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中醫雜志1986年第5期
結石情況:68例中,雙腎結石4例;單腎結石6例;雙側輸尿管結石2例;單側輸尿管結石45例(以左側及中上段為多見);膀胱結石3例;腎與輸尿管結石2例;腎與膀胱結石3例;輸尿管與膀胱結石3例,結石部位大多在輸尿管。結石直徑大于1.1厘米的5例,0.9~1.0厘米的9例,0.6~0.8厘米的43例,0.6厘米以下的11例。
基本方藥:
金錢草、蒲公英、滑石各20~30克,車前草、海金沙、冬葵子各15~20克,地龍、澤蘭、牛膝各9~12克,琥珀、雞內金各6~10克(沖服),硝石4.5克(沖服)。
輔助療法:以基本方為主,隨癥加減。
適當配合電針、耳針。并囑加強活動,多飲開水。
治療結果:痊愈44例,共排出結石61枚,直徑最大者1.1厘米;有效17例;無效7例,其中有4例改行手術治療,排石時間最短的7天,最長的95天,平均19.5天。
病例舉隅:孟 xx ,男,37歲。三月來,左側腰部及少腹經常呈陣發性絞痛,腹脹,便秘,小便艱澀色黃。就診時見面色紅赤,眼瞼輕度浮腫,左腰部及少腹叩擊痛(+)。小便常規:尿中蛋白微量,紅細胞(+). X 線拍片報告:左側輸尿管中段見0.6X1.8厘米之結石陰影,確診為"左側輸尿管中段結石"。舌質紅,苔黃膩,脈數。即用通淋活血排石湯加生大黃15克(后下),小薊10克,配合電針、耳針。進藥二劑,大便通暢,即去生大黃,繼進十劑。小便排出結石一枚,大小與 x 線攝片相符,絞痛消除,余癥好轉,小便暢通。改用益氣養陰、清熱涼血之品調養善后,終使諸癥盡除,隨訪至今未見復發。
討論與體會:泌尿系結石,屬中醫"石淋","血淋"或"腰痛"等病范疇。一般認為系濕熱蘊結下焦,煎熬尿液而成。筆者認為結石的形成與"淤血"亦有一定的關系。所以,在金錢草,海金沙、車前草、滑石、雞內金,冬葵子等通淋化石,清熱利尿,解毒散結藥中,加澤蘭、地龍、琥珀活血化淤,涼血利竅,牛膝、硝石化石溶石,引淤血下行和促使結石下移。驗之于臨床,不論是膀胱結石,還是輸尿管及腎盂腎盞結石,大多均能奏效。本方確有清熱通淋、活血化淤、化石溶石之功。
25例泌尿系結石治療觀察
湖北省中南光學儀器廠職工醫院傅清成
一般資料,泌尿系結石25例,其中男17例,女8例;腎結石9例,輸尿管結石16例。腎結石中,結石直徑大于0.7厘米2例,0.5-0.6厘米2例,小于0.5厘米5例。結果治愈12例(結石排出及 X 線攝片復查結石陰影消失);有效7例(癥狀消失,攝片復查結石下降3厘米以上或明顯縮小);無效6例。服藥時間5~150天,平均38天。
基本方,
黨參15克,黃芪25克,海金沙15克,雞內金5克,金錢草、篇蓄各30克,瞿麥,王不留行,冬葵子各12克,石葦10克,每日一劑煎服。
腎陽虛者加核桃肉20克,用冰糖蒸后服;食滯者加重內金,酌加神曲12克,山楂15克,麥芽10克;嘔吐有痰者加法夏6克;血尿者加大小薊各10克,茅根20克。
病案舉例:覃 xx ,男,34歲,1984年2月1日初診。自訴兩月來腰痛。畏寒、肢冷、納少、腹脹便溏、短氣,有時偶見劇烈腰痛伴血尿。檢查;左腰部有叩痛,尿蛋白(士),紅細胞(0~4), X 線攝片報告:左輸尿管上段0.4x0.5厘米結石.脈緩無力,舌質淡嫩有齒痕。此系脾虛氣滯,膀胱開合失利,久而成石,治以益氣通淋,用上方加重黨參、黃芪到30克,服藥12天,尿出結石一顆,大小與 X 片相符,攝片復查,未見不透光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