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進行有性生殖,通常需要同一物種的雌性和雄性分別提供一枚精子和卵子,兩者結合形成受精卵。對于哺乳動物,受精卵要在子宮中發育成胚胎及幼體,才能來到這個世界上并發育成完整的個體。人造子宮就是一個通過模擬哺乳動物子宮條件的繁衍容器,它能使受精卵在人造環境下發育,從而擺脫對母體的需求。
人造子宮雖然大多數人沒見過,但并不是什么新鮮事物,許多人在科幻電影中肯定看到過,那些電影中被改造過的超級人類或者批量生產的克隆人,就是在人造子宮容器中進行發育成長的。
據新聞報道,目前世界上首個人造子宮工廠已經在美國面世,這意味著未來無需女性孕育這一階段,在工廠里就能夠量產嬰兒。
從新聞曝光的圖片來看,目前的人造子宮似乎還很簡陋,這種裝置的外觀看起來就是一個透明的塑料袋子,袋子四周連接了各種管子和儀器,用以監測人造子宮環境數據和生命指標、輸送胚胎發育所必須的營養物質和氧氣、排出代謝廢物。
據悉,美國科學家現階段利用人造子宮技術培植了小羊羔的胚胎,目前已成功誕生出8只小羊羔。
克隆技術和試管嬰兒,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克隆技術是一種無性繁殖技術,其無需受精卵,僅需將供體細胞的遺傳物質融入一個去掉細胞核的卵細胞中,便能創造出一個胚胎,將之移入母體子宮中,就能發育成與供體擁有相同遺傳信息的新個體。試管嬰兒則是利用人工方式在體外讓精子與卵子結合,完成受精過程,并將受精卵發育成胚胎,然后移植到母體的子宮中再發育成完整的幼體。
這兩種技術雖然有很大的差異,但最終都需要將胚胎植入到自然母體的子宮中發育。而有了人造子宮,胚胎的發育將變得更輕松,因為不再需要尋找孕育胚胎的母體。
我相信隨著技術的成熟,未來如果使用人類胚胎,利用人造子宮成功培育出人類幼體也只是時間問題!
人造子宮面世,未來或許能減輕部分女性在生育方面所面臨的風險,讓生兒育女變得更輕松,這對高齡女性或許是一個福音!甚至讓單身男性,也能夠“生兒育女 ”!但這并不代表著生孩子就不需要男女,畢竟精子和卵子目前仍然無法人工合成。
雖然現在生孩子仍離不開男女,但人類或許很快便能打破這一自然規則,未來在工廠批量制造嬰兒,說不定真的會變成現實!
據一組來自英國和美國的研究團隊在美國波士頓舉行的國際干細胞研究學會年會上宣布,現在無需男性和女性提供精子和卵子,科學家已經在實驗室中利用人體干細胞創造出首個人工合成的人體胚胎模型。
據該團隊的研究人員澤尼克-格茨教授介紹,這個人工合成胚胎類似于人類發育早期階段胚胎,雖然沒有心臟和大腦,但已具備繼續形成胎盤、卵黃囊和胚胎本身的細胞,所以被稱之為人體胚胎模型。
雖然此項研究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但目前從理論上來講,這些人工合成的胚胎結構是否能發育成為一個生命體,仍然是未解之謎。
并且,目前此類研究具有很大的倫理爭議,因為胚胎距離發育成生命只有一步之遙,所以目前在全球大多數國家,合成人類胚胎的研究與克隆人研究等均是被禁止的。澤尼克-格茨教授也聲稱,該團隊目前合成的只是人類胚胎模型,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類胚胎。
其實,在2022年8月,研究人員就已經成功培育出了擁有完整大腦結構及一顆跳動心臟的人造小鼠胚胎,只是當它們被植入雌性老鼠的子宮后,并沒有發育成活物。可見,合成胚胎技術離成熟還有很遠的距離!
子代的體型、外貌,甚至性格主要都是由父母的遺傳信息決定的。細胞型生命的遺傳信息,絕大部分位于染色體中,還有一小部分位于線粒體中。這些遺傳物質被稱為DNA(脫氧核糖核酸),基因則是DNA上具有遺傳效應的片段。
在人類基因組計劃等科研項目的促進下,科學家對人類的遺傳信息已有了深入的了解,并且目前已能夠通過CRISPR-Cas 9等技術對人類的基因組進行比較精確的編輯,從而實現對人類部分基因的優化改造。其實,廣泛應用在農作上的轉基因技術,就是一種通過植入外源基因改良農作物性狀的基因編輯技術。
基因編輯技術不僅能夠規避遺傳疾病,還能夠創造出智力、體力和情商更為優異的人類,甚至寶寶的發色、膚色、身高等的定制也將成為常態。真到了那個階段,就意味著人類已徹底擺脫自然選擇,走上了人工自主進化的道路。這對人類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這些生殖技術的廣泛應用,足以顛覆人類社會目前以家庭為基礎的傳統倫理道德體系,這對人類的心靈、思想和社會體制都將是一個巨大的沖擊,到那時,恐怕整個人類社會的形態都將會出現巨變。
對此大家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