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同學聚會是少不了的,我們有上過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大學同學聚會很少,十年二十年都不見得能組織起來,高中的同學聚會是最多的,一般是在過年的時候,大家都從五湖四海趕回老家過年。
隨著畢業(yè)年數(shù)的增加,同學聚會能聚的人卻越來越少了,這是什么原因?
我認為根本的原因就是:同學們漸漸成熟,有了自己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參加同學聚會后猛然發(fā)現(xiàn),原來熟悉的同學漸漸變得陌生。熟悉的陌生人在一起比完全的陌生人要更加尷尬,再遇上幾個愛炫耀的人,就實在待不下去了。
有一個粉絲(錢瑞)在評論里說了他同學聚會的故事,整場下來,讓他非常感覺非常不爽,離開同學聚會后就退出了同學群,并對那個喊他去的同學說:“對不起,老同學,下次聚會別再叫我了!”
錢瑞一直在外面上班,端午節(jié)的時候回家看看媽媽,結(jié)果有三十多個同學都是家鄉(xiāng),班長是在本地單位上班,而且聽說當上了大官。班長一吆喝,那些本地的同學就相應起來了,個個都說要聚一聚。其實就是想找機會拍拍班長的馬屁,以后辦事方便一些罷了。
聚會聽說是男生AA,女生全免就是為了讓更多的女生來參加聚會,男生一個人要交1000多退少補。1000塊錢雖然不算多,有錢的同學眼睛都不眨一下,但是對于沒錢的同學來說,可能是他半個月的工資。
錢瑞稍微沉思片刻,還是把錢給轉(zhuǎn)了,畢竟這么多年了,也想去看看老同學都有些什么變化。
先去酒店吃飯,是本地最豪華的酒店,同學去了二十幾個人,剛好兩桌。
兩桌人坐得也是挺有講究的,那些很活躍的,在當?shù)鼗斓帽容^好的同學一桌,他們基本上是進入了國家的單位,有鐵飯碗保障,下班之余有的人搞點副業(yè),生活得很滋潤。這一桌人高談闊論,拉拉關(guān)系,誰調(diào)到某某崗位現(xiàn)在混得怎么樣等等,一般不是體制內(nèi)的人根本插不上話。
另一桌人就比較低調(diào),他們一般是私企上班,或者自己做點小買賣的老板,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小范圍聊著天。明顯感覺兩桌人的氣場不同,相處之間也沒有太多交流,不知道的還以為這兩桌人不是一起的呢。
聚會總共就來了5個女同學,她們坐在一起,然后男同學就是各種敬酒,好像不把她們灌醉就不罷休的樣子。有的女同學能喝,有的直接拒絕滴酒不沾。以前同學的時候大家都是挺純潔的,現(xiàn)在都已經(jīng)這個歲數(shù)了,有的男同學就會各種調(diào)侃,借著酒勁就撩起女同學來了。
錢瑞在外地上班,本地的同學也不熟,外地的同學也沒幾個能聊的,大部分時間都是自己在看手機打發(fā)時間。吃完飯班長要帶大家去本地的一個溫泉是泡澡,去的人不是很多,只有那幾個經(jīng)常一起的本地同學去了,剩下的同學有的去唱歌了,有的就直接回家了。
錢瑞吃完飯選擇直接回家了,這些同學已經(jīng)變得陌生了,整個聚會的過程他也沒能說上幾句話,大家也不聊一聊往日的舊情,都在聊現(xiàn)在的光輝事跡,感覺特別沒有意思。
錢瑞回去之后,收到那個同學的消息,經(jīng)費全部用完,也不用退了。錢瑞也沒整明白,這兩桌飯菜加出去洗個澡,兩萬多塊錢怎么就沒了。沒了就沒了吧,誰也不會去查這個賬。
錢瑞對這位同學說:“對不起,老同學,下次聚會別再叫我了!”
我認為:同學聚會,敘的是舊情,如果大家聚在一起只顧自己吹牛,拉幫結(jié)派的話,那就失去了聚會的意義。同學之間,混得好也不要炫耀,混得不怎么樣也不能看不起別人。這才是同學感情純潔的意義所在。同學就是同學,不要摻雜其它不良動機,讓同學聚會成為一方凈土。
話題:你還參加同學聚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