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源:
婦人經行腹痛的原因,總離不開寒熱虛實,宜分經前經后論治。大概經后腹疼多屬于虛,經前腹痛多屬于實。腹痛拒按屬實屬熱,腹痛喜按屬虛屬寒。如經期失血過多,經后腹痛,是由于血虛之故。如經前腹部脹痛,就是血氣凝滯,經行不得宜通,使氣血攻痛之故。倘若脹重病輕,是血為其所滯;若痛重脹輕,是氣為血所凝??傊泟t喜按,乃正氣不足,邪氣有余,故屬虛屬寒。痛則拒按,乃血滯攻痛,多屬實屬熱。又于腹痛時常延及腰腿()痛。以上所說的經痛,多是屬于續發性痛經。所謂血滯攻痛或寒或熱,乃是續發性的郁血性痛經,這是由于婦人盆腔內某一部分(如卵巢、輸卵管。。。。。等)發生了炎癥所造成的疼痛;或子宮位置極度前屈使月經血流不暢所致;也有因手淫習慣或性交不滿足或伏案工作過度,以致盆部郁血而引起疼痛。此外還有阻塞性痛經,是由于子宮頸管()痕性狹窄,可以阻止經血外流,也能引起疼痛;更有因為子宮內膜下腫瘤或()肉,在行經是常向陰道外垂,可阻礙經血外流,也可使經行腹疼;其他如子宮內膜移位與內分泌不協調,都是造成痛經的原因??傊?,婦人痛經多由于郁血所造成。
(2)癥狀
(1)原發性痛經的癥狀:
原發性痛經是由于先天性子宮前屈或后屈,以及先天性子宮頸狹窄,使月經血流不暢,或子宮發育不良所致。此癥常見于未婚或未生育的女性,常在月經來潮后最初一兩天內,于行經前數小時感覺疼痛,約持續兩天左右即自行消失。此外多合并惡心,嘔吐,背痛,頭痛以及小便頻數,大便秘結等癥狀。但這種行經腹痛,多于結婚或生育后自行消除,不必顧慮。
(2)續發性痛經的癥狀:
患者以已婚和中年女性為多,常在行經前三至四天開始疼痛。疼痛是彌漫性的()痛,并有下墜感,腰背和下肢也有()痛。常合并頭疼及全身倦怠,很少有嘔吐情況;等到月經來潮時,腹痛即止,普通不超過行經第二天;特別在初起第三天,經血排出量常過多。此外,患者常兼帶癥。
(3)診治:
經前因氣滯血凝而痛者,脈多弦滯,舌苔厚膩。如因胞中積寒之經前痛,脈多沉緊,舌苔厚膩。其痛較緩,綿綿不絕,得熱稍止,面青唇白。如因下焦()熱而致經前痛者,多為爆發性的疼痛,喜冷惡熱,得熱痛甚,面赤唇燥,脈多弦數,舌苔粘膩,舌色鮮紅。但經后腹痛,多屬氣血虛弱,故脈亦虛弱無力,舌()無苔,虛象顯然。以上僅述診斷之梗概,要在臨床熟審,方不致()。
(4)治療:
氣滯血凝之經前痛,宜行滯氣,化瘀血之法治之。如膈下逐瘀湯之類可以酌用。
如系胞中積寒之經前痛,宜用溫經散寒之劑,如烏藥散之類可服。
若痛重脹輕,是氣為血礙,宜用琥珀散以破之。
若因下焦瘀熱而經前痛者,可用清熱調經湯或黃連六合湯,以清熱散瘀,其病自除。
但經后腹痛,乃屬氣血虛弱之癥,宜用培補子宮之溫經湯,或當歸建中湯酌情治之,
亦有因經行是多食生冷酸澀,致少腹疼痛,胸中飽悶,因以血滯屬實之證,又不能概以虛論治。
()將婦科會各位大夫介紹治驗良方摘錄于后,可作臨床的參考。
第一方 膈下逐瘀湯 摘自殷思箴大夫報告
來源:醫林改錯
主治:經行腹疼,脈澀或弦數
藥品:
桃仁三錢、延胡索三錢、丹皮二錢、
當歸三錢、甘草一錢、五靈脂二錢、
川芎一錢五分、紅花一錢五分、烏藥一錢五分、赤芍二錢、枳殼一錢五分、香附三錢
用法:水煎,食遠服
加減:如腹劇痛加川楝子三錢、蒲公英一錢五分、麥芽二錢、盔沉香一錢
治驗:經用多年,屢用屢驗。惜未登記醫案,無法追述
按:此方素為醫者所推崇,氣滯血瘀之癥,用之屢驗,可以推廣
第二方 少腹逐瘀湯 摘自張縉卿大夫報告
來源:醫林改錯
主治:經血來時,少腹疼痛或腰部()疼,血色紫黑,或成條成塊
藥品:當歸六錢、赤芍四錢、五靈脂三錢、蒲黃四錢、川芎二錢、官桂二錢、小茴香(炒)二錢、干姜(炮)二錢、沒藥二錢、延胡索二錢
用法:水煎,每于月經將見,稍覺腹痛之日服之。可連服五劑。如不愈,每月照服五劑,有三四個月準愈
治驗:(一)張**之妻,三十余歲,是我同族。她每當行經時必先腰()腹痛,經血紫黑成塊,用此方教她每月在經將見、覺腹疼時,即連服五劑,共三個月諸癥皆愈。
(2)李**之妻,四十歲,住孟村回族自治縣楊甫寨村。她經行時腰腹都疼,血色紫黑成塊,照此方連服五劑,一月減輕,兩個月更輕,三個月痊愈,此后生一男孩。
(3)殷**之妻,住楊甫寨村。她也是每逢經行就腰腹齊疼,經血有塊,色黑暗,也照此方按時連服五劑,共歷四個月,諸癥皆愈,后來受孕。
(4)王姓婦,四十余歲,住楊甫寨村。經行腹疼,未曾生育,經用此方之后,生一女兒。
(5)徐姓婦,三十余歲,住孟村回族自治縣南徐小莊。經行腹疼,腰()而抽,血色紫黑有塊,用此方治愈,后生一男一女。
(6)朱*之妻,住南皮縣三區龍門寺。她也是經行腹疼,用此方每月照服五劑,四個月后痊愈。
按:此方為王清任得意之品,醫林向稱為安胎種子第一方。凡婦人經行腹疼,或腹內有積塊疼痛等癥,用此方治療,無不生效。今張大夫既用王清任之方,又用王清任之法,故療效頗佳。
第三方 調經丸 摘自金尚義大夫報告
來源:自創
主治:經行腹痛,血熱色黑成塊,兼有白帶
藥品:
當歸六錢、川芎四錢、白芍六錢、
香附(酒炒)四錢、玉金(醋炒)四錢、
梔子(炒)三錢、黃芩(酒炒)五錢、
白術(土炒)六錢、丹皮四錢、柴胡二錢、
白芥子四錢、甘草二錢
制法:以上各藥共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三錢、朱砂一錢研細為衣
用法:早晚各服一丸,白開水送下
治驗:王**,二十八歲,住定縣中流村。她于一九四二年曾患經行腹疼如刀割,血熱合并白帶,腰腿疼,背沉,頭疼,心跳,口干不知味,且血下雜有黑塊。她服用此丸一料,諸癥皆愈。
(2)張**,二十六歲,住定縣龐家佐村。她的癥狀與前癥相同,也服此丸一料,諸癥消除。
(3)張**,二十六歲,住無極縣東中鋪村。她于一九五五年曾患經行腹疼,一切癥狀與前例相似,也用此丸一料治愈。以上三例,于愈后都不滿一年,各生一兒。
按:經行腹疼血黑成塊,時兼帶下,多因火()陰血結而成塊;又肝為多血少氣之臟,反清血熱,熱退則塊可解;又用白芥、香附、玉金,以利氣痛經止疼;白術、甘草和中健脾以燥濕,熱清濕去則帶止。故此方確有療效,可以酌情試用。
第四方 加味四物湯 摘自金尚義大夫報告
來源:自創
主治:行經血寒腹痛,少腹重墜,血色黃黑不勻
藥品:
當歸三錢、川芎二錢、茯神四錢、
香附五錢、陳皮一錢、丹皮二錢、
吳茱萸二錢、熟地四錢、白芍三錢、
甘草一錢、延胡索二錢、鮮姜片三片
加減:如經血純黑屬熱者,照原方加黃連(酒炒)三錢;色淡屬寒者,去黃連加炮姜
用法:水煎,經血來時每天服一劑,服至經凈為止
治驗:齊**,二十四歲,住無極市莊村。她因患經寒,結婚四年不育。于一九五四年年底邀我診治,她的癥狀是經血來時小腹()墜,腹疼,氣短,經血發黑,有時淡黃色。即用此方一次治愈,不滿一年生一男孩
第五方 桃軍活血湯 摘自沈壽如大夫報告
來源:自創
主治:經期腹疼
藥品:延胡索三錢、當歸三錢、赤芍三錢、香附三錢、地骨皮三錢、肉桂二錢、干姜一錢、桃仁三錢、川大黃(酒炒)二錢、龜板四錢、附子一錢
加減:頭疼加川芎二錢,
血熱去干姜、肉桂、附子加劉寄奴三錢、烏藥二錢、佩蘭三錢。
腰疼加杜仲三錢,腿疼加牛膝三錢,嘔吐加砂仁一錢
用法:水煎兩次,早晚各服一次
治驗:雷**,三十三歲,住武清縣大同村。她于一九五五年十一月二日,患行經腹疼。邀我診治。她自訴:“經行腹疼已有十年多了,如果月經一來,疼起來就要死過去,這一來不僅腹疼,而且腹脹,嘔吐”。我用此方令服五劑而愈,至今未曾復發
按:經行腹疼有寒熱虛實之分,宜首先審癥,然后下藥,如用藥對癥,無不奏效。金、沈二位大夫能辨癥加減,用藥恰當,故收功很快。醫者如能善于運用,此皆良方
第六方 加減宜郁通經湯 摘自殷思箴大夫報告
來源:傅氏女科
主治:經前腹疼,疼后數日經水始行,多有紫黑血塊,脈象弦緊遲數不定
藥品:
當歸五錢、白芍(酒炒)五錢、山梔(炒)三錢、柴胡一錢、香附(醋炒)二錢、丹皮五錢、玉金一錢五分、黃芩(酒炒)一錢、甘草一錢、白芥子二錢
用法:水煎,經前空肚服
加減:少腹疼加川楝子三錢、延胡索三錢、桂枝七分、小茴香五分。如脈數有熱去白芥子
第七方 溫臍化濕湯 摘自殷思箴大夫報告
來源:傅氏女科
主治:經血將來,臍下作痛,狀如刀刺;或寒熱往來,下如黑豆汁,脈遲有力
藥品:
白扁豆五錢、白術一兩、巴戟天五錢、茯苓三錢、建蓮子三錢、山藥五錢、生白果十個
加減:原方無效時再加白芍五錢、五靈脂二錢、川楝子三錢、但須審癥酌用
用法:水煎,在經前十天照原方連服四劑
按:以上兩方為醫者所常用,療效很好。今殷大夫獨立思考,又鉆研出加減的方法,而且經他屢試屢效,這對于醫者幫助很大,可謂善于運用成方者,很可推廣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