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男性不孕癥針灸辨證治療詳解

男性不孕癥針灸辨證

世界衛生組織(WHO)規定,夫婦未采用任何避孕措施同居生活1年以上,由于男方因素造成女方不孕者,稱為男性不育癥。具體來說,它是指由于精子產生、成熟、運輸或射精能力缺陷等所引起的不能生育。男性不育可分為絕對不育和相對不育。絕對不育是指完全沒有生育能力者,例如無睪癥。相對不育是指有一定的生育能力,但低于達到女方懷孕的臨界值,例如少精子癥、弱精子癥、畸形精子癥等。根據男性不育的發病過程,又可分為原發性不育和繼發性不育,前者是指從未使女方受孕,后者是指夫婦曾有生育史,或女方曾有懷孕、流產史,但以后由于各種因素干擾了生殖過程的某些環節,導致連續1年以上仍不能受孕者。本章主要介紹相對不育的針灸治療方法。 


針灸治療不育癥有悠久的歷史。《黃帝內經》為中醫男科學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最早記載了男子先天、后天因素引起第二性征發育異常的表現,并將不育癥稱為“無子”,并提到了精少、精時自下、陰萎、五遲等與不育相關病癥。中醫學運用針灸療法治療不育癥有著豐富的記載,歷代醫書如《針灸甲乙經》《千金方》《外臺秘要》《黃帝明堂灸經》《子午流注針經》《灸膏肓腧穴法》《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針灸大成》《針灸聚英》《針灸集成》《醫宗金鑒》《金針梅花詩鈔》等都記載了針灸治療不育證的取穴、操作方法、禁忌證等。男性不育癥歸屬于中醫“無子”“絕育”“少精”“失精”“乏嗣”“不育”等范疇。 

一、病因病機 
1. 腎精不足 
稟賦不足,天癸不充;或房勞內傷,縱欲過度,頻繁手淫,耗傷腎精;或溫病后期熱傷陰精,或增齡等而致腎精不足,精液異常。 
2. 氣血虧損 
飲食不節,損傷脾胃,化生無源;或營養不良,脾失健運,水谷精微生化無源;或失血過多,久病體虛,氣血虛少,精血同源,氣血不足以化精,故精液異常。 
3. 邪聚精室 
感受外邪,循經下注,聚留精宮,生精阻滯;或房事不潔,濕毒內侵,穢濁流注,內留精宮,生精受阻,甚或成瘀,阻塞精道,精出無路。 
4. 肝氣郁結 
情志不遂,氣機不暢;或郁怒傷肝,肝失疏泄,氣血不和,木克脾土,化源不足,日久筋痿,不能陽勃;或久舉不射,難以授精,腎精受累而致精液異常。 
5. 瘀血內阻 
先天稟賦異常,脈絡失暢,血滯囊中,血瘀氣滯,精失所養;或跌仆外傷,手術誤傷,肝絡瘀滯;或邪熱下注,傷及精室,久而化瘀,精失其養,而致精液異常,或瘀阻精道,無精不育。 
6. 痰濁內阻 
嗜食膏粱厚味,聚濕成痰;或脾失健運,水濕內阻,痰濁內聚,凝滯精宮而致精子化生不良。 
7. 寒滯經脈 
冒雨涉水,久居濕地,感受寒濕,下注外腎;或素體陽虛,脾腎兩虛,寒濕內生,郁遏陽氣,氣不化精,精生不足。 
8. 命門火衰 
稟賦不足,真元虧虛,腎精虛少;或房事不節,縱欲過度,耗精傷陽,或年老久病,氣血虛少,精生乏源。 
9. 肝腎陰虛 
酒色無度,房事不節,耗損腎陽;勞心太過,心陽不足;虛火亢盛,煎熬陰精,精稠不化;或五志過極,陰虛火旺,內灼精室,精液凝結。 

二、治療 
1. 首選針灸療法 
本病的主要針灸療法包括體針、灸法與挑治療法。 
(1)毫針療法 
1)辨證取穴與操作 
[主穴]
第一組 關元 歸來 足三里 三陰交 
第二組 氣海 大赫 太溪 地機 
第三組 腎俞 大腸俞 次髎 昆侖 
第四組 氣海俞 關元俞 中髎 交信 
4組穴位交替使用,結合配穴,每天1次或隔天1次,每次30分鐘,30天為一個療程。 

①腎精不足 
[主癥]婚后不育,輕者可無明顯癥狀,只見精液分析結果異常,重者見頭目眩暈,耳鳴耳聾,健忘恍惚,兩足痿軟,發脫齒搖,性欲下降,遺精、滑精或早泄、陽痿,常見于特發性少、弱、畸性精子癥、先天發育遲緩、慢性附睪炎和勃起功能障礙等。舌淡,苔薄白,脈細弱。 
[治則]養陰培元,補腎強精。 
[配穴]復溜、經渠或陰谷、中注。 
[操作]四組主穴交替使用,配穴每次選2個,補法合青龍擺尾、導氣法。 

②腎陽不振 
[主癥]婚后不育,頭目眩暈,面白無華,精神萎靡、形寒畏冷,神疲思睡,夜尿頻數,性欲淡漠,舉而不堅、早泄,滑精,常見于特發性少、弱、畸形精子癥、精索靜脈曲張、慢性附睪炎、性交或射精功能障礙、年老等。舌淡胖,邊有齒印,苔薄膩,脈沉細無力。 
[治則]培元補虛,溫腎強精。 
[配穴]命門、陰交或腰陽關、橫骨。 
[操作]四組主穴交替使用,配穴每次選2個,補法或灸法或溫針灸合燒山火。 

③腎陰虧虛 
[主癥]婚后不育,眩暈耳鳴,形體消瘦,口干咽燥,顴紅面赤,面易烘熱,心煩不寐,五心煩熱,潮熱盜汗,腰
膝酸軟,甚或欲念時起,陽事易舉,早泄、遺精。舌紅少津,苔少或剝,脈細數。 
[治則]滋陰降火,益腎填精。 
[配穴]曲泉、懸鐘或復溜、至陰。 
[操作]四組主穴交替使用,配穴每次選2個,導氣法合青龍擺尾。 

④氣血虧虛 
[主癥]少氣懶言,疲乏自汗,形體虛弱,心悸怔忡,夜寐不安,爪甲不榮,面色淡白,日久萎黃,甚或食少體衰,健忘多夢、性欲淡漠、舉而不堅。舌質淡,舌苔薄,脈細弱。 
[治則]健脾益氣,養血生精。 
[配穴]脾俞、章門或膈俞、大都。 
[操作]四組主穴交替使用,配穴每次選2個,補法合青龍擺尾或燒山火灸法或溫針灸。 

⑤肝郁氣滯 
[主癥]婚后不育,情志抑郁,寡言少歡,煩躁易怒,脅脹不舒,胸悶多嘆,噯氣不舒,食少納呆,便溏或結,久舉不射,性欲下降,不思行房。舌邊尖紅,舌苔薄白,脈弦細。 
[治則]疏肝解郁,理氣通精。 
[配穴]肝俞、期門或大敦、足臨泣、脾俞。 
[操作]四組主穴交替使用,配穴每次選2個,脾俞用補法,其余穴位用導氣法或瀉法合青龍擺尾。 

⑥瘀血阻滯 
[主癥]婚后不育,陰囊下墜,睪丸或腹股溝疼痛脹悶,少腹、會陰牽引疼痛,甚或刺痛,青筋暴露,盤曲甚者觸之蚯蚓團,或局部有腫塊,觸之疼痛,多見于精索靜脈曲張、慢性附睪炎。舌黯或有瘀斑,脈澀或弦緊。 
[治則]活血行氣,化瘀通精。 
[配穴]膈俞、血海或太沖、陰廉。 
[操作]四組主穴交替使用,配穴每次選2個,瀉法合赤鳳迎源或白虎搖頭。 

⑦痰濁凝滯 
[主癥]婚后不育,形體肥胖,面部虛浮,眩暈昏冒,咽中梗阻,納呆食少,泛惡欲吐,胸悶心悸,甚或性欲低下,陽痿、早泄,多見于肥胖、內分泌異常者。舌質淡胖有齒印,舌苔白膩,脈細或濡緩。 
[治則]祛濕化濁,滌痰生精。 
[配穴]太白、豐隆或胃俞、中脘。 
[操作]四組主穴交替使用,配穴每次選2個,瀉法合白虎搖頭。

⑧精室濕熱 
[主癥]婚后不育,口苦乏味,小便頻數,甚或赤澀、余瀝不凈,肛周灼熱,大便干結或溏泄,陰囊潮濕,瘙癢不止,時見滴白,會陰脹悶,甚或疼痛,遺精或陽痿,泌尿生殖系統感染、炎癥者常見。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則]清熱化濕,泄濁清精。 
[配穴]陰陵泉、小腸俞或蠡溝、曲骨。 
[操作]四組主穴交替使用,配穴每次選2個,瀉法合透天涼或白虎搖頭。 

⑨寒滯肝脈 
[主癥]婚后不育,面色青白,形寒肢冷,陰囊攣縮,睪丸墜脹,少腹拘攣,疼痛不已,得熱緩解,受寒加重。舌淡或青、舌苔白滑,脈沉伏或弦緊而遲。 
[治則]暖肝散寒,溫腎生精。 
[配穴]神闕、橫骨或然谷、大敦。 
[操作]四組主穴交替使用,配穴每次選2個,補法,燒山火或灸法或溫針灸。 

2)辨治釋義: 
關元穴為任、脾、肝、腎脈四經之交會穴,為元氣所蘊藏,腎氣所生發,有培元固本、補腎壯陽之功,為治療諸虛百損、元陽不足之要穴,實證或陰虛火旺可平補平瀉,虛證宜灸宜補,培補腎中陽氣,所謂“陽得陰助則生化無窮,陰得陽升則泉源不竭”。
足三里為足陽明胃經所入之合土穴、下合穴,四總穴之一、馬丹陽十二穴之一、回陽九針穴之一,胃經多氣多血,故此穴經氣充沛如海納百川,補之主升,培元扶正,益血補氣,升陽舉陷,調理脾胃壯元陽,培補虛損益臟腑瀉之主降,導濁行滯,運化水谷,行氣通經,升提清陽降濁陰,腐熟水谷助胃氣,為強壯要穴。
關元合用足三里,關元能調先天之元氣,足三里可運后天之樞機,補之則溫腎健脾,益氣養血,養陰生精,平補平瀉或瀉之則清熱利濕,行氣調血,泄濁清精。
歸來為胃經穴,主調和,功善補益沖任,益腎生精,為治療生殖泌尿系統疾病要穴。
三陰交為肝、腎、脾三經交會穴,猶如中藥之當歸,補之既能健脾生血、滋腎生精、柔肝養陰,功專直補三陰、補血活血,善守而不走,瀉之能運化積滯、疏理下焦、調護精室,功擅通達三經,祛邪生新,善走而不守,為生殖泌尿系統疾病常用穴。
歸來合用三陰交,補之則養陰生血、補腎益精力強,瀉之則行氣調血、祛濕導滯之力專。

故關元、歸來、足三里、三陰交四穴合用,補之既可溫腎壯陽,益腎生精,又可健脾養胃,柔肝養血,瀉之可行氣化瘀,利濕導濁。 

氣海為任脈穴,先天元氣聚會之處,具有補腎固精、補益元氣、調理氣機之功。可補一身元氣,又能調和下焦氣機,為男子生氣之海,補之如釜底添薪,使腎氣蒸騰,精津輸布全身,濁陰自排,可調節心、脾、肺、腎臟氣之虛弱以強壯全身;主治元氣虧虛、宗氣衰憊、久治不瘥之疾,為補虛要穴。
大赫為足少陰腎經脈氣所發,沖脈與腎經交會穴,內應精室,是下焦元陽升提之穴,水中之火穴,功善補腎升陽,溫寒補虛,通調下焦,是治療腎陽虛弱、陰寒下盛所致泌尿生殖系統疾病之要穴。
氣海與大赫相配,補之則可溫腎健脾,升陽生精,平補平瀉或瀉之則可行氣導滯,調理精室。
太溪為足少陰腎經脈氣所注之輸土穴,亦為本經之原穴。補太溪能滋腎補虛,養陰生髓,滋陰降火,為滋陰之要穴。地機為足太陰脾經氣血之所聚之郄穴,功善疏調,活血理血,健脾化濕,長于治療血證。刺灸脾郄,可化瘀生新,活血而不傷正、利濕運化、健脾而旺氣血,主治血證和脾失健運之中焦諸證。太溪與地機相合,補之則補腎滋陰而生精,健脾養血兼補氣,平補平瀉或瀉之則活血化瘀生新血,利濕瀉濁健脾胃。

故氣海、大赫、太溪與地機四穴合用補之既可溫腎壯陽,濡養真元,又可補腎生精,益氣養血,瀉之可活血化瘀,利濕泄濁。 

腎俞是腎臟之精氣輸注之處,腎為生殖發育之本,男子以藏精,既可滋腎養陰,益精生髓,又可溫腎補陽,壯火培元,為治下元諸虛,精冷無子之要穴。大腸俞與腎俞同屬足太陽膀胱經穴,是手陽明大腸經經氣轉輸之背俞穴,既能清熱利濕,理氣通腑,又能行氣活血,強腰健膝。
腎俞與大腸俞合用,虛證補之可溫陽補氣,強腰生髓益精,實證瀉之可活血通經,理氣通腑化氣。
次髎穴屬足太陽膀胱經,為泌尿生殖系統與大、小腸分野之處,與腎、肝、脾、膽及督脈等諸脈相通,瀉之能活血通經,疏調下焦,補之能滋腎養精、澀精止遺,為治泌尿生殖系統疾病要穴。昆侖為足太陽膀胱經經氣所行之經火穴,性善疏通氣血,功主通經活絡。
次髎與昆侖合用,補之可滋腎養精,強腎澀精,瀉之可理氣活血,通絡止痛。

故腎俞、大腸俞、次髎與昆侖四穴合用,補之既可攝精補腎,生髓益精,濡養氣血,瀉之既可調理沖任,行氣活血,清腑泄濁。 

氣海俞位于腰部,為元氣轉輸于腰背部之處,性善疏調,能補腎培元,助腎納氣、調和氣血,常用于腎虛血瘀之前后二陰疾病。
關元俞屬足太陽膀胱經,與任脈之關元穴相呼應,為元陽元氣交匯之處,其性善溫補,功能溫腎壯陽,疏調下焦,通利小便,常用于腎陽虛衰、下焦虛寒所致生殖泌尿系統疾病。
中髎為膀胱經與膽經、肝經交匯之處,功能調補沖任,補腎通絡,常用于治療前后陰疾病。
交信為足少陰腎交于足太陰脾經之處,為陰蹺脈氣血深聚之郄穴,主血證,補之能補腎調血,平補平瀉能調理沖任,攝護精宮,是治療腎虛血瘀所致二陰疾病要穴。

故氣海俞、關元俞、中髎與交信合用,補之既可溫腎強精,培元益氣,養血生精,補腎生精,瀉之可行氣活血,化瘀通絡,祛濕導濁。 

四組主穴隨證而調,可交替使用,補瀉相兼。補之可培補元陽、溫腎強精、益氣養血、養陰生精,瀉之可疏肝理氣、清熱化瘀、祛濕化痰、散寒通絡,適用各證型不育癥治療。
 
復溜為足少陰腎經所行之經金穴,為本經母穴。
經渠為手太陰肺經所行之經金穴,腎經之母經母穴,由于腎為水火之臟,金生水,補灸復溜、經渠屬補母法。
復溜和經渠合用,可使金水相生,滋養腎水、濡養肝木、調補心腎。
陰谷為腎經脈氣所入之合水穴,既能滋補腎陰,又能溫補腎陽,陰陽雙補,常用于治療前陰疾病。
中注為腎經與沖脈交會之處,腎之精水由此注入胞中,取此穴可促精氣內注而旺盛。
故陰谷與中注同用,補之可補腎強精,養陰培元,適用于不育癥腎精不足證的配用。 

命門穴屬督脈,督脈為諸陽之海,“天之大寶,只此一丸紅日,人之大寶,只此一息真陽”,系元氣之所在,真陽之所存,命門為臟腑之根,十二經脈之源,補之灸之能培補元陽,振奮陽氣,為治療命門火衰之要穴。
陰交為任脈經穴,為任脈、沖脈、足少陰腎之會,三脈皆屬陰,補之可培補下元,灸之溫陽散寒。
腰陽關屬督脈,為督脈與足太陰膀胱經交通之關,陽氣通行之處,督脈主一身陽氣,又其位于腰部,腰為腎之府,功善溫腎壯陽,強腰振痿。
橫骨穴屬足少陰經、與沖脈之會,內應精宮而溫腎陽、暖下焦,內連膀胱主促氣化、通癃閉。
故針灸命門穴、陰交穴、腰陽關、腰陽關四穴可溫腎強精,培元補虛,適用于不育癥腎陽不振的配用。 

曲泉穴為足厥陰肝經所入之合水穴,肝腎同源,補之可益肝腎,精血互化,養血填精。
懸鐘為足少陽膽經穴,足三陽之大絡,八會穴之髓會,血乃髓生,精血互根,取之功善壯骨生髓,補血生精。
復溜為本經母穴,補其母可金水相生,滋腎養精,滋陰降火。
至陰為膀胱經所出之井金穴,亦為經氣交接足少陰經之處,瀉之可清泄腎中虛火。
故針灸曲泉穴、懸鐘穴、復溜穴、至陰穴四穴可益腎填精,滋陰降火,適用于不育癥腎陰虧虛證的配用。 

脾俞為脾臟精氣輸注之背俞穴,內應于脾,功善守而長于升,故補之灸之能補脾益氣,溫中培土,是治療氣血虧虛之要穴。
章門穴是足厥陰肝經和足少陽膽經的交會穴,又是足太陰脾經精氣匯聚之募穴,八會穴之臟會,可調中補虛,調和氣血。
章門與脾俞為俞募配穴法,可健脾益氣,養血生精。
大都為脾經所溜之滎火穴,乃本經之母穴,功善溫補,能健脾和中,益氣生血。
膈俞位于背部,鄰近膈膜,為血之會穴,臨床善治諸血癥,可和血理血。
故取大都與膈俞穴合用可健脾益氣,養血生精,適用于氣血兩虛證的配用。 

期門為足厥陰肝經精氣匯聚之募穴,足厥陰、太陰與陰維脈之會,性善疏肝以理氣,清肝以化濕。
肝俞位于背部,內鄰肝臟,是足厥陰肝脈之氣輸注腰背之處,取本穴能行氣疏肝而開郁結,清肝利膽而瀉濕熱。
期門與肝俞為俞募配穴法,合而刺之而疏肝理氣之力強。
大敦為足厥陰肝經所出之井木穴,脈氣所發,接于膽經,應于肝木,可主厥陰風木之病以及經脈所過之陰器小腹之疾,瀉之可瀉肝行氣,灸之疼痛立止。足臨泣屬本經流注之輸木穴。

故針刺大敦與足臨泣可疏肝解郁;

補脾俞,則為防肝疏泄太過,橫逆犯脾,故補脾以達未病先防,適用于不育癥肝郁氣滯證的配用。 
膈俞為血會穴,可活血調血。
血海為足太陰脾經穴,主治血分疾病,刺之可引血歸脾,活血通絡。
太沖為足厥陰肝經所注之輸土穴、原穴,其性善疏導,通經活血,化瘀散結。
陰廉為足厥陰肝經脈氣所發,肝藏血,刺之可活血通脈,調理下焦。

諸穴合用,可行氣活血,化瘀生新,與主穴合用更行氣通精,適用于不育癥瘀血阻滯證的配用。 

太白屬足太陰脾經之輸土穴、原穴,故刺之可健脾和中,化濕祛濁。
豐隆為足陽明胃經絡穴,別走太陰,能夠溝通脾胃二經,故能行氣化痰,而脾能散精,上歸于肺,胃之大絡貫膈絡肺,肺脈還循胃口,上膈屬肺,可見胃絡聯系脾、胃和肺三臟。
太白、豐隆二穴合用能夠行氣化濕,滌痰泄濁。
胃俞為胃之精氣輸注之處,內應于胃,功在于“降納”,有調中和胃,化濕消滯之功。
中脘為足陽明胃經經氣匯聚之募穴,八會穴之腑會,足陽明胃經與任脈、手太陽、少陽經之交會穴,性主調和,功善調理脾胃,平補平瀉則能理氣和胃,升清降濁。
中脘與胃俞協同應用,俞募配穴,可和胃降逆,祛濕化濁。

故豐隆、太白、胃俞、中脘合用而刺之可健脾和胃,祛濕化濁,滌痰生精,適用于不育癥痰濁內阻證的配用。 

陰陵泉為足太陰脾經合水穴,能健脾利濕。
小腸俞是手太陽小腸之氣輸注之處,與小腸內外相應,能分清泌濁,清熱利濕。
蠡溝為肝經之絡穴,瀉之可清肝利濕、疏肝理氣。
曲骨屬任脈與肝經之會所,由于任脈、沖脈、督脈皆起于胞中,足厥陰肝經環繞陰器而抵腹,瀉之可清利濕熱,
故刺陰陵泉、小腸俞、蠡溝、曲骨四穴可清熱利濕,通利三焦,清利精室,適用于不育癥濕熱下注證的配用。 

神闕位于臍中,為真氣之所系,生命之根蒂,灸之可溫補元陽,溫經散寒。
橫骨位于下腹部,橫骨聯合外側,屬少陰、沖脈之會,灸之能溫腎散寒。
然谷為足少陰腎經所溜之滎火穴,腎主生殖發育而司前后陰,灸之可溫補腎火。
大敦為足厥陰肝經所出之井木穴,為肝經脈氣所發,灸之可散肝寒而止疼痛。
故神闕、大敦、橫骨、然谷合用,補之可暖肝散寒,理氣止痛,溫腎生精,適用于不育癥寒滯肝脈證的配用。 

(2)挑治法 
1)取穴:4組穴位按順序循環使用,并加用2個陽性反應點。 
①據中醫辨證取穴 
[主穴]
第一組 腎俞 氣海俞 大腸俞 
第二組 關元俞 小腸俞 膀胱俞 
第三組 上髎 次髎 中髎 
第四組 歸來 大赫 關元 氣海 
②陽性反應點:根據中醫辨證,觀察各相關經脈(督脈、任脈、腎經、膀胱經、胃經等)腰骶部、下腹部及下肢穴位的隆起、凹陷變化和其他病理反應,所謂病理反應是指壓痛明顯或有皮疹的陽性反應點,疹點的特征為形似丘疹,稍突于皮膚,似針帽大小或粟粒樣大小,顏色多為灰白、暗紅、棕褐或淡紅色,壓之不褪色。如在同一部位,出現2個以上的反應點,應選其明顯者,每次只挑1~2個,反應點與痣色素斑應鑒別。 

2)操作方法: 
挑筋法或挑點法,每周2組穴。挑筋法根據患者的具體證型,虛證用勾、提法輕刺激,實證用搖、旋法強刺激。每隔5天一次,12次為一個療程。 

2. 其他針灸療法 
(1)子午流注針法: 
適用于男性不育癥各證型的治療。根據患者就診時間取穴或按患者辨證分型,按時選穴治療。每日1次,每次20分鐘,15次為一個療程。 

(2)艾灸療法: 
適用于男性不育癥腎陽虧虛、腎精不足、氣血兩虛或寒滯肝脈等證型。可選用直接灸或隔姜、隔附子灸、或懸灸、電子艾灸。具有溫陽補腎、活血通脈、健脾益氣、溫經散寒等功效。取穴按體針療法辨證取穴,治療時間為每日一次,每次20~60分鐘,30天為一個療程。 

(3)穴位注射: 
按照辨證分型選用相應藥物和穴位。 
①腎精不足及腎陽不振證: 胎盤組織液、高麗參注射液、鹿茸注射液等。 
②腎陰虛損證: 生脈注射液、參麥注射液等。 
③氣血虧虛證: 黃芪注射液、胎盤組織液、高麗參注射液等。 
④肝郁氣滯證: 柴胡注射液等。 
⑤瘀血阻滯及痰濁內阻證: 丹參注射液、丹紅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等。 
⑥精室濕熱證: 魚腥草注射液、清開靈注射液、雙黃連注射液等。 
⑦寒滯肝脈證: 高麗參注射液、鹿茸注射液等。 
腎精不足、腎陽不振及腎陰虛損證選腎俞、大腸俞、志室或任脈下腹部穴位交替使用,氣血虧虛證選足三里、氣海俞、胃經下腹部穴位交替使用;肝郁氣滯證選肝俞與膽俞交替使用;瘀血內阻及痰濁內阻證選三陰交和豐隆交替使用;精室濕熱證選足三里、豐隆、上巨虛、下巨虛等穴交替使用;寒滯肝脈證選關元俞與肝俞交替使用。藥物用量可為肌肉注射常用量的1/4~1/2,每日或隔日注射一次,反應強烈者亦可隔3日一次,10次為一個療程,休息5~7天再進行下一療程的治療。 

(4)耳針: 
適用于男性不育癥各證型的治療。以辨證選穴為主,輔以對癥選穴、按病選穴或根據經驗選穴。常用穴位有交感、神門、肝、脾、腎、膽、腎上腺、精宮、內分泌、皮質下、內外生殖器等。常用治療方法有:壓王不留行、萊菔子、磁珠法,或毫針法,每次2~4穴,每3天1次。 

(5)穴位貼敷: 
按辨證分型選用相應的處方。 
①腎陽不振: 壯陽方。 
②腎陽不振、腎精不足、氣血虧虛、寒滯肝脈: 溫化方。 
③瘀血阻滯、肝郁氣滯證: 活血止痛方。 
每次貼敷30分鐘~1小時,反應強烈者可提前揭下,過敏者禁用,每3天1次,每次選4個穴位。 

(6)刮痧療法: 
適用于男性不育癥實證的治療,尤其是精室濕熱、痰濁凝滯、瘀血阻滯及肝郁氣滯型者。每周1次,每次10~15分鐘。刮痧部位:膀胱經背部循行部位,以刮至深紅起痧為止,不要損傷皮膚。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崔云教授治療少弱精子癥遣方用藥特色探討
中醫是怎樣看待男女不孕不育的
常見疾病的病因、選穴和治則(重新排版
董氏奇穴:痛經(原發性痛經)的針灸辯證論治!
眩暈(針灸治療)
痛經的針灸選穴痛經主要分實證和虛證實證又...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沭县| 合江县| 金堂县| 龙门县| 泰宁县| 赞皇县| 广州市| 陵水| 疏勒县| 万载县| 彭水| 桐乡市| 马尔康县| 富裕县| 巴东县| 夏河县| 大余县| 聂荣县| 廊坊市| 濉溪县| 汝城县| 大姚县| 柳林县| 会昌县| 信阳市| 湄潭县| 太保市| 平泉县| 满洲里市| 枣庄市| 岳阳市| 南溪县| 临泽县| 滦平县| 麦盖提县| 偃师市| 新乡市| 宁都县| 新余市| 灌南县| 灯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