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的孩子該上中學了,她說打算把孩子送到寄宿學校讀書,原因是孩子進入青春期不好管了,送到寄宿學校比較省心,既不用每天叨叨他,孩子也不會和父母吵嘴破壞親子關系,兩全其美。
當父母欣慰于“家有兒女初長成”的同時也“看不懂”這些兒女。
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像一只小刺猬,往日乖巧聽話的他們學會了頂嘴、和父母吵架,標新立異,父母們則經常被他們嫌棄、漠視、疏遠,很頭疼這個年齡的孩子,不知道該怎么和他們相處。但送到寄宿學校,以此來擺脫孩子,也絕不是最好的解決問題辦法。
全球青少年勵志專家喬?!の髌赵凇督獯a青春期》這本書中說,青少年比看起來更需要你。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會感到迷茫困惑,父母們多給予些幫助,孩子未來的路也就會走得順暢一些,對自己有更多的自信。
《解碼青春期》這本書作者是喬?!の髌眨↗osh Shipp),美國暢銷書作家,全球青少年勵志專家,演講家。他曾在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發表青少年問題的演講,同時也是CNN、福克斯電視臺、《紐約時報》等媒體機構的知名青少年專家。他因制作紀錄片《青少年問題》而聞名。
他創辦的組織“有愛心的成年人”為父母、教育工作者等提供相關資源和培訓活動,幫助成年人了解青少年,也幫助青少年了解他們自己。
似乎昨日才呱呱墜地的嬰兒今天就變成了個子高高的少男少女,他們對自己的變化也感到困惑迷茫。其實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家長也很無措。
我們理想中的孩子總是與現實如此的不同,在每個家長的心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陽光,開朗,孝順,樂于助人,自律,可在現實中的他們往往他們自我中心、頂嘴,脾氣暴躁,不講衛生,沉迷于電子產品,疏遠父母等等一系列的在我們看來的問題。青春期家長和孩子都面臨著相處方式的變化。
和青春期孩子的溝通,首先我們要建立三個思維模式。
孩子天天在成長和變化,在教育孩子時,不能用以前的老辦法,舊思維看待孩子。這三個思維模式有助于和孩子更好地溝通:
1. 青少年可能比看起來更需要你;
2. 游戲規則已經變了,因此你也得變;
3. 你需要幫助。
運用這三種思維模式是與青少年建立鏈接溝通的基礎。青少年與父母疏離的原因,主要是父母沒有了解青少年。在他們需要有人為他們排解困惑,消除煩惱的時候,父母沒有起到相應的作用,因此拉開了青少年與家長的心靈距離。
我的一個親戚的孩子正值青春期,繁重的學習壓力和孩子內向的性格造成這個孩子精神上的輕微抑郁,可因為癥狀比較輕,又孩子由于上學與父母相處時間少,親戚并沒有發現孩子的情況,而孩子也不愿意和父母說自己的苦惱。
后來親戚漸漸感覺孩子情況不太對勁,覺得這個孩子怎么越來越不想和父母說話了,學習也沒有什么效率,咨詢相關人士后才發現了問題。由于她的細心,發現了孩子需要幫助,如果這個親戚只是埋怨孩子大了不想和父母溝通,也許就耽誤了孩子的治療。
雖然青春期的孩子外表已接近成年人,由于缺乏人生經驗,在處理事情、待人接物等很多事務上還是個孩子,如果在這些方面做好事前的指導和事后總結,孩子做事更易成功,也會對自己更有信心。
畢淑敏曾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寫過一篇文章《學會看病》,寫的是孩子感冒了,她決定利用這個機會教會孩子怎樣去醫院看病,事先她交代清楚了看病過程,孩子拿筆記在一張紙上,然后帶著這張紙條去看病了。
在孩子離開家的這段時間里,畢淑敏心痛無比,因為孩子已經生病了,她為了鍛煉孩子,讓孩子獨自去醫院,心里多少還是有些不忍的,可兒子回來后驕傲地向媽媽宣稱他已經學會看病了。
孩子總歸要經歷人生的風雨,一個優秀的父母就像一個偉大的教練,鍛煉出孩子的多方面能力,早早為孩子進入生活做好了準備。
是的,青春期的孩子他們需要的不是管教與制服,而是幫助。如果你能更多地了解孩子,才會更好地幫助到他們。所有的關系都是這樣,從對抗變為合作,一切就會順利得多。
《解碼青春期》這本書是家庭育兒的得力助手,許多令父母頭疼的難題在書中都能找到解決辦法,還有許多實用的內容模板可以參考,更是一本實用的工具書。
希望家家有陽光少年,不負青春美好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