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最近疫情防控措施變化特別快,很多糖友的生活習慣也發生了很大改變,這給血糖的控制也帶來了諸多挑戰。糖友如何做好居家健康管理?一起來聽聽專家的建議。
高血糖危象一般最初表現為口渴、多飲、食欲下降,逐漸出現脫水、尿少、淡漠、嗜睡、反應遲鈍,甚至出現幻覺、癲癇樣發作、昏迷等。
建議:如果家里的血糖儀上顯示“high”(太高),大家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什么是低血糖?
健康人血糖低于2.8mmol/L;
糖尿病患者血糖低于3.9mmol/L。
心慌、饑餓、手抖、出汗、頭暈、顫抖、面色蒼白是低血糖的常見癥狀,如果沒有及時發現處理,可能會進一步導致嚴重低血糖,出現神志改變、認知障礙、抽搐甚至昏迷等危險癥狀。
案例:70多歲的張大爺,糖尿病15年,合并有糖尿病腎病和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同時還有高血壓。有一天他在醫院測血壓,只間隔3分鐘,高壓降了20個毫米汞柱,低壓降了15個毫米汞柱,還伴隨著頭暈、心慌、站立不穩等癥狀,被確診為體位性低血壓,差點有生命危險。
糖尿病患者相比于普通人更容易出現體位性低血壓,有哪些癥狀需要警惕?又該如何預防?
體位性低血壓指由臥位變為直立體位的3分鐘內,收縮壓下降>20mmHg或舒張壓下降≥10mmHg,伴有頭暈、視物模糊等癥狀,嚴重時可導致猝死。
體位性低血壓在一般人群中發生率低,而糖尿病患者發生率為20%。
許多糖友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經病變,而體位性低血壓屬于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常見的癥狀。
自主神經中支配心血管和內臟的主要神經有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交感神經增加心臟的心率,副交感神經讓心率減慢。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相互協調工作,讓心臟波動處于可變范圍內。
但是一旦有了病變,這種平衡就會被打破。副交感神經易受到高血糖和一些毒性物質的損傷,血壓不受控制,就容易出現體位性低血壓。
1、心律失常,靜息狀態下,心跳超過100次/分時要警惕
2、直立性低血壓
3、無痛性心絞痛或者心梗
4、猝死
糖尿病的自主神經病變與高血糖、高血脂等因素密切相關,除了要嚴格控制這兩個方面,預防體位性低血壓,還可以做好兩件事~
最近因為諸多原因,許多糖尿病患者出行受限,活動量減少,生活飲食不節制,再加上睡眠不好會導致糖皮質激素的增多,容易使血糖升高,病情加重。
建議:合理安排飲食,作息規律;血糖控制不好,及時調整用藥~
糖尿病患進行適當的室內運動,有助于控制血糖。
專家建議糖友以中等強度有氧運動結合抗阻運動為主,因為長時間進行有氧運動,血糖雖然會穩定,但是持續時間過長會導致肌肉量流失,適當地結合抗阻運動可提高糖的代謝效率。專家為我們帶來了一套運動,能鍛煉平衡和肌力~
點擊視頻,看專家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