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是生命的最高使命和生命本來的形而上活動!”
人類,憑借著自己的勤勞與智慧,在漫長的文明史中創作了數量龐大、種類繁多的美術作品。大浪淘沙,烈火真金,在浩如煙海的作品中,僅有一小部分被保存了下來,并因為其獨特的價值被人所尊崇與傳承,成為經典!
美并不只呈現為物質形態,本質上美就是那份敏感,就是那份對美的觀察。通過美的享受,可以滿足人最純真的愛好,使人得到“至樂”。而“一周一畫·一畫一品”正是基于余姚美術團隊《隨堂欣賞》課題研究的經典品讀。讓我們一起走近經典名作,品味藝術人生。(張重欣)
第19期
平靜而傷感
林風眠解讀系列之——藝術成就
余姚市第一實驗小學 柴青青
視頻
站在大眾的層面,與大家對齊白石的蝦和徐悲鴻的馬的熟知程度相比,對林風眠作品及其歷史地位和價值的認知是遠遠不夠的——對于這位藝術大師,我們或許保持了一份不該有的距離,面對他,或許我們擁有的反而是更多的陌生。
1924年5月21日,“旅歐中國美術展覽會”在斯特拉斯堡共和國廣場萊茵宮開幕,引起轟動。此次展覽中,林風眠的參展的作品最多,展出包括《平靜》、《摸索》等14幅油畫和28幅彩墨畫,共計42幅。
此時的林風眠在歐洲現代主義藝術和中國古典工藝美術的基礎上,已經形成了中西調和的基本面貌。他被法國《東方雜志》記者評為中國留學美術者的第一人。
林風眠 國畫《生之欲》
1924年,林風眠的大幅油畫《摸索》和中國畫《生之欲》被同時選入當時國際最高層次的展覽即兩年一度的“巴黎秋季沙龍展覽會”。1925年,在巴黎萬國工藝博覽會上,《生之欲》又獨占鰲頭,蔡元培先生贊嘆道:“得乎技,進乎道矣!”
北京藝專校舍史料照片
1926年,林風眠到北京國立美術專科學校就職,成為當時北平九所國立高校中最年輕的校長。除任校長之外,兼任教務長及西畫系主任,教授畢業班油畫。上任伊始,他就在1926年把校名更改為北京國立藝術專門學校,增設音樂、戲劇、雕塑系,并大力重建新的教學團隊。
約1926年拍攝的林風眠肖像照片
為了踐行自己的藝術理念,銳意振興中國藝術教育,他一方面“三請齊白石來校執教”,另一方面“二請法國印象派畫家克羅多”加盟油畫教學。1927年5月,林風眠組織發動了號稱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大一次集繪畫、雕塑、音樂、戲劇之大成的“北京藝術大會”。
北京藝術專門學校展廳的史料照片
1927年5月11日,北京藝術大會在北京國立藝專正式開幕。此次展覽采用了克羅多的建議,仿照法國沙龍形式,取消了中西繪畫的界限,2000多件作品以混合陳列的方式展出。這是中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品種最全的一次藝術大展。
許江、孫景剛、鄔大勇 油畫《國立藝術院開學典禮》240×800cm
1928年春,受蔡元培聘任,林風眠南下杭州,創辦西湖國立藝術院,擔任院長及教授。聘請了潘天壽多位國內藝術節名仕以及法國畫、日本、英國等專家到校任教。作為首任校長的林風眠,他提出的辦學口號是“介紹西洋藝術,整理中國藝術,調和中西藝術,創造時代藝術”。
1926年,林風眠發表了《談東西藝術之前途》一文,正式提出了“調和東西藝術”的主張,力圖在復興東方藝術和調和東西藝術方面尋求新路。在藝術教育和藝術運動之余,他創作了許多作品,并撰寫20余萬字的論文、譯文,力圖從教育、理論、創作三方面推進美育和中國的藝術改造。
王羽天 油畫 林風眠創作《人道》240×160cm
林風眠教學認真負責,并能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在林風眠的直接授業下,趙無極、吳冠中、朱德群、李可染、席德進、王朝聞、艾青等一批學子在這里起步,走上了藝術的成才之路。
1929年上海,藝術運動社第一次展覽 展廳正面是林風眠《人類的痛苦》
除了美術教育,林風眠投入精力最大的就是藝術運動。1928年8月,他發起成立了藝術運動社,立主促成新時代藝術之實現。林風眠認為北京的藝術大會之所以失敗,是由于欠缺藝術的宣傳。因此,他創立了校刊《亞波羅》雜志,并撰寫了相當數量的論文,意在發表藝術言論,廣播藝術宣傳。
楊參軍 林風眠在重慶隱居作畫 油畫 180×180cm
1939年林風眠來到重慶,在嘉陵江邊上的一個軍政倉庫隱居,潛心作畫長達七年。苦行僧般的清凈生活使林風眠能集中全部精力創作,他融合中西的“風眠體”就在這個江邊倉庫橫空出世。
2016年11月22日 世紀風眠——林風眠畫傳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