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弘文情
中國營養(yǎng)學會會員
國家二級注冊營養(yǎng)師
燕麥,可謂谷物家族中的“明星”一枚。去年,中國營養(yǎng)學會的評選中,燕麥米/片光榮當選為中國十大好谷物之一。
那么,燕麥究竟有啥獨特的營養(yǎng)價值?各種不同加工的燕麥又有什么區(qū)別呢?
燕麥越黏保健價值越高
走進超市,燕麥產品種類實在繁多,有燕麥粒、燕麥米、生燕麥片、速溶燕麥片、醇香麥片、水果麥片等,究竟選什么樣的好呢?其實,燕麥之所以有比較好的控制血糖與血脂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來自于其中的β-葡聚糖。
可以說,β-葡聚糖保留越完善,燕麥的營養(yǎng)與保健價值就會越高。因此,整粒的燕麥粒β-葡聚糖保留最多,營養(yǎng)價值也是最好的;其次是由燕麥粒去皮制成的燕麥米;再次是燕麥米或燕麥粒壓扁后制成的生燕麥片。
在食用方法上,整粒的“燕麥粒”因為有皮的保護、結構緊實,需要經過提前浸泡,再加上長時間的煮制(例如用電飯鍋烹調40分鐘以上),才能將其中的β-葡聚糖溶出,得到最黏稠的燕麥粥。而那些經過磨皮的“燕麥米”,可以不用浸泡,直接放入電飯鍋煮,十分適合三高人群。
要注意的是,β-葡聚糖吸水膨脹后體積擴大,且在胃腸停留時間較長,胃腸不好的人吃了可能會有不適,要注意食用量。
燕麥片營養(yǎng)與加工工藝有關
除了燕麥粒、燕麥米,市面上最多的燕麥產品恐怕當屬燕麥片。不同加工工藝制作的燕麥片,保健效果也不一樣。
生燕麥片
將整粒的燕麥粒或燕麥米直接壓扁制成的就是生燕麥片,這種燕麥片營養(yǎng)保留最完全,更容易煮爛,保健價值依然比較好。生燕麥片煮熟后的血糖生成指數(GI)在40~70之間,根據煮的狀況不同而異。而整粒的燕麥粒或燕麥米,血糖生成指數不高于60。對于時間有限又需要控制血糖、血脂的上班族或者胃腸功能較差者而言,選擇這種燕麥比較合適。
即食燕麥片
煮幾分鐘的燕麥片或沸水沖泡一下即成的燕麥片,經過深度擠壓,加工程度更高,物理結構已經被破壞(大分子被切斷),淀粉糊化程度高,能保證速食效果好。這就意味著,這種燕麥片的消化吸收速度更快,血糖生成指數也就越高。
與此同時,β-葡聚糖的結構被切斷后,口感的黏度下降,控制血糖、血脂的效果也會下降。例如用熱水沖一下就可以吃的燕麥片,黏度明顯降低,血糖生成指數(GI)可高達80以上,不太適合減肥瘦身以及三高人群吃,相對來說更適合那些消化不良、身體瘦弱的人。
膨化燕麥片或者谷物脆
可以直接吃的膨化燕麥片或者谷物脆,大多不是純粹的燕麥,還會有玉米、小麥、大米等膨化谷物,所以很難完全發(fā)揮燕麥本身的保健效果。而且,這些產品中還會額外添加糖、油等成分,熱量上升且升高血糖速度會很快,不適合經常當作主食食用。
各種口味的燕麥片以及燕麥粉
這類食品的燕麥含量較低,占大頭的反而是白砂糖、麥片、大米、麥芽糖漿、奶粉、香精等成分,與燕麥本身相去甚遠,可偶爾作為零食食用。
素材來源:《自我保健》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