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虛閉經2例
例之一
張某某,女,24歲,初診:1983年12月13日。
自1982年患肝炎后,月經量逐漸減少,后期,45~60天一潮,經色變淡,繼而經色呈淡黃色水近半年,有幾次已無月經,僅是黃水周期性出現,末次經水12月2日,陰道流淡黃色水,二天即凈,流水第一天,小腹疼痛,平時白帶不多、大便干、神疲、二目發花、全身乏力,舌質淡,苔薄白,脈細。
此血虛經閉。治宜養血通經。
當歸15g 川芎9g 川牛膝10g 枸杞子15g 雞血藤15g 白術15g 丹參15g 熟地15g 白芍10g 菟絲子15g
二診:1984年1月10日。
服藥后精神好轉,乏力、頭昏減輕,昨天又出現周期性流水,今天已不用墊紙,舌淡,苔薄,脈細。
繼服上方。
服上方3月余,月經始行,先量少色淡紅似水,后逐漸增多,色轉紅,服藥半年后月經基本正常,余證減輕。
按:經水者,陰血也,沖任主之,上為乳汁,下為月水。今患者月經量少,后期、漸至閉經,且伴頭昏、眼花、神疲,血虛精虧使然。何以經行無血而流水,唐容川云:“女子主血,血從水化而為經……女子之經,血中有水,故經行前后俱有水漿為驗。”古人辨證以經淡似水為氣血俱虧,今僅水無血,以其色不能化赤,是血虛之甚者也。月經將行,氣血即動,血虛則經脈不能充盈,氣虛則無力推動,虛而致滯,故經行小腹疼痛。雖無血下,然周期尚可,可見月經周期調節正常,只因精血虧少,無血可下,故流水而不流血。治宜大補精血,方中以白芍養血,熟地添精,以靜為養,大補精血非地芍不足為功;血者陰類,其運在陽,故重用當歸、川芎血中氣藥,以行為養,行血滯而具有溫養流動之機;助以枸杞子、菟絲子溫潤添精,溫養腎中真陰之氣;丹參、雞血藤養血活血,養血為主,活不攻破;川牛膝引血下行而調經;用白術一味健脾益氣助生血之源。全方重在養血添精,溫養少火以助生發之氣,但不活血攻破,而重在養血充之,“若欲通之,必先充之”是也。精血充足,血行通暢,自無疼痛之苦。雖流黃水,亦不以濕論之,如以濕治,必傷精耗血,非但無益,反增其害。
例之二
吳某某,女,22歲,初診:1984年11月15日。
以往月經一貫后期,自去年考入建材學院到武漢上學以來,不來月經。剛開始用西藥(黃體酮)月經即可來潮,近半年用了西藥亦不來。感腰酸,陰道干澀,白帶近乎沒有,每次月經來潮,量極少,色紅,無明顯血塊,無腹痛,無乳脹,飲食、二便尚可,末次月經1984年7月1日。觀其形體瘦,面色無華,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細。
此血虛經閉。治宜養血調經。
當歸15g 川芎9g 白芍12g 雞血藤15g 枸杞子15g 澤蘭10g 柏子仁20g 川牛膝10g 熟地15g 菟絲子15g
二診:1984年12月13日。
服上方20余劑,月經仍未來潮,但感乳脹,腰酸較前減輕,陰道分泌物增多,口干喜熱飲,舌淡紅,苔薄白,脈細。
繼服上方。
三診:1985年3月6日。
近3個月一直服上方加減,已來兩次月經,上次月經元月10日來潮,這次月經2月25日來潮,量較以前增多,色紅,經行2~3天,用紙半刀余,無腰腹疼痛,觀其面色轉紅潤,人亦長胖了,舌質紅潤,苔薄,脈細。患者繼服上方。
按:《婦人規》曰:“女子以血為主,血旺則經調而子嗣,身體之盛衰,無不肇端于此。”故治婦人之病當以精血為先,月經的物質基礎,精血也。患者月經后期,漸至閉經,伴陰道干澀,形瘦而面無華,舌淡、苔薄、脈細,乃一派精血不足之象。納可,便調,可見病不在脾。葉天士曰:“經帶之癥,全屬沖任,治沖任之法全在養血。”而沖任由肝腎所主,肝藏血,腎藏精,可見病在肝腎,虛在精血,又精血互化,補血亦養精,養精而生血也。用藥以四物湯加味,方中熟地、白芍養精血;當歸、川芎行血氣;動靜結合,養活并舉。又加枸杞子、菟絲子溫潤添精;以上用藥雖靜中有動,畢竟以養為主,此乃閉經患者,必寓行于養之中才能血充經行,故加雞血藤、澤蘭活血調經,加川牛膝引血下行以促月經來潮;又用柏子仁養心、滋腎,調肝,《本草綱目》謂其“味甘能補,辛而能潤”,《新修本草》謂其“安五臟……六腑令人潤澤、美色……”。觀全方貴在養精血以資血之源,既不孟浪攻破,亦不滋膩呆補,養血為主,調經為先。整個用藥又偏溫性,血者陰類,遇寒則凝,得熱則行,生身之機,必得氤氳之候溫潤滋補,經候自至。治此等慢性病還在于守方,只要辨證準確,不要輕易改變主攻方向。有形之精血難以速生,只有慢慢滋補,水到渠成,則經候自會復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