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花科的植物不太好分,說的可能有誤,請批評指正。
平時見的旋花科植物最多的是打碗花,許多地方都能看到她的蹤影。打碗花為旋花科打碗花屬,學名Calystegia hederacea Wall.別名小旋花、面根藤、狗兒蔓、葍秧、斧子苗。多年生草質藤本。主根(一說根狀莖,但未見分節)較粗長,橫走。莖細弱,長0.5-2m,匍匐或攀援。葉互生,葉片三角狀戟形或三角狀卵形,側裂片展開,常再2裂。花萼外有2片大苞片,緊貼萼片,卵圓形;花蕾幼時完全包藏于內。萼片5,宿存。花冠漏斗形(喇叭狀),粉紅色或白色,口近圓形微呈五角形。與同科其它常見種相比花較小,喉部近白色。子房上位,柱頭線形2裂。花期4-6月。蒴果,在我國大部分地區不結果,以根擴展繁殖。我國各地廣泛分布,為田間、野地常見雜草。嫩莖葉可作蔬菜。花及根入藥。可做綠籬及綠雕草坪及地被。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數據庫收錄的有毒植物。
打碗花屬植物的苞片緊緊貼在花萼下面,兩瓣,像裂開的碗,所以叫打碗花。
下面這種應該是田旋花,為旋花科旋花屬,學名:Convolvulus arvensis L.別名:小旋花、中國旋花、箭葉旋花、野牽牛、拉拉菀、田福花。屬多年生草本。根莖橫走;莖平臥或纏繞,有縱紋及棱角,無毛或上部被疏柔毛。單葉互生;葉柄長1-2cm;葉形變化較大,葉片卵狀長圓形至披針形,長2.8-7cm,寬1-3cm,先端鈍或具小尖頭,基部大多戟形,或為箭形及心形,全緣或3裂,側裂片展開,微尖,中裂片卵狀橢圓形、狹三角形或披針狀長圓形,微尖或近圓;花1至多朵生于葉腋;總花梗長3-8cm;苞片2,細小,線形,與花萼遠離,在花柄的下部;花萼5,有毛,稍不等,內萼片邊緣膜質;花冠漏斗形,白色或粉紅色,或白色具粉紅或紅色的瓣中帶,或粉紅色具紅色或白色的瓣中帶,5淺裂;雄蕊5,稍不等長,花絲其部擴大,有小鱗毛;雌蕊較雄蕊稍長,子房有毛,2室,柱頭2,線形。蒴果卵狀球形,或圓錐形,無毛。種子4顆,卵圓形,暗褐色或黑色。花期6-8月。
田旋花苞片2,細小,線形,與花萼遠離,在花柄的下部。萼5,有毛,內萼片邊緣膜質。
牽牛花迎著清晨的陽光開放,陽光變得稍強烈一點,就開始打焉了。
大花牽牛: 旋花科牽牛屬
別名: 喇叭花
拉丁名: Ipomoea nil Roth.
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纏繞莖植物。莖長約3m,左旋,全株被粗硬毛。葉互生,近卵狀心形。花腋生,花徑10~20cm;花冠漏斗狀,邊緣常呈皺褶或波浪狀。園藝品種眾多,有平瓣、皺瓣、裂瓣、重瓣等類型;有白、紅、藍、紫、紅褐、灰等花色深淺不同的品種,以及帶色紋和鑲白邊的品種;有早花品種;不具纏繞莖的矮生盆栽品種,以及白天整天開花的品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