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本文以國醫大師班秀文辨治月經不調的938例有效醫案為研究對象,深入挖掘其辨治月經不調的學術思想與證治規律,以期進一步指導中醫婦科臨床實踐,同時將班氏寶貴經驗不斷傳承與發揚,造福廣大月經病患者。方法:在文獻研究的基礎上,運用關聯規則算法,對938例班氏辨治月經不調的醫案進行數據挖掘,開展理論、臨床、數理相結合的名老中醫學術思想與證治規律研究。
結果:1、月經不調的歷史演變歷經五個時期。秦漢時期為婦科學理論形成時期,這一時期基本形成對婦女經、帶、胎、產、雜病的辨證論治體系,對月經不調的認識有了初步記載。晉唐時期月經不調出現了單獨區分。宋金元時期對月經不調的認識進一步深入,涉及病名、病機、治則等各個方面,為學術爭鳴時期。明清時期對月經不調理論、辨證、治則、治法、方藥的認識更加完善與融會貫通。到了現代,中醫對月經不調的病因病機認識不斷深入、且治則治法呈現多樣性。
2、班氏辨治月經不調學術經驗文獻研究結果:班氏辨治月經不調,注重調補肝腎,從腎治經;從肝論治,尤重疏肝柔肝;從奇經論治,注重奇經與肝腎的密切關系;健脾充源,注重調理氣血;善用活用經方,用藥平和精專顧脾胃,善用花類藥;注重壯醫藥物的推廣使用。
3、班氏辨治月經不調證治規律研究結果:病因:班氏認為月經不調主要有外感和內傷兩大類。外感病邪中六淫致病以寒、熱、濕邪為主。內傷多為體質因素、情志刺激、飲食不節、多產房勞等。其它還有婦科手術、藥毒等致病因素。病機:班氏認為月經不調病機以虛、郁、瘀為主,其中虛尤以脾、肝、腎、氣血虛居多,且常與痰、瘀相兼,表現為虛實、虛瘀、痰瘀等復雜性病機。郁的病機主要是肝郁、痰郁、濕郁以及與氣、血相兼的病機。瘀的病機主要是氣血瘀積、臟腑夾瘀等。
此外還有熱、痰濕、宮寒、肝脾臟腑不和等病機。
治則治法:
班氏常用的治則治法有疏肝柔肝、通絡活絡、健脾、養血、調理氣機、清熱、調經、化濕、養陰、壯腰、止帶、化瘀等,結合文獻研究包括調理臟腑的疏肝柔肝、疏肝清熱、健脾柔肝、疏肝理血、滋腎養肝、溫腎暖肝、溫血化瘀之法與調理氣血的滋水生血、活血化瘀等治法。
分型論治:
班氏認為月經不調主要分為血熱證、血寒證、血虛證、氣虛證、氣郁證、血瘀證、痰濕證、脾虛證、腎虛證、肝腎虧虛證等證型。
處方特點:
班氏治療月經不調使用頻率較高的方劑由高到低依次有補血劑、補陰劑、理氣劑、理血劑、和解劑、祛濕劑、補氣劑、祛痰劑等。
補血劑以四物湯與圣愈湯為主;補陰劑以歸芍地黃湯、地骨皮湯、二至丸與一貫煎為主;
理氣劑以金鈴子散與柴胡疏肝散為主;理血劑以當歸芍藥散為主;
和解劑以逍遙散與丹梔逍遙散為主;
祛濕劑以附子湯、四妙散與二妙散為主;
補氣劑以補中益氣湯、異功散與六君子湯為主;
祛痰劑以三子湯為主;
固澀劑班氏習慣用縮泉丸;
解表劑使用最多的是桂枝湯。
在全部方劑中,班氏使用
最多的是四物湯,其次依次為金鈴子散、當歸芍藥散、歸芍地黃湯、逍遙散、圣愈湯、三子湯、附子湯、地骨皮湯、補中益氣湯、柴胡疏肝散、丹梔逍遙散、二至丸、縮泉丸等。
用藥規律:
藥類配伍:配伍補虛藥以補氣藥、補血藥為主。班氏常用的
補氣藥有黨參、淮山、白術、黃芪、大棗、太子參、扁豆。常用的
補血藥有當歸、白芍、熟地、首烏、阿膠。常用的活血化瘀藥以活血調經藥和活血止痛藥為主,其中
活血調經藥主要有益母草、雞血藤、丹參、牛膝、茺蔚子、澤蘭、桃仁、王不留行、凌霄花、紅花等;
活血止痛藥主要有川芎、延胡索、郁金、沒藥、姜黃、五靈脂等。
常用的解表藥有
發散風寒的荊芥、桂枝、防風、蘇葉等;
發散風熱的柴胡、薄荷、桑葉等。
常用的利水滲濕藥有
利水消腫的茯苓、澤瀉、薏苡仁等;利尿通淋的通草、車前子等,
其中班氏使用茯苓與通草最為頻繁。
常用的理氣藥有香附、枳實、陳皮、川楝子、甘松等。
常用的清熱藥有清熱瀉火的夏枯草、川梔子;
清熱燥濕藥黃柏、黃芩;清熱解毒的連翹、忍冬藤、馬鞭草、馬勃
;清熱涼血藥牡丹皮、生地、赤芍、地骨皮等。常用的藥對有:
補血活血、健脾祛濕、補血利水、補氣利水、活血補血止血、補血、補血補陽、疏肝解郁等(詳見藥對表)。
常用的配伍組合有:
補血、理氣補血、理氣健脾、化痰利尿、補血補陽、利水滲濕、行氣利水、氣血雙補、氣血雙補兼補陽等(詳見配伍表)。
結論:1、從文獻研究角度來看,班氏辨治月經不調主要著眼于氣血,歸根于臟腑,尤以肝、脾、腎為要。從數理研究角度來看,班氏辨治月經不調病機主要從虛、郁、瘀三個方面。其治則治法主要以疏肝柔肝、通絡活絡、健脾、養血、調理氣機、清熱、調經、化濕、養陰等為主。班氏用方以補血補陰為主,兼顧補氣;同時重視調理氣血,調和肝脾;此外還善用經方。其用藥和緩,以氣血為要,所用藥物精專,顧護脾胃;調經止痛,班氏尤重理氣疏肝。這些經驗為我們臨床辨治月經不調提供了很好的思路與方法。2、運用現代數據挖掘技術與傳統文獻研究相結合的方法研究名老中醫學術思想與證治規律,具有提煉病機理論和總結其治則治法與處方用藥規律,研究其理法方藥體系的作用,有利于名老中醫學術思想的弘揚。以班氏辨治月經不調醫案所做的數據挖掘所呈現的數理規律,是對其辨治月經不調的病因病機、治則治法、處方用藥的深度挖掘與總結,為月經不調的中醫診治理論體系增添了新的認識與經驗。3、在研究班氏學術思想與證治規律方面,運用數據挖掘與文獻研究相結合的方法無論在內容深度還是廣度上都要明顯優于傳統的文獻研究。說明數據挖掘技術在名老中醫學術思想研究領域有其優勢與發展空間,對中醫臨床客觀化、標準化、規范化研究提供了范本,更加符合中醫臨床療效評價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