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研究發現,人類的健康取決于遺傳、飲食、活動、心理和環境五個方面。在這里定義的“環境”概念,包括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和醫療條件等等。遺傳和環境因素在很大程度上無法由個人選擇;而飲食、活動和心理因素則構成個人可供選擇的生活方式。在生活方式中,心理因素最難控制,飲食和活動可以控制。
世界衛生組織發現,健康和壽命的決定因素是生活方式(占60%),其次是環境(17%,其中人文環境10%,自然環境7%)和遺傳(15%),最后是醫療條件(8%)。由于遺傳、環境和心理因素難以選擇或控制,醫療條件不重要,所以飲食和活動因素是健康管理的核心。其中,飲食因素包括食物、飲用水、飲料、烹調方法和營養補充劑等;活動因素包括運動、睡眠、做愛、休息、工作和其他活動等。飲食的核心功能是提供營養;活動的核心內容之一是有氧運動。
所以,我認為營養和運動兩個因素是健康管理的核心內容,而營養是第一要素。事實上,我發現營養與運動有著微妙的平衡關系,正如風與火的關系。風可長火,亦可滅火,風長大火而滅小火。同樣的道理,當身體營養充足時,適度運動增加健康;當營養不良或運動過量時,運動(尤其是劇烈運動)可能破壞身體甚至危及性命。因此,充足的營養是保持健康的前提。
英雄所見略同。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美國科學家鮑林指出,人體是由營養物質分子組成的,它們有著最佳的濃度和比例。當飲食營養可以提供這種最佳濃度和比例時,人體將處于健康狀態。這就是著名的“正分子醫學理論”,它預言未來的醫學是最佳營養。正分子是指人體本來存在的、正常的分子。營養素屬于正分子,不會對細胞產生傷害;藥物不屬于正分子,會傷害細胞。鮑林的支持者里莫蘭德醫生干脆提出,主流的西方醫學屬于“毒分子醫學”。
基于我自己的研究、正分子醫學以及自然療法,通過分析各種病癥的食療法,我總結出以下的細胞營養療法(即露卡素有機生食療法,簡稱露卡素食療法):
1、露卡素綠燈食品
主。
2、生食
3、有機、綠色或無公害食品
4、營養補充
5、健康生活方式
以上五項是治療所有疾病的基本食療原則,包括各種慢性病和常見病。對于不同的病癥群,我們可以調整綠燈食品、生食和有機食品的比例。對于單個明顯病癥,我們可以補充特定營養素。最后,根據每個人的個體差異,我們需要調整營養素的服用劑量和期限。
那么,食療多長時間可以見效呢?我總結出一個規律,叫做“西木博士細胞營養療法4x5療程”(或“露卡素有機生食療法4x5療程”):
·
·
·
·
·
在實際應用中,最為常用的是4-6個月的露卡素食療法,它可以使絕大多數退化病顯著改善,部分徹底得到根除。一般來說,營養素的服用劑量可以形成一個“倒U型曲線”:即在開始一到幾個星期按正常劑量服用,然后在一到幾個星期里逐漸增加到較大劑量,持續維持一到幾個月,到效果滿意和穩定后,再逐漸減少到正常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