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張掖遭遇強烈的沙塵暴襲擊,整個大地都變成了一片沙黃色,估計沙墻高達百米。
有網友問道,為啥植樹造林多年仍會發生規模如此大的沙塵暴?
在植樹造林綠化沙漠這方面,我國確實走在了世界前列。
眾所周知,中國最近幾十年是世界上綠化做的最好的國家之一,無論是沙漠綠化面積,還是退耕還林、植樹造林面積,在全球都遙遙領先。隨著森林覆蓋率逐年提高,中國變“綠”了,不僅成為國人的共識,就連外國也紛紛對此成就點贊 。
這其中最令人矚目的便是覆蓋我國北方,西北、華北和東北的三北防護林工程,該工程始于1978年,總共分為三個階段八個工程周期,預計于2050年結束。這個工程之所以需要耗費幾代人的時間,不僅是因為種植面積廣,更因為種植難度大,在干旱缺水少雨風大的地方想要造出一片人造森林或者綠地,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是要改天換地。大家所熟知的螞蟻森林雖然也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但與這個工程的成就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范圍涉及中國國土總面積的42.4%,這些地區的森林覆蓋率從最初的5.05%,目前已達13.57%。不要小看這一點點進步,這可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截止2022年底,中國森林覆蓋率已達24%。不過可不要驕傲,中國森林覆蓋率仍然不及世界平均森林覆蓋率水平。據聯合國糧農組織(UNFAO)的《全球森林資源評估報告2020》,2020年全球森林覆蓋率,即森林占全球陸地總面積的31%。
那么為什么我國北方部分地區仍然會時不時地發生如此強烈的沙塵暴?
北方部分地區仍然會發生強烈的沙塵暴,并不代表植樹造林多年毫無成就,因為提高森林覆蓋率,只能起到一個遏制沙塵暴發生頻率以及強度的作用,并不能完全阻止沙塵暴的發生。
我國北方地區分布著面積廣袤的沙漠戈壁,其中一些并不是自然原因形成的,而是過度開墾或放牧等人為原因造成的土地沙漠化,至上世紀七十年代形成了東起黑龍江西至新疆的萬里風沙線,導致我國北方在上世紀頻繁遭遇沙塵暴襲擊。
但自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北方發生沙塵暴的頻率就逐漸降低了,像這種規模比較大的沙塵暴也變得不常見了,部分地區甚至再也沒有發生過沙塵暴。這主要就是植樹造林、退耕還林所帶來的積極作用。
而且沙塵暴的起源地可并不一定就在國內,我國北方部分沙塵暴的沙塵有時是從蒙古國等地刮過來的。蒙古國目前的森林覆蓋率僅為8%,部分地區由于過度放牧,沙漠化的趨勢還在加劇。不過,外面咱也管不了。
大家可千萬不要小瞧了大風的力量,據一些研究顯示,撒哈拉沙漠中的一小部分沙塵甚至會橫跨大西洋,被大風刮到亞馬遜熱帶雨林。
我國北方地區這些年森林覆蓋率逐年提高,帶來了非常顯著的變化。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問題得到了遏制,黃河水也不再那么黃了。曾經總面積大約4.22萬平方公里的毛烏素沙漠,現在也幾乎快消失了,實現了“人進沙退”的壯舉。
能取得如此顯著的成就,這背后有很多人為此做出了努力,其中的杰出代表有很多,比如石光銀以及陜西石光銀治沙集團有限公司,在這里必須要向他們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