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德戰爭爆發后,霍特指揮第3裝甲集團軍與古德里安的第2裝甲集團軍配合,共殲滅一百多萬蘇軍,成為蘇軍最為忌憚的德國名將。1904年,19歲的霍特高中畢業后,以陸軍士官候補生進入德國軍校學習。因為成績優異,軍校畢業后,霍特被配屬到第72步兵團服役。一戰爆發后,霍特擔任作戰參謀一職,后自愿調往前線,先后任連長,營長、陸軍航空部長。
由于戰績突出,到一戰結束時,霍特已經擔任德軍步兵師的參謀長。一戰結束后,德國國防被壓縮至十萬人。霍特被留在號稱德國精銳的4000人陸軍將校團中。此后,霍特開始了其晉升之路。1934年10月,晉升為德軍步兵少將。1935年到1938年任職第18步兵師師長,1936年11月10日,晉升為德軍步兵中將。1938年11月1日晉升為德軍步兵上將,并同時被任命為第15裝甲軍軍長。
第15裝甲軍有第2、3兩個輕裝甲師,德軍的輕裝甲師,主力部隊是機械化步兵團和“騎兵射擊兵營”,每個師只有一個坦克營,坦克數量也比裝甲師少很多,無法像裝甲師那樣作戰。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霍特指揮的第15裝甲軍,如閃電般殺入波蘭境內。對殲滅大批波蘭軍隊起到關鍵作用,霍特也因此獲得騎士勛章。
經過波蘭戰役的實戰檢驗后,霍特認為輕裝甲師完全不能適應大規模裝甲集群作戰。在霍特的建議下,德國的輕裝甲師全部改為裝甲師,德軍裝甲部隊的實力得到明顯提升。1940年5月1日,德軍進攻法國,第15軍隸屬于A集團軍群的第4集團軍序列,在布雷斯特突襲行動中擊潰法軍,迫使法國投降。1940年7月19日,霍特晉升為步兵大將,擔任德軍精銳部隊第3裝甲集團軍的司令。
蘇德戰爭爆發后,德國再次實施閃電戰。德軍第3裝甲集團軍和第2裝甲集團軍如兩柄利劍,直插蘇聯腹地。但霍特和古德里安卻收到希特勒的命令,要求他們分兵去進攻明斯克的任務。兩人雖然不同意希特勒的決定,但卻不得不執行此命令。此后,霍特與古德里安密切配合,在明斯克戰役、斯摩棱斯克戰役、維亞濟馬戰役中取得突出戰績,殲滅蘇軍超過100萬。
如果德軍的兩支裝甲集團軍集中兵力向莫斯科進攻,則很可能改寫蘇德戰爭的結局。當古德里安的第2裝甲集團軍到達莫斯科外圍,希特勒命令他轉向支援南方集團軍群對基輔的攻擊。1941年9月,在攻下明斯克和基輔后,德軍重新集中兵力向莫斯科發動進攻。但此時,攻占莫斯科的最佳時機已經錯過。蘇軍統帥部啟用朱可夫之后,已經在莫斯科地區集結了大量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