/我把種子翻譯成植物

(附:答案示例:第三節:我是植物/我把花朵翻譯成果實/我是果實/我被父母翻譯成生命    第四節:我是生命/我被衰老翻譯成死亡/我是死亡/我被冬季翻譯成雪)

此類命題多熱衷于搞文字游戲,表面上好像挺有創意和詩意,實則往往誘發甚或迫使考生言不由衷地說好話,寫浮華的句子,也助推了做作、矯情、浮躁的文風。如例1、例3、例4都有這樣的嫌疑,不管考生心里怎么想的,反正都被卡在那里,只好硬著頭皮擠牙膏,哪怕就是鸚鵡學舌地裝高尚。近幾年來,高考作文甚至學生平時的寫作都熱衷于浮華,與這類試題的導向也不無關聯。尤其是例2和例5,更是純粹的文字游戲。例2原句以“蘇東坡”開頭,在原文段中自有必須如此造句的理由,比如原文的敘述主體、原文段的上下文語境等。放棄這些所以然的因素,硬是要求考生變換敘述主體,從另一頭起筆孤立地搞文字游戲,對學生學好語言終有何益呢?例5要求頂真回環,又要求句式相同、意境與格調相近,否則就是零分。考生苦苦地忙乎了半天,也許還是個瞎子點燈白費蠟。放著實實在在、明明白白的話不講,硬要一個接一個做作地“翻譯”,這樣考查語言運用還是從今而后絕種的為好。更可怕的是,一些高三語文老師還視例5為高考經典試題,仿真訓練個沒完沒了,反復要求學生必須如何如何仿寫到位。想想例5這類試題對學生和語文教學的危害,更是令人不寒而栗!其實,這一板塊應名副其實地高度關注語言的實用性,即結合一定的語境考查學生母語理解和運用能力。實事求是地講,近年來全國和各省市高考語文試卷上這類試題越來越少見了,代之以越來越關注語言運用,應該是個不小的進步,很值得肯定,但愿別再搞回潮。

三嘆:死記硬背禍害人

只考死記硬背,主要表現在高考試卷的默寫題上,問題也由來已久了。十多年來,全國和大多數省市的高考語文試卷,在這一板塊上仍是上下句填空,雷打不動!為什么非要這樣按部就班地命題呢?據有的“專家”講,一是怕命題靈活了答案不好固定,二是為了迫使中學語文教學必須高度重視名句名篇的背誦,以利于“給學生打下精神文化的底子”。這樣的說法,自有其道理,但筆者不敢茍同。理解和背誦名句名篇對陶冶性情、提升修養和境界,甚至凈化靈魂固然大有益處。但背誦那么多名句名篇,不能在具體語言環境被運用或化用,更不能內化為學生的精神和品格,這恐怕并不是大綱和新課標要求背誦名句名篇的真正目的。更可怕的是,這種只為應試而死記硬背的學生,到頭來還只不過是個靈魂沒有站立起來的“人形鸚鵡(葉圣陶語)”!事實上,現在的高中語文教學一線(尤其是高三年級),背誦名句名篇早已不再是學生的精神享受了,而是十足的折磨甚至殘害學生,還談什么身心健康,境界提升,人性升華?一切都那么赤裸裸地目標明確,直指高考試卷上要求默寫那幾分(全國卷5分,有的省市卷8分),強迫學生渾天暗日地死背死記,而且還多多益善,搞得學生一出高考考場就“三呼萬歲”,可下無需再背了,哪里還有一點必須要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意念。這種害得學生厭惡至極、傷心頭頂的名句名篇背誦,早已失去了它應發揮的育人效益,我看還是不要的好。當然,也并不是天下烏鴉一般黑,比如,四川省的高考語文試卷,在這個板塊上就表現得很靈活,很有人文關懷。他們的考法是,此板塊總分為5分,分兩道題,考生可任選其一;不僅如此,還將這5分分割為兩塊,死記的只有1個空,賦分為1分,而理解、運用型記憶的多達四個空,賦分為4分。(近幾年來都如此,限于篇幅,具體試題就不贅舉了)這樣命題形式既有利于促進中學語文教學重視背誦名句名篇、又十分重視能力立意,是有利益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健康推進的,希望能夠引起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高考命題者)的關注和借鑒。

四嘆:囿于讀寫貽誤深

大家都知道,聽、說、讀、寫是語文的四大基本能力,而且現實生活中“聽”和“說”還是人們運用語文的常態,是重中之重;同時,隨著社會發展和時代進步,對人們“聽”和“說”的能力要求還會越來越高。我們都有過這樣的體驗,讀一次讀不明白,可以多讀幾次;寫第一遍寫不好,也可以多修改幾遍。而現實生活中,聽只能是一遍而過,說話人一般很少會重復說幾遍的;說也往往是一語道過,一般也很少會有人多次重復給聽話人的。可以毫不夸張地講,聽說是一個人語文能力和素養最迅速、最直接,也最真實的反映。然而,我們的高考語文命題卻長期囿于“讀寫”的圈子(作者并無否定高考考查讀寫之意),從現代文考到古詩文,從理解、概括到鑒賞、評價,長期用文字信息來考查考生的語文能力和素養,這的語文考試顯然是畸形的、病態的、不健全,也是嚴重地不靠譜的。相信大家對這樣的現象都不陌生,即高考語文成績優秀的學生,在社會生活中反倒大多表現不出如何出眾的語文能力和素養。不僅如此,就是高考現代文閱讀考查本身,也存在著一些違背本真閱讀的問題,如刪削文本字數(以適應命題閱讀文本1200字左右的篇幅)導致內容失真;簡化現代文常態閱讀的基本途徑,只關注分析、歸納、提煉而導致考生無法充分展開聽、讀、品、悟的全方位過程性體驗等。更為嚴重的,也是我們最不愿看到的是,這種與本真閱讀規律相悖的命題,正在非常隱蔽地毒害著我們現代文教讀教學,使其越來越功利化、反本真化,越走路子越窄,走進了功利主義的死胡同。(盡管這個問題很嚴重,但因受篇幅限制,這里不便展開)為此,筆者認為,現在的高考語文命題僅囿于“讀寫”圈子不能自拔,不僅嚴重地扭曲了語文學習的本質,也導致了中學語文教學的畸形發展,更致使廣大中學生都成了母語運用的殘疾兒。這樣的結果,是大家無論如何都不想看到的,但事實上因這種命題而生成的“癌細胞”卻正在悄悄地擴散,它危害的將不僅是中學語文教學,也不僅是我們廣大學生母語運用能力,更危害著我們民族的未來,必須要引起我們深刻的、足夠的、徹底的反思。

五嘆:作文命題真怪誕

2004年起,高考作文命題驟然興起一股怪誕的詩意之風。這一點,很多語文老師和考生都深有同感,也引起了全社會的熱議(基本上是非議)。不妨先看幾個實例:

1: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2004年,江蘇高考作文題目)

水有水的性格——靈動,山有山的性情——沉穩。

水的靈動給人以聰慧,山的沉穩給人以敦厚。

然而,靈動的海水卻常年保持著一色的蔚藍,沉穩的大山卻在四季中變化出不同的色彩。

請以“水的靈動,山的沉穩”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閱讀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2007年北京卷作文題)

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是唐詩中的名句,有人說,這是歌詠春天的美好

品格;有人說,這是一種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說,這是嘆息細雨閑花不為人知的寂寞處境;有人說,看不見聽無聲并不等于無所作為;還有人說,這里的情趣已不適合當今的世界……請你根據讀這兩句詩的體會,展開聯想,寫一篇文章。

3:以提籃春光看媽媽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安徽卷作文題)

4:閱讀下面一則材料,根據要求作文(2004年江蘇卷作文題)

人人頭頂一方天。每個人的生活都與天空相連,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空。明凈的天空,遼闊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令人神望。請以懷想天空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5:“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根據唐詩中你讀出的意境和哲理寫一篇議

論文或記敘文。(2008年湖南省高考作文題)

說這樣的高考作文命題真荒誕,主要指命題過于陌生化、成人化、詩意化,嚴重脫離中學生的思想認識、生活閱歷、文化修養的實際,從而導致考生在考場上無從下筆,胡言亂語,生擠硬湊,致使作文命題的可信度、有效性大大下降。筆者這樣講,并無意徹底否定高考作文命題可以出新,可以適當增加審題難度,以考查考生的思維力和創新力,但關鍵是這些良好愿望必須要有個科學的“度”,一定不能脫離廣大考生的實際。試想,“水的靈動,山的沉穩”,兩者之間究竟有沒有內在必然聯系,這兩者之間的關系又暗喻著怎樣的生活和人生哲理,這類問題,連人文學院的教授恐怕都不好回答,學生又怎么能較快地審題立意,進而思路比較順暢地成文;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立意角度可謂不少,但似乎都太詩意,太脫離現實,考生也是很難理出個較明晰的思路;提籃春光看媽媽,為什么非要這么矯情、做作,那“春光”又究竟指何物,著實令考生大傷腦筋;“懷想天空”,這“天空”明凈、遼闊、深邃,真夠玄虛的了,“天空”究竟指什么考生都很難把握,他們又怎么來懷想;“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與2007年北京高考作文如出一轍,自命不凡,脫離現實,真有點誠心難為考生

實際上,高考考場上,考生至多有一個小時的時間來寫作文,如果在審題上浪費過多的時間,尤其是浪費了時間還審不出個子午卯酉來,豈不是在無謂地受折磨和摧殘!命制這樣怪誕的高考作文題,實在是難以和以學生為本、崇尚人文關懷的當代教育理念沾邊兒。當年,面對這樣的高考作文命題,考生們作文幾乎普遍是不知所云,導致高考閱卷時閱卷老師只好將就著評改。這不爭的事實就足以說明這類高考作文命題是不尊重考生的,是不夠人性化的,是失敗的。高考考場上考生受害一次也就算了,更可怕的是,平時的高三語文教學和備考,有些地區的模擬試題也不分青紅皂白地陌生化、詩意化、成人化,給語文教學和學生身心都造成了極大地危害。令人欣喜的是,2009年以來,在輿論的熱切關注下,高考作文命題開始返璞歸真了,不再那么陌生化、詩意化、成人化了,而是更注重與學生思想認識、生活閱歷、文化修養對接,更關注人生和社會價值了。這是十分可喜和令人欣慰的,也必將有力促進語文新課改的健康推進與發展。

最后,筆者衷心希望,我們的無奈與嘆息能夠一去不復返,高考語文命題能夠真正與語文、生活和考生的生命與心靈深度對接,對語文教學負責,對母語教育負責,對學生的人生和未來負責。果真如此,那一定是語文的大幸,母語的大幸,社會的大幸,民族的大幸!

                 (見《語文教學研究》2010年09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測評研究│漆永祥“微寫作”漫議——以2014年北京語文高考試題為例
高考到底考什么?為什么這樣考?2019備考方法大揭秘!
2018高考語文作文猜想與歷年解析
2010年高考作文命題范圍預測:緊扣八大題型
教學指導:教師組織復習的技巧(《中考作文技法》)
從2017高考作文看中考語文如何出題,這10大作文話題最有可能被押中!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麦盖提县| 封丘县| 东莞市| 航空| 大埔县| 容城县| 舟曲县| 阿鲁科尔沁旗| 肥城市| 台东县| 霍城县| 沧源| 盐池县| 海原县| 洛阳市| 营口市| 万源市| 三门县| 桑植县| 无锡市| 台东县| 汉寿县| 长白| 苍梧县| 澎湖县| 新绛县| 化德县| 米易县| 读书| 栖霞市| 修武县| 烟台市| 杭州市| 沛县| 岳西县| 福清市| 石楼县| 密山市| 库伦旗| 共和县| 灵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