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有著很好的寓意,是過年最常用的吉利字。支付寶集“五福”已經連續幾年了,大家集“五福”,如果能得到大額的“紅包”,大概也預示今年的運氣很好吧。也許大家還不知道“五福”提法的來歷。古人為了追求完美,就將其歸結為五個方面,謂之“五福”, “五福”的提法來源于中國古代典籍《尚書》,同時提出禍的“六極”。
《尚書·洪范》第九章說:“五福:一日壽,二日富,三日康寧,四日攸好德,五日考終命。六極:一日兇短折,二日疾,三日憂,四日貧,五日惡,六日弱。”
即長壽、富足、健康平安、崇尚美德、善終正寢(簡言之即:壽、富、康、德、善終)這五方面內容構成了五種幸福的要素,謂之為“福”。而“六極”則構成禍的內容:橫禍短命夭折、不健康而常抱疾病、多憂愁而不得開心、困乏于財、言行丑陋而遭人厭惡、志力懦弱而常抱驚懼之心。
由此可見,五福皆是吉祥好事,而六極則皆是窮極惡事。福者,人之所欲,皆向往之;極者,人之所惡,皆畏懼之。
體會《尚書·洪范》中的幸福觀,可以發現有三個特點:一是五種幸福要素的綜合成為衡量一個人是否獲得幸福的標準;二是把福與禍放在一起討論,要認清什么是福,什么是禍,從福與禍的比較中尋找幸福的真義;三是把幸福與道德聯系起來,將愛好美德看成是幸福的一種表現形式,“攸好德”既體現為個人的品德,同時也是個人獲得幸福、避免災禍的實踐路徑
古人對這“五福”:壽、富、康、德、善終似乎還不滿意,他們希望把所有的美好都結合在一起。于是在語句通順押韻的情況下,形成過年的常用語:“五福臨門送吉祥”。
注:《尚書》簡介見《《尚書》---中國古代的政治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