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wù)撈鹎宄?,我們肯定都會想到它的閉關(guān)鎖國從而間接導致我們國家積貧積弱,無力面對列強不公正不平等對待。
然而,你不知道的是,這種事情本是可以不必發(fā)生的。
為什么這么說呢?
這就要談起一本書——《海國圖志》。
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后,面對清政府的軟弱無能,有志之士頻出,林則徐和魏源便是其中兩個。
由于鴉片戰(zhàn)爭的失敗,清政府迫于各方壓力,將主張禁煙的林則徐革去官職,發(fā)配新疆伊犁“效力贖罪”。
臨走前,林則徐握著好友的手,對他說,我這次走,生死難料,我整理了大量的世界各國資料,我希望你幫我編輯并完善成書。
林則徐的這位好友就是魏源。
1841年3月,魏源憤然投筆從戎,投入到兩江總督,抵抗派將領(lǐng)裕謙幕府,到定海前線參謀戰(zhàn)事。
1842年寫成了50卷的《海國圖志》。
其中有句非常著名的,在我們的初中歷史課本上也出現(xiàn)過,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這句話就是——師夷長技以制夷。
意思就是說,學習西方的技術(shù)來抵御外侮,振奮國威。
而這也是魏源寫這本書的目的!
他希望國人能夠睜開眼睛看看這個世界,不要再把自己當成世界的中心。
1847-1848年,魏源又將《海國圖志》增補為60卷本,刊于揚州;到1852年又擴充為百卷本。全書已達500卷之多。這是中國近代早的一部由國人自己編寫的有關(guān)世界各國情況介紹的巨著。
書中征引中外古今近百種資料,詳細且系統(tǒng)的介紹了西方的地理,歷史,政治狀況,及許多先進的科學技術(shù),如:火輪船,地雷等新式武器的制造和使用。
所記各國氣候、物產(chǎn)、交通貿(mào)易、民情風俗、文化教育、中外關(guān)系、宗教、歷法、科學技術(shù)等,都超過了前書。
所有人譽《海國圖志》為國人談世界史地之“開山”。
然而就是這樣的一本書,卻被清政府列為了禁書。
雖然清政府將《海國圖志》列為了禁書,但這并不妨礙日本對它的學習。
要知道,當時的日本還處在閉關(guān)鎖國的時期。
對,沒錯。和清政府一樣,閉關(guān)鎖國。
但,當日本看到了《海國圖志》,便把它奉為了神書。
讓他們知道了世界上還有許多強大的國家,不只有中國。
因此,日本大量刊印《海國圖志》,光刊印的版本就有數(shù)十種。全國上下都掀起了學習《海國圖志》的一陣熱潮。
之后,日本進行了一次我們所熟知的改革——明治維新。
其實,明治維新就一句話,全面歐化。
再之后,日本就發(fā)動了甲午海戰(zhàn)。
一個彈丸之地的小國,就因為《海國圖志》,結(jié)果變得極為強盛,而清政府還在做著他的春秋大夢!
那么,清政府到底是為什么要將《海國圖志》列為禁書?
清政府將《海國圖志》列為禁書的一大原因就是違背了清朝統(tǒng)治者的意愿。
為什么這么說呢?
是因為清朝統(tǒng)治者擔心《海國圖志》一旦被大量刊印,流通于市場,過多的民眾一旦學習其中的科技,無論是鐵路,輪船還是火銃,大炮,總之這些東西被民眾掌握,就極有可能會威脅到清王室的統(tǒng)治地位,因此他們拒絕將《海國圖志》印刷學習。
僅僅只印刷了不到2000冊。
就是這樣,間接導致之后被列強欺壓和日本侵華的結(jié)果。
清政府將《海國圖志》列為禁書的又一原因便是他們認為這本書助長了洋人的氣焰。
清政府哪怕在此刻,在鴉片戰(zhàn)爭都失敗的時候,仍然認為自己還是世界的中心。
然而《海國圖志》里面大篇幅記載的西方所擁有的科學技術(shù)對于他們來說就是在助長洋人的氣焰,因此他們將《海國圖志》列為禁書。
一本《海國圖志》讓原本弱小的日本變得強盛,卻讓本比他強盛的中國暗淡下去,回顧歷史,我們總能發(fā)現(xiàn)那些神秘未可知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