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58歲的王大媽到自家附近的一個理發店把花白的頭發染成了黑色。剛做完的時候,看著鏡子里的自己,王大媽很滿意。可回家才過了半天,她的頭皮就越來越癢,一看,長了一塊一塊的紅斑、丘疹,還有水泡。實在癢得受不了,王大媽忍不住用手撓,這下糟糕了,水泡破了。見此情景,王大媽趕緊來到市里醫院皮膚科,請醫生看看。診治的結果為:染發皮炎。這是典型的“銀發族”染發導致的過敏性皮炎。
1、過敏性皮炎的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患者本身具有的“過敏體質”,即對外界各種刺激非常敏感,這在過敏性皮炎的發病中起主導作用,患者有時不能耐受對正常人來說是無害的刺激。內在環境的不穩定如慢性消化系統疾病、精神緊張、失眠、過度疲勞、情緒變化等精神改變、以及感染病灶、新陳代謝障礙和內分泌功能失調等,均可誘發或加重過敏性皮炎病情。
外在因素
外在因素也很多,包括飲食、吸入物、氣候、接觸過敏物等因素。其中海鮮、辛辣食品、酒、吸入花粉、塵螨、寒冷天氣、接觸化學物品、肥皂、洗滌劑等是過敏性皮炎最常見的誘因。由于如此復雜的原因,使得過敏性皮炎因眾多的發病原因和誘發因素交織在一起而反復發作。
過敏性皮炎是致病因素通過人體的免疫系統的變態反應在皮膚上產生的損害,抓住這一點,就容易跟名稱接近或類似的皮炎相鑒別。
有致敏過程:從刺激因素即致敏原作用于人體,到皮膚出現皮損,要有一段時間,多數第一次不發病,第二次以后才發病,這是免疫系統醞釀變態反應的結果。
家族遺傳特點
家族中有蕁麻疹、哮喘或過敏性鼻炎等遺傳過敏史的比例較高。雙親均有遺傳過敏史,其子女發生過敏性皮炎的機會更高。所以,發現孩子有皮炎時,應查一查家族中的過敏病史。
反復發作的特點
多數是在接觸致敏原后復發,但有時致敏原并不明顯,要仔細追查。
3、常見過敏性皮炎的臨床表現和診斷方法
是由于皮膚粘膜接觸某些物質后,在接觸部位發生急性皮膚炎癥反應 。其發生原因可分為原發性刺激和變態反應兩種。臨床表現為紅斑、水皰、大皰甚至壞死等,皮損部位及范圍與接觸物接觸的部位一致,邊界清楚,病程有自限性。
濕疹
是一種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具有明顯滲出傾向的皮膚炎癥性疾病,病因復雜,一般不易尋找,臨床經過多呈慢性,好轉和加重交替。濕疹的皮疹形態呈多樣性,急性期表現為紅斑、丘疹、丘皰疹,伴有水腫,嚴重者可以出現水皰滲出,可有抓痕、結痂;慢性者則有局限性浸潤和肥厚。瘙癢劇烈,易復發。按其臨床表現分為急性、亞急性、慢性三種。
4、過敏性皮炎的治療策略
(1)減少誘發加重因素及刺激因素如機械因素(搔抓、摩擦);物理化學因素(熱水洗燙、高溫、低濕度、刺激性藥物);生物因素(動植物、微生物感染等);精神緊張或情緒低落或消化功能紊亂。(2)遠離致敏因素,這是預防過敏性皮炎最根本的辦法。
盡可能減少環境中的變應原,如吸入性過敏原(凡是能夠經呼吸道吸入的物質都是潛在的過敏原),包括塵土、塵螨等。
食物過敏原(是指通過食入引起過敏反應的過敏原),包括魚蝦、 蟹、牛羊肉、雞蛋、牛奶、花生、黃豆和堅果等。
接觸性過敏原(通過與皮膚或粘膜接觸引發過敏的過敏原),包括衣物、染料、化妝品、首飾、外用藥、漆膠、有機溶劑、染發劑和消毒劑等。
(3)呵護皮膚,科學合理地洗澡,選擇酸堿度(PH)中性,無刺激性的香皂;不可亂用的護膚產品,內衣要選擇柔軟的棉織品,不宜穿羊毛、化纖織物,這些織物較粗糙,且對皮膚有刺激性,容易引發皮炎、濕疹。(4)注意飲食調理,均衡營養,多吃一些水果、蔬菜等維生素豐富的食物,維生素C是天然的抗組織胺劑,每天應該從飲食中攝取。少吃魚蝦、牛羊肉和油膩、甜食及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