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銀屑病辨證論治絕技1

根據銀屑病的臨床特征辨證分為風熱郁表、血熱抉饅、血虛風燥、濕熱互結、沖任不調、肝腎陰虛六型,并自擬驗方白虎丹加減治療數百例,一般連服13個療程(月)即可痊愈,總有效率達96%.效果滿意,療效顯著。

    銀屑病是臨床常見的疑難雜病,與中醫“白庀”、“松皮癬”等病類同。臨床表現為皮膚出現散在的紅色丘疹或斑塊,皮損表而覆蓋有銀白色鱗屑,是一種慢性具有復發傾向的紅斑鱗屑性皮膚病,由于本病病程冗長,頑固難治,易于復發,嚴重地影響著患者的身心健康,采用白虎丹、紅瑪瑙藥膏等專病新藥治療,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一、風熱郁表型:多發于冬末春初,患者多數是初發或舊病復發之初期

    癥狀:皮疹發展較快,呈紅色或深紅色,四肢外側或前胸后背較多,亦可見之頭而發際邊緣。丘疹表現為點滴狀或錢幣狀,表面覆蓋少量銀白色鱗屑,松動易脫落,剝刮鱗屑可見有篩狀出血點。舌質紅,苔薄黃,脈浮數,部分患者伴有發熱、口渴咽干、咽痛、周身不適等,發病前多有外感、咽炎、扁桃體炎等病史。

    病因病機:此型患者體內素有蘊熱,外感風熱邪氣,邪氣郁結腠里,外不能透表,內不能滲泄,郁滯肌表。

    治則:宜疏風解表,清熱涼血。

    方藥:自擬白虎丹方。

    處方:白鮮皮30 g,紫丹參30 g,虎杖15 g,赤芍15 g.蚤休15 g,威靈仙15 g,白僵蠶10 g

    用法:服白虎丹方2030劑,丘疹即可消退。可將白虎丹方如上量稱準研粉,煉蜜為丸,以善其后。

    二、血熱挾濕型

    癥狀:多發于四肢彎側,皮損潮紅,局部浸潤潮濕,常見患處有抓痕樣血絲,身熱,口干不渴,四肢困倦,心煩納差,舌質紅,舌苔黃厚或膩,脈沉滑或滑數。

    病因病機:此型患者多數喜食辛辣魚鴨厚味,致使脾胃損傷,濕熱內蘊,郁結腠理,留櫛經絡,阻遏氣機,泛發成患。

    治則:宜清熱利濕、涼血解毒。

    處方:白虎丹加土茯苓60 g,生薏苡仁30 g

    用法:上藥連服30劑,患者皮膚潮紅開始變淡,滲出液減少,繼用30劑,皮膚紅斑可望消退。服藥期間忌食辛辣刺激及雞鴨魚羊等食品。

    三、血虛風燥型

    癥狀:病程日久,病情穩定,皮損不再擴大,或有少數新發皮疹,皮膚干燥,皮疹色淡,鱗屑較薄,部分患者皮損中央已恢復正常皮膚,四周呈弧形皮損,經久不退,有輕度的瘙癢感。舌質淡白,苔薄白或無苔,脈象弦細或緩而無力。

    病因病機:患者素體虛弱或久病損傷營血,或心脾兩虛氣血不足,致使血虛生風化燥,肌膚失養。

    治則:宜益氣養血,潤燥止癢。

    處方:白虎丹加烏蛇肉15 g,雞血藤15 g,合歡皮15 go

    用法:上藥連服30劑,皮損即可恢復正常,此型患者飲食不可過于單一,忌食可根據自身情況而定。

    四、濕熱毒互結型

    癥狀:四肢軀干、腋窩、腹股淘紅斑糜爛,或可見丘疹狀膿皰,膿皰此起彼伏,融合成片,患者煩熱,心煩,口褐或關節腫痛,小便黃或大便秘結,腹股溝或頜下淋巴結腫大,舌質紅,苔黃膩或薄黃,脈濡滑或弦滑。

    病因病機:濕熱內蘊,郁久化毒,濕熱毒互結,郁滯肌膚。

    治則:宜清熱滲濕,涼血解毒。

    處方:白虎丹加土茯苓60 g,生薏苡仁60 g,槐花30 g.旆薟草15 g,全蝎10 go

    用法:上藥連服30劑后,皮疹色可變淡,膿皰滲出液減少,鱗屑消退,改用白虎丹丸劑,每日3次。此型纏綿難愈,經常反復加重,臨床既要注意膿皰與皮疹色澤變化,叉要注意苦寒藥傷胃的弊端,適當加入健脾化濕藥如砂仁、白蔻仁、佩蘭等藥,以免造成脾虛毒戀遷延的結局。

    五、沖任不調型

    癥狀:此型患者皮疹表現與婦女經期、孕期有關,在孕期皮疹鱗屑消失或減輕,產后或經后丘疹加重,伴有頭暈、腰酸、四肢困倦等癥狀,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沉緩或沉細。

    病因病機:屬精血不足,沖任虧損。

    治則:宜養肝腎,調沖任,固精氣。

    處方:白虎丹加土茯苓30 g,生首烏30 g,菟絲子30g,合歡皮15 g,白芍15 g,五味子15 g

    用法:上藥連服45劑,皮損部位恢復正常,服藥期間忌食豆類食物。

    六、風濕痹阻、肝腎陰虛型

    癥狀:丘疹紅斑鱗屑成點滴狀或錢幣狀,同時伴有關節腫痛,屈伸不利,腰酸腿軟,頭暈耳嗚。舌體胖,舌邊多有齒痕,脈濡細。

    病因病機:屬肝腎虧虛,外受風濕邪氣痹阻經絡,久羈不愈。

    處方:白虎丹加蚤休15 g,骨碎補15 g,烏蛇肉15 g,細辛10 g,全蝎10 g,蜈蚣3條,菟絲子30 g,稀薟草30 go

    用法:此型患者極頑固難愈,往往纏延數月乃至數年,臨床中應標本兼顧,靈活施治,多攝營養品,節制房欲,謹防外感。

    【病案舉例】

    劉某,女,40歲,1988526初診,患者10年前于四肢、兩腿內側、胭窩部出現紅斑及小膿皰。當時診斷不明,在某醫院治療后緩解。 19892月因發高燒,3天以后發現四肢及前胸后背出現紅色斑疹、小膿皰,在某醫院診斷為膿皰型銀屑病,經治療40余天未見效果。

    刻診:可見頭部、胸、腹背及四肢廣泛性膿皰疹、表面糜爛,有輕度滲出液,斑疹基部腫脹,色紅浸潤,部分表皮有黃色脂性落屑。脈象沉滑,舌質紅,苔薄黃。

    辨證:屬濕濁內蘊,氣血失和,外感毒邪,部滯肌膚。

    治則:以滲濕降濁、清熱解毒法。用白虎丹加減。

    處方:白鮮皮15 g,虎杖15 g,赤芍15 g,槐花15 g,白蔻仁15 g,紫丹參30 g,蚤休30 g,生薏苡仁30 g,稀薟草30 g,威靈仙10 g,白僵蠶10 g

    二診:服上藥2劑以后,皮損明顯好轉,滲出液膿皰減少。部分膿皰消失并露出紅色基底,表面無靡爛,舌體淡紅,舌苔淡白,脈弦緩,仍遵上方。

    三診:連服15劑,亦未產生新皮疹,原有皮損基本消退,在上方基礎上加入合歡皮15 g,生黃芪30 g,玉竹15 go

    四診:連服20劑,皮損全部消失。辨治銀屑病體會

    銀屑病發病總因內外合邪,血燥為本,風毒為標。‘注重舌、脈,應用四診合參,在動態辨病的基礎上,將銀屑病分為風熱證、風寒證、濕熱證、血熱證、血燥證、熱毒證、膿毒證、陰虛證、沖任失調證、肝腎陰虛證等10型,    銀屑病中醫稱之為“白疕”、“松皮癬”、“干癬”、“風癬”等。是一種原因不明的以紅斑、丘疹、鱗屑為特點的常見慢性皮膚病。    臨床觀察該疾病發病率高,容易復發。現代醫學對其病因、病機尚未完全闡明,國內外西醫多采用階梯治療方法。西醫治療確有療效,但副作用非常大,    銀屑病按病情的發展,可分為進行期、穩定期和退行期三期。臨證時三期不能截然分開,應以皮損色澤為依據,結合舌、脈,四診臺參加以詳細區分。

    進行期,因濕熱毒邪人血,邪盛正未衰,正邪相爭于血分,面表現為血熱之象,血熱時皮損多為鮮紅。治療應以涼血、解毒、疏風為主。此期銀屑病多現血熱之象,熱盛生風,聚而成毒,在膿皰型銀屑病中又現熱毒之象,此期治療應著眼于涼血、解毒、疏風,臨床上多以犀角地黃湯加減治療。此期應慎用活血之品,因話血藥大多溫燥,應用時,可耗血助風,風助火勢,而使疾病呈現蔓延之勢。

    穩定期,因邪氣漸化,營血漸耗,氣血循行受阻,而表現為血瘀之象。血瘀時皮損多暗紅或色素沉著。

    退行期,因邪氣已衰。陰血耗傷,陰血不足,運行不暢,而表現血虛之象。血虛時鱗屑多,皮損多淡紅或色素沉著。

    穩定期、退行期治療應以養血滋陰、益氣活血熄風為主,慎用苦寒滋膩之品。此時因熱勢漸退去,但仍有余熱留滯。表現以血虛、血瘀為主,血虛則易生風。且進行期時熱邪又耗傷氣陰,所以此期治療應以養血滋陰、益氣活血熄風為主,因本病為慢性病,一般進行期治療時間長,且多用苦寒清熱之品,至后兩期時,脾胃多呈現陽氣虛衰之象,表現為腹脹、納呆等,所以用藥時要慎重,慎用一些苦寒敗胃及滋膩礙脾胃之品。

    在動態辨病的基礎上,結合四診所收集的資料及現代藥物研究,進行辨證論治。把銀屑病分為10型:

    一、風熱證

    尋常型銀屑病多見此證。

    主要癥狀:皮損多發于軀體上半部,斑丘疹色紅,鱗屑多而干燥,松動易落,可有口干、口渴、瘙癢甚,舌質紅,苔薄白或薄黃,脈弦。

    治則:宜疏風清熱。

    方藥:選消風散(《外科正宗》)去苦參、木通,加野菊花、赤芍。

    處方:當歸15 g,生地15 g,蟬蛻15 g,荊芥15 g,蒼術15 g,野菊花15 g,防風12 g,知母12 g,牛蒡子12 g,赤芍12 g,胡麻仁10 g,石膏20 g

    二、風寒證

    此型成人比較少見,多見于兒童和初發病例,此型臨床辨證時要慎重。

    主要癥狀:紅斑不鮮.鱗屑較厚,抓之易脫,冬季加重或復發,夏季減輕或消失,特征性癥狀為怕冷,小便清長,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濡滑。

    治則:宜疏風散寒。

    方藥:選用桂枝湯加減。

    處方:桂枝10 g,白芍15 g,制附片9g(先煎半小時).麻黃6g,甘草6g

    待皮損漸退,善后可加用玉屏風散。

  三、濕熱證

    主要癥狀:皮損多發于腋窩、腹股溝等皺摺部位,紅斑糜爛,流滋浸漬、瘙癢,或掌趾部有膿皰,伴有納呆、胸悶,或女性帶下增多色黃,苔薄黃膩,脈滑。

    治則:宜清熱利濕,和營通絡。

    方藥:選消風導赤湯(《醫宗金鑒》)加減。

    處方:牛蒡子15 g,地膚子15 g,生地15 g,赤芍15 g,黃連12 g,薄荷12 g,白鮮皮20 g,銀花10 g,燈芯9 go

    ~血熱證

    見于急性進展期、紅皮病型早期(水腫性腫脹)。

    主要癥狀:皮損不斷增多、顏色紅,有明顯的出血點,瘙癢,鱗屑增多,怕熱,大便于結,小便黃赤。苔黃或白,舌紅,脈滑數等。

    治則:宜清熱涼血解毒。

    方藥:選用犀角地黃湯加減D

    處方:水牛角粉30 g,桑白皮15 g,地骨皮15 g,生地15 g,丹皮15 g,白花蛇舌草30 g

    加減:如熱毒重,出現咽痛,可加用山豆根、木蝴蝶等。

    五、血燥證

    主要癥狀:該型皮損以下肢皮損為重,病情穩定,皮損不擴大,正常皮膚均干燥,鱗屑多,易脫落,或有苔蘚樣變。在關節處可見皸裂,伴有頭暈眼花,面色白,舌淡,苔薄,脈濡細。

    治則:宜涼血潤燥。

    方藥:選用沙參麥冬合二至丸加減。

    處方:沙參20 g,天花粉20 g,白花蛇舌草20 g,麥冬15 g.桑葉15 g,女貞子15 g.旱蓮草15 g,玉竹12 go

    加減:若皮膚特別干燥時,桑葉可改為桑白皮,因桑葉發汗強,發汗之力不低于麻黃,易傷陰液。

    六、熱毒證

    此證多屬于紅皮病型或膿皰型。

    主要癥狀:全身皮膚發紅,或呈暗紅色,甚則稍有腫脹,脫屑細小,皮膚灼熱,或可見散在或密布分布的膿皰,伴有壯熱,口渴,大便干結,小便黃赤,舌質紅絳、苔薄,脈弦滑數。

    治則:宜涼血清熱解毒。

    方藥:選用黃連解毒湯加五味消毒飲。

    處方:黃連10 g,黃芩12 g,丹皮l2 g,黃柏15 g,梔子15 g,銀花15 g,連翹15 g,生地15 g,赤芍15 g,野菊花20 g,水牛角粉2,0 g,白花蛇舌草30 go

    七、膿毒證

    此型多屬膿皰型。

    主要癥狀:皮損呈片狀,紅斑上有密集的針尖大小的膿點,有些融合成膿疤,伴壯熱,惡寒,汗出,發熱呈現周期性,時口干,大便于結,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則:宜清熱利濕解毒。

    方藥:選用龍膽瀉肝湯臺五味消毒飲加減。

    處方:龍膽草10 g,梔子15 g,生地15 g,丹皮15 g,赤芍15 g,土茯苓15 g,魚腥草15 g,黃芩12 g,白花蛇舌草20 g,水牛角粉20 g,野菊花2,0 g,銀花20 g

    八、陰虛證

    主要癥狀:皮疹色淡紅,舊疹漸退,局部瘙癢,四季皮損變化不大,口干,舌干紅,少苔,脈細數。

    治則:宜養血潤燥。

    方藥:選用當歸飲子合二至丸加減。

    處方:當歸15 g,川芎15 g,生地15 g,旱蓮草15 g,白芍12 g,防風12 g,制首烏20 g,女貞子20 g,白花蛇舌草30 go

    九、沖任失調證

    主要癥狀:皮損經前或經后加重,或婦女懷孕時皮疹消失或減輕,產后皮疹出現或加重,伴有月經不調等。皮損紅斑色淡,鱗屑不多,顏色灰白,伴有頭暈耳鳴,腰酸肢軟,苔薄,舌胖邊有齒痕,脈濡細。

    治則:宜調理沖任,補益肝腎。

    方藥:用二仙湯臺四物湯加減。

    處方:仙茅20 g,黃芩20 g,女貞子20 g,仙靈脾15 g,黃柏15 g,當歸15 g,白芍15 g,旱蓮草15 g,知母12 g,熟地黃12 go

    加減:如經前加重者為血分有熱,改熟地黃為生地黃,加赤芍、丹皮;如經后加重者為血虛,可加用丹參、黃芪。

    ~肝腎胡虛證

    見于關節型的恢復期。

    主要癥狀:具有典型的皮損,皮損顏色較淡,鱗屑少而呈銀白色,伴有關節酸痛,大小關節均可累及。關節變形致畸形,頭暈耳鳴,腰膝酸軟,肌肉消瘦,咽干舌紅,苔少,脈沉細。

    治則:宜滋補肝腎。

    方藥:選用虎潛丸加減。

    處方:黃柏15 g,熟地黃15 g,猴骨15 g,白芍15 g,知母20 g,制首烏20 g,當歸12 go

    加減:如發于下肢者,加牛膝;如發生上肢者,加桑枝。

    藥浴

    臨床上常用內服藥渣煎水洗澡,一是可節省藥源;二是可增加藥效。但最好是泡浴,用特制木桶盛水,淹及頸部,浸泡后用柔弱之綿布拭干。泡澡的水溫度要低,一般應低于40℃,最適溫度為3738℃,如溫度過高易加重皮損。浸泡時,藥水宜淡,加植物油數滴,浸泡后有保濕潤燥之功,是治療銀屑病康復的一個有效措施,同時又可鞏固療效,預防復發。

    小兒銀屑病特點

    銀屑病治療過程中應注意用藥應溫和,更慎用激素。小兒因其獨特的病理特點,銀屑病與成人相比,具有以下特殊性:(1)因小兒為稚陽之體,形體未充,氣血未足,易于感觸外邪,因而復發率較成人高。 (2)因小兒肝常有余,感受邪氣后,邪易侵入,變化最速,易于轉型,易動肝風,而現神迷、抽搐等癥狀。(3)因其脾常現不足之象,治療應著眼于除濕為主,用藥應溫和,慎用苦寒敗脾胃之品。(4)如見到一些特殊型銀屑病患兒,由于應用激素治療后,出現諸多副作用及更高的復發率,要嚴格控制應用激素。銀屑病辨治

  

    銀屑病俗稱“皮癬”,中醫稱為“松皮癬”、“白疕”。本病系機體陰陽氣血失調,感受六淫之邪而發。臨床以血熱型、風濕熱型、血虛挾風挾濕型、氣虛挾濕挾風型多見。正確辨證是治療成功的前題。要辯證準確,掌握傳變規律,仔細診脈查舌,確定陰陽氣血虛實狀態。銀屑皮損是疾病變化的表面現象,其傳變是由衛到氣,再到營血,以至傷血、傷氣的演變過程。實證脈多浮、弦、滑、數,虛證脈多沉細無力,只有把局部特點和整體結合起來,才能辨證準確。掌握扶正祛邪、養血潤燥、祛風解毒3個要點,正確處理祛邪與扶正的關系,是該病是否能治愈的關鍵。正盛邪實,應集中藥力祛邪;正虛邪實,若正氣尚支,仍以祛邪為主,佐以扶正之藥;若正氣虛弱,應以扶正為主,兼祛余邪。切記勿犯虛虛之戒。

    一、血熱型

    主證:丘疹、斑片多布于體表衣遮部位。皮損鮮紅,鱗屑薄而多,基底紅亮,有篩狀出血點,熱則劇癢,且口渴,便秘,目赤,舌紅絳尖赤,苔薄白,脈沉細數或弦數。

    治則:涼血祛風。

    用白疕1號方:生槐花30 g,紫草20 g,丹皮10 g,生地30 g,荊芥10 g,蜂房20 g,丹參20 g.白茅根30 g,甘草6g,水煎服。

    【病案舉例】

    費某,女,19歲,199814初診。自述199612月身起丘疹,斑片,熱則癢甚。

    查體:胸背、下肢外側有紅色丘疹,斑片,覆白色鱗屑,基底紅亮,有出血點,脈沉細數,舌紅無苔。

    診斷:銀屑病。

    辨證:血熱挾風。

    治則:涼血祛風。

    處方:槐花30 g,生地30 g,丹皮30 g,白茅根30 g,苦參9g,竹葉9g,蜂房12 g,地骨皮9g,甘草6g

    二診:服3劑后癢減,皮損開始消退。

    三診:繼服21劑,皮損全部消減。

    觀察至今未復發。

    二、風濕熱型

    主證:丘疹、斑片多布于下肢及肝脾經循行路線,皮損周圍紅暈,鱗屑厚,基底潮紅,陰天癢甚,夏季加重,舌淡潤,苔黃膩或白膩,脈弦滑數。

    治則:祛濕散風清熱。

    以《醫宗金鑒》消風散加減化裁:木通9 g,蒼術9g,苦參9g,知母9g,荊芥9g,防風9g,當歸9g,牛蒡子9g,蟬蛻9g,生石膏20 g.生地12 g,甘草6g。水煎服。

    【病案舉例】

    耿某,女,18歲,199818初診。其父代訴,患者6歲時曾患牛皮癬,在當地治愈,199710月復發,多方治療無效。現皮損布于胸背,四肢,斑片狀覆白鱗屑,色暗紅,搔之滲液,苔白,脈緩。

    診斷:銀屑病。

    辨證:濕蘊肌膚,復感風邪。

    處方:木通9g,蒼術9g,苦參9g,竹葉6g,茯苓9g,白鮮皮9g,荊芥9g,防風9g,當歸12 g,何首烏12 g,蘄蛇6g,甘草6g

    二診:煎服6荊后,又配服祛濕止癢丸。

    三診:227復診,皮損大部消退,僅下肢少量皮損,前方蘄蛇改3g,加雞血藤20 g

    四診:服6劑痊愈。

    三、血虛挾風挾濕型

    主證:皮膚粗糙,呈淡紅色或赭石色,鱗屬薄而破碎,基底厚,出血點少,表面皸裂,痛癢相兼,春秋、冬季加重,脈細滑,苔薄白。

    治則:養血祛風,燥濕止癢。

    處方:生地15 g,當歸12 g.何首烏12 g,白芍12 g.白蒺藜9g,荊芥9g.防風6g,烏梢蛇6g,茯苓12 g,薏苡仁20 g,甘草6g。水煎服。

    【病案舉例】

    郭某,男,20歲.199914初診。自述患牛皮癬4年,今冬泛發全身,瘙癢。見頭頂、胸背、四肢布滿大片皮損,覆白鱗屑,屑破碎,基底淡紅,脈沉滑數,苔薄白。

    診斷:銀屑病。

    辨證:血虛挾濕挾風。

    處方:當歸12 g,白芍12 g,雞血藤20 g,荊芥9g,防風9g,白蒺藜9g,紅花9g.甘草6 go水煎服。

    二診:服3劑后癢止,皮損開始消退。

    三診:宗前方服20劑,皮損全部消退。

    觀察至今未復發。

    四、氣虛挾濕挾風型

    主證:皮損呈玫瑰紅色,斑片破裂有滲液,身冷無力,肢體沉重,勞累則皮損泛發,受風汗出則癢甚,脈滑無力,舌淡胖嫩,苔薄白。

    治則:益氣養血,祛濕止癢。

    經驗方益氣養血湯:黨參20 g,白術12 g,黃芪20 g,白茅根30 g,何首烏12 g,當歸12g,烏梅20 g,白鮮皮9g,甘草6g,水煎服。

    【病案舉例】

    李某,男,46歲,199885人院。患者自述患牛皮癬20多年,曾在省內各大醫院治療無效,特來求治。

    查體:皮損布于胸背、四肢,基底為玫瑰紅色,勞累則癢,脈浮滑無力,舌淡無苔。

    診斷:銀屑病。

    辨證:氣虛挾濕挾風。

    處方:黨參15 g,黃芪20 g,烏梅20 g,苦參9g,竹葉6g,滑石15 g,女貞子12 g,岷當歸12 g,何首烏也g,白鮮皮9g,甘草6g。水煎服。

    二診:服藥34劑,皮損全部消退,脈搏正常。

    觀察至今未復發。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論治銀屑病
銀屑病中醫治療診斷方法/中醫治療方藥方劑
皮膚出現紅色斑片及鱗屑,說明身體報警了
中醫辯癥治療銀屑病
白疕(銀屑病)
西醫“銀屑病”“牛皮癬”=中醫“白疕”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流县| 高阳县| 上犹县| 米易县| 铜陵市| 肥乡县| 石嘴山市| 谢通门县| 武冈市| 哈巴河县| 获嘉县| 南丹县| 桂林市| 广州市| 威海市| 平遥县| 安岳县| 定安县| 桂平市| 额敏县| 万年县| 诏安县| 大兴区| 马山县| 临沧市| 丰原市| 阿合奇县| 灯塔市| 秦安县| 永宁县| 托里县| 苍梧县| 政和县| 丹东市| 江川县| 黄大仙区| 凤台县| 嫩江县| 广德县| 仲巴县| 镇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