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拍攝到更精彩的動物照片?如何才能從一個入門的動物攝影愛好者提高為一個真正優秀的動物攝影師?我認為最重要的不是升級你的攝影器材和提高你的拍攝技術,而是改進你的攝影觀念!改進觀念的目標有兩個:讓自己更明白——“我為什么攝影?”;搞得更清楚——“什么樣的作品才是優秀的、有價值的?”。
我覺得,在動物攝影領域,目前改進觀念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把你喜愛的“動物攝影”升級為“生態攝影”。那到底它們有什么區別呢?到底什么是“生態攝影”呢?在這一點上,臺灣荒野保護協會的創會理事長、資深的自然攝影師徐仁修先生思考和總結得非常好,在這里我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他的生態攝影理論,相信一定會對鐘愛自然和野生動物攝影的朋友們有所啟發。
要回答什么是“生態攝影”,首先要回答什么是“生態”。生態——生物與環境的關系以及生物和生物之間的關系;生態學就是研究生物與環境的關系以及生物和生物之間的關系的科學;那么,生態攝影就是:為講述生物與環境的關系以及生物和生物之間的關系而進行的攝影。(這是一個很厲害的觀念,它指明了為什么而攝影。)這就是生態攝影區別于“沙龍攝影”的地方,因為“沙龍攝影”是以追求美為唯一目標而進行的攝影。這也正是現在許多動物攝影愛好者的作品沒有更多有價值內涵的原因。
那生態攝影比沙龍攝影強在哪呢?生態攝影到底有什么內涵?換句話說,優秀的生態攝影作品應該包含什么呢?生態攝影有4個主要內涵:
首先是美,美是基礎,沒有視覺的吸引力誰來看你的照片?其次是真,真就是照片所包含的科學知識,這些知識是可以通過照片讀出來的。這一點很重要,它完成了進行生態攝影的目標——講述生物的知識和故事,這讓你超越了唯美;但同時也給拍攝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試想:你沒有這些知識怎么拍得出知識來呢?你懂得這些知識之后,還需要用得當的方法在照片的畫面中去展現,這些知識才能夠(或者說更容易)被觀看照片的人接受。
再次是善,讓你的照片充滿愛,還有對大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作品是內心的反映,如果你拍攝照片的時候心里充滿企圖心、貪婪、不擇手段,看照片的人是能體會到的。如果你拍攝的時候懷著欣賞和感激(感激老天給了你一個機會親眼目睹如此美妙、神奇、壯觀的自然現象)這一切在你的照片中也會表現出來的。最后是創意,用新的方法,用別人沒有嘗試過的手段去表達你想表達的想法。這樣你的作品就會更力口具有藝術性,成為優秀的藝術品,真正好的藝術品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
綜上所述,我們在修煉攝影武功的時候,招式、兵器固然重要,但內功心法才是成就卓越武功的關鍵所在。讓我們超越唯美,一起來“生態攝影”吧!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