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感冒高發的季節,有的人可能一個月感冒好幾次,有的可能剛好又二次感染復發了。其實,想有效防控感冒并不難,試試這些美味可口的藥粥吧。
洪鈺芳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市中醫醫院
治未病科主任醫師
“藥粥”,是指以谷類為主,再配合水果、蔬菜、魚肉蛋奶、藥物等共同熬制成的稀飯。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祖國醫學中便出現了“藥粥療法”,一直到清代,歷代藥粥理論都為中醫所青睞。現代醫學也研究發現,服食藥粥是一種既方便、又頗具療效的食療方法。
根據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盡管食藥粥百利而無一害,但唯有對“證”下藥,才能使其更具療效。因此,在我們食用藥粥時,一定要根據疾病的類型,進行有針對性的選擇食材和烹調方法,即中醫食療學所說的“對'證’施補”。
在中醫里,經常會把風邪侵襲機表引起的感冒分為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而根據這兩種不同類型的感冒癥狀和證型,所選擇的藥粥方也大不相同。
風寒感冒就是風寒之邪外襲、肺氣失宣所致,主要表現是惡寒、發熱和無汗,而且常常是惡寒重、發熱輕,同時還伴有頭疼、身痛、鼻塞流清涕等癥狀;經常咳嗽有痰,痰為白色,口不渴或渴喜熱飲,舌苔也是白色,較薄。
針對風寒感冒,這里主要介紹三道食療藥粥方。這三道藥粥,之所以對外感風寒型感冒頗具療效,因為它們都有發汗解表、疏散風寒的功效。
準備20克淡豆豉、15克生姜和3根鮮蔥白,以及1碗(約250毫升) 已經煮好的熱粥
將淡豆豉壓爛,生姜切成細絲,蔥白切碎,放進粥里,再加適當食鹽調味,攪拌均勻即可
注意,粥最好趁熱食用。喝完粥后,應盡量臥床休息,出一身汗,這樣治感冒的療效最佳
準備5片新鮮的生姜,5條新鮮粗壯的蔥白,15毫升米醋,50克粳米
將姜、蔥白、粳米放入沙鍋中,慢慢煮熟,最后再加米醋煮沸,調味后趁熱食用
喝完粥后,應多穿點衣服或睡覺時蓋上厚被子,只要稍微出點汗,就能減輕感冒的癥狀
出現嘔吐或食欲缺乏等癥狀時,不妨用生姜炒米粥來輔助治療
準備30~50克生姜、50克炒米,以及適量的紅糖;將生姜洗凈(注意不用去皮),并切成薄片
與炒米同時放入沙鍋中,任其慢慢煮成粥狀,再加進紅糖攪拌均勻即可食用
風熱感冒就是人體受到風熱之邪侵襲犯表、肺氣失和而導致的病癥。它的主要表現是發熱,并且是比較明顯的發熱。除此之外,也有微弱的惡寒表現。臨床多癥見發熱重、微惡風、頭脹痛、有汗、咽喉紅腫疼痛、咳嗽、痰黏或黃、鼻塞黃涕、口渴喜飲,舌尖邊紅、苔薄白或微黃。 另外,很多風熱感冒的患者,其起因通常是由便秘所致。比如有的人便秘兩天以后,喉嚨出現疼痛,這就是風熱感冒或是外感熱邪犯肺所致。其病機是由于風熱之邪侵襲肺衛,致衛表不和、肺失清肅而出現證候。 除了成人體虛者易感風熱感冒,小兒風熱感冒者也很多。主要表現為發熱,怕冷、怕風不明顯,鼻子堵塞流濁涕,咳嗽聲重,或有黏稠黃痰,頭痛,口渴,喜飲,咽候發紅、發干或痛癢。大便干,小便黃,檢查可見扁桃體紅腫,咽部充血,舌苔薄黃或黃厚,舌質紅,脈浮而快。
針對風熱感冒,介紹兩道食療藥粥方,都有疏風散熱、利咽解表的作用,能夠有效防治風熱型感冒和其相關癥狀。
準備15克干薄荷(鮮品需30克)、100克粳米、冰糖適量
將薄荷煎制成湯汁,不要煎得時間太長,水開后兩分鐘即可,接著去渣取汁備用。將粳米放進薄荷汁內一起煮成粥,等到粥沸騰后,稍涼一會兒即可食用。
生石膏45克、鮮葛根100克、淡豆豉6克、粳米100克、生姜
將石膏、葛根、豆豉、姜同時放入鍋中煎煮,然后去渣取汁,沉淀澄清后備用;將粳米放進沙鍋里,任其漸漸煮成粥狀,等到煮沸后,再加入藥汁、蔥白,煮成稀粥。趁熱食用。
根據中醫食療學方面的研究,證實藥粥的功效其實很多。對于一些頭疼腦熱、感冒發燒、失眠煩心等生活中的小毛病,皆有不錯的療效。
比如:
經常失眠的人→在煮粥時加白蓮;
想自己皮膚好的人→用粳米和紅棗一起煮粥;
想養肝護肝的人→用枸杞煮粥;
經常頭暈或有高血壓的人→試試胡蘿卜煮粥;
因便秘想補中氣的人→用蓮藕煮粥;
此外,綠豆粥、赤豆粥、八寶粥等,也都很有營養,適合日常食用。
當然,在食用這些藥粥時,應該先咨詢相關的專科中醫師,請中醫醫師辨清自身體質后,在指導下加減食材、熬粥食用。
另外,藥粥只適用于病情較輕、病程較短、癥狀不復雜的感冒。而病情較重,并伴隨有其他較多的病癥時,或者食用藥粥后,感冒癥狀不但沒有緩解,反而更加嚴重的人,應該立刻去醫院,請醫生詳細診治、對癥下藥,以免拖延了病情,造成不必要的后果。
素材來源:《自我保健》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