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重陽云游記
(24)
揚州瘦西湖泛舟記
盈盈一水瘦窈窕,
郁郁千樹醉豐饒。
樓閣煙云隱姿色,
橋臺霓虹一影飄。
文人墨客留佳句,
帝王將相思伴老。
風流月夜紫簫起,
應(yīng)隨小杜夢魂撩。
揚州,歷來都是名聞遐邇的繁華都會,江淮地區(qū)的經(jīng)濟文化中心和南北交通樞紐,以及對外交往的重要港口,素有“江淮之間,廣陵大鎮(zhèn),富甲天下”的美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這膾炙人口的詩句讓人對揚州有著一種難以遏止的向往。現(xiàn)在,雖已將近“炎熱五月”,但卻難以阻擋我們開往揚州的步伐。
初夏季節(jié),我們一個南下教育考察團在經(jīng)過了一天半的緊張學習考察之后,在回程中途經(jīng)揚州瘦西湖景區(qū)做了短暫停留。
中午,我們的大巴車穿越綠樹掩映的繁華、高樓林立的富貴,徐徐駛?cè)肓宋挥趽P州市西北郊的“瘦西湖公園”西門停車場。正值淡季,游人不多,一下車,便看見了公園門樓。江南的建筑特色是雅致、嬌小,揚州雖不在江南,但因毗鄰江南,歷來的建筑特色便也得江南的幾分精髓了。門樓不大,卻十分古樸、典雅,正中的門楣上寫著“瘦西湖”三個遒勁的大字。兩側(cè)的門柱上鐫刻著一副對聯(lián):兩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樓臺直到山。這些閃閃發(fā)光的金字散發(fā)著迷人的魅力,誘惑著我的雙腿想要盡快進入園內(nèi)。
進門,我便迷失了方向。古樹名木、花草楊柳,曲徑幽深、洞天福地,讓人眼花繚亂。看著手中的導游圖,再看看眼前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我頓時明白了“瘦”字的含義。瘦西湖因環(huán)繞長春嶺,又名長春湖,六朝以來即為風景勝地,清詩人汪沆有詩贊曰:“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yīng)喚作瘦西湖。”
與杭州西湖相比,瘦西湖湖面細長,不夠豐腴,但婀娜清秀,另有一種風韻。因為景色秀麗、風光旖旎,又處繁華勝地,歷代文人墨客、帝王將相的足跡無數(shù)、典故無數(shù)、古建筑無數(shù)。看著導游圖上的御碼頭、冶春圖、卷石洞天、五亭橋等幾十個景點名稱,我都有些犯難了,怎么游覽呢?我決定隨心所欲,任由足跡踏行,走到哪里算哪里。
沒走幾步,便有牌指示“二十四橋”就在附近。大詩人杜牧的“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的詩句似是給我們展開了一幅銷魂的畫面——一座造型優(yōu)美的二十四拱長橋橫臥水上,一位古典美人在明月夜,玉唇微啟,玉指輕動,便飄出了如怨如訴的簫聲。
然而,到了橋跟前后,我卻大失所望,這就是二十四橋嗎?線條倒是很優(yōu)美,卻只有一孔圓拱,臥于綠水之上,與“二十四橋”之名相差甚遠。細問之下,才知此橋是因長二十四米、寬二點四米而得名。另有一種說法是隋煬帝巡幸揚州時,曾于明月之夜在橋上飲酒作樂,有二十四個歌女為其吹簫助興而得名。走上橋頂,時光緩緩倒流,神情朦朧之中似又回到了那美人吹簫的月夜。景本無情,是人的想象力賦予了它風流的情種呀。
下橋后,我便沿湖岸隨意所向、漫步巡游起來。
初夏季節(jié),煙花三月的桃花、繁華四月的瓊花(揚州市花)都已隱退,純情玉姿的荷花尚未登臺,但郁郁蔥蔥的各種草樹都充分展開了自己的生命,在肆意地舒展中向自己傾慕的綠水訴說著一腔衷情。繁華都會的市聲喧囂到這里都隱去了,只剩下了岸上游人快意的歡笑聲,水面畫舫呼呼的前進聲,還有鳥雀展翅撲棱的天籟聲。
熙春臺、望春樓等一座座古樸典雅的樓閣依次出現(xiàn)在了水邊,這每一座樓閣都隱藏過一段奢侈與富貴,都承載過無數(shù)歡樂與享受啊。如今,它們被當作文物保護了起來,羞羞答答地望著走過它們身邊的男男女女們,默默地傳送著一種復雜的心事。那心事,大概和“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燕子的心事差不多吧?
五亭橋絕對是標志性建筑,它亭橋結(jié)合,五座亭子呈蓮花狀盛開在橋身之上,故又名“蓮花橋”。只見它黃瓦朱柱,白色橋欄,青石橋身,彩繪藻井,富麗堂皇。健步登上橋去,全湖佳景,盡覽無余。據(jù)說月圓之夜,十五個券洞彼此相通,每一孔洞都倒映一個月亮,水波蕩漾,眾月爭輝,情趣盎然。只可惜此景只能在想象中見到了,忙中偷得的一點閑工夫不允許我們盡興一游呀。而俯視橋下,不時有人乘船來往著,那悠然自得的情狀引得我也游興大發(fā)。
我便找了三個同伴,租了一條電動船,自己“駕駛”著,緩緩在湖面上分開水波,盡情做了一番“畫中游”。對于我們這些北方人來說,這當然是充滿了新鮮、刺激之感的。我向來沒有“領(lǐng)導”的欲望,便只由他人“把方向”,我則悠閑地坐于船頭觀起了兩岸的景色。
船行水上,人在畫中,連岸上游人的歡笑聲也都隱去了。楊柳依依,古木掩映,南岸酷似北京北海白塔的“小白塔”全身純白,頂端金色,隱藏在樹蔭之中,令人無限向往。據(jù)說乾隆下江南在此游覽時,曾說此地景色與北海無異,只是缺少白塔一座。揚州的能工巧匠們便連夜建造了此塔,第二天一早令乾隆皇帝大為喜悅,連聲叫好。從那以后,北海白塔便有了一個孿生妹妹。
船行至湖東端后南折,三座小島依次呈現(xiàn)在眼前。島上雀鳥嬉戲,岸邊水鴨啄食,樹間白鷺競飛,水面還偶有荷葉漂浮,此情此景,真讓人疑是世外桃源了。
一會兒,岸上走來了一群此行的同伴們。他們都興奮地給我們打招呼,我們便也在“水中央”跟他們呼應(yīng)著。對于他們來說,我們是不是《蒹葭》中的“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呢?而提到了“蒹葭”,便不能不提湖邊的水草了。茂盛的水草在堤岸邊瘋長,充分享受著大自然的雨露陽光,這純自然的生長更讓我們感覺親近。人畢竟是自然的兒子,看慣了人工造景(包括栽種修剪得很整齊的花花木木)之后,純自然便成了一種心靈深處的向往。
船兒繼續(xù)緩緩漂游中,我們忽又“詩興大發(fā)”,互相合作了一首即興而又極不通的“打油詩”,便洋洋得意了好一陣子。真的,玩就玩?zhèn)€痛快,讓人性充分沐浴快樂的光芒,讓心靈插上醉人的翅膀,讓精神還原出本來的顏色,讓人生得到真、善、美的陶冶。
可惜的是,時間有限,我們不得不棄船登岸往回趕了。瘦西湖,就讓你的“瘦”永存我的心間吧。珍藏起你的窈窕倩影,我們定能再相會。
(本文寫于2008.05.23)
本期作者:汪重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