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自然界萬物的成長一樣,在教育中,寧靜、和諧、慢慢地發(fā)展、耐心地等待,這些都是非常必要的,相反,太劇烈的變化、急切的要求,則是有害的。
——斯賓塞
達(dá)爾文說:“脾氣暴躁是人類較為卑劣的天性之一,人要是發(fā)脾氣就等于在人類進(jìn)步的階梯上倒退了一步。”都是很多孩子都有這樣的毛病;做事急躁,手忙腳亂,冒冒失失,一不小心就把事情搞砸了。飯要一口一口地吃,事情要一件一件地做。父母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不急不躁、沉著冷靜的性格。
兒童教育專家提示:對于孩子的“耐心”,應(yīng)該從小來培養(yǎng),而不是等到孩子的性格和脾氣都定型以后才給予糾正。
當(dāng)然,家長對于急性子孩子的教育不僅要及時,也要有正確方法。
(1)帶孩子去釣魚
家長可以在周末的時候,帶著孩子去風(fēng)景秀麗的地方釣魚,給孩子準(zhǔn)備一個小桶和一根適合孩子的釣魚竿,幫助孩子把魚鉤投到河中。接下來,家長讓孩子和自己在一起靜靜地等待魚兒上鉤,在等待的時間里,家長不要讓孩子說話,也不允許孩子去玩一會兒再回來。等到釣到魚的時候,家長要鼓勵和贊揚孩子,慢慢地讓孩子愛上釣魚這項活動并變得更有耐心。
(2)刻意讓孩子等待
當(dāng)孩子迫不及待地想要得到一件東西的時候,家長可以讓孩子看會兒動畫片、吃點水果、給孩子講個故事等,讓孩子學(xué)會“等待”,當(dāng)孩子等得不耐煩的時候,家長也可以告訴孩子還需要再等一會兒,過個五六分鐘再給孩子想要的,讓孩子明白:“等待”只是一小段時間。
(3)放慢對孩子的“步步緊逼”
父母的急躁心理多半也會影響到孩子,“看!這么簡單的題你也不會,這樣做.....”“快點,不要讓我再重復(fù)第二遍了,你怎么......”在教育孩子學(xué)習(xí)上不少家長都說過類似的話,看似在督促孩子快點,實際上也是對孩子的一種步步緊逼,最后反而會讓孩子失去耐心。所以,家長要適當(dāng)放慢自己的步伐,在適當(dāng)?shù)臅r候給孩子一個消化“喘氣”的機(jī)會,這樣孩子會做得更好。
(4)教孩子一些做事的基本方法和步驟
有的孩子因為不懂事情該如何做,因此表現(xiàn)出急躁、不耐煩的情緒。父母可以教孩子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步驟,如讓孩子自己穿衣服,體會穿衣服的順序;搭積木時,引導(dǎo)孩子觀察積木的大小形狀,讓孩子體會先放哪塊。也就是說讓孩子學(xué)會按部就班地做事,這樣就不容易出錯了。
此外,家長也可以通過一些游戲來鍛煉孩子的耐心,例如玩拼圖、堆沙碉、堆積木等,在游戲中讓孩子變得更有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