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現在已經成為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口總數已經超過了中國。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印度竟然是全球最大的稻米出口國,近些年年出口稻米超1000萬噸以上,出口量占全球稻米出口總量的40%以上。其實,印度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生產國之一,也是最大的糧食出口國之一。
印度和我國都是水稻的主要生產國和消費國。同樣是14億多人口,印度為什么卻成為了世界第一稻米出口國?難道印度水稻的產量比我國高?
雖然印度國土總面積約298萬平方公里,位列世界第7位,大小僅相當于我國國土總面積的1/3,但印度耕地面積比我國還多,大約24億畝。許多資料均認為印度的耕地面積位居全球第一。而我國耕地面積只有大約19億畝,目前大概位列全球第四的位置。
這里需要注意,由于統計方法和標準不同,各國的耕地面積數據有所出入,這里的數據僅供參考。并且耕地面積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會隨著建筑用地、開墾林地等因素影響出現波動。但有一點可以確認,那就是印度的耕地面積確實比中國多。
印度之所以擁有如此多的耕地面積,是因為印度大部分國土位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并且印度是一個半島,三面環海,許多地區雨量十分充沛。這樣得得天獨厚的地理和氣候條件,使得印度擁有大量的可耕種土地。這樣的條件也十分有利于水稻種植,水稻一年可以兩熟甚至三熟。
耕地面積雖多,然而印度的糧食總產量及水稻總產量并沒有我國高。事實上,中國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產國,并且中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生產國。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公布的數據,2022年中國糧食總產量約6.87億噸,位列全球第一;而印度糧食總產量還不到我國的一半,約3.15億噸,位列世界第三。
至于水稻產量,相關數據顯示,我國2023年水稻年產量約為2.1億噸,是世界第一大水稻生產國,而印度2023年產量約為1.28億噸,是世界第二大水稻生產國。
事實上,印度水稻種植面積常年位居世界第一,比我國還多。印度水稻種植面積近些年經常保持在6億多畝,而我國水稻種植面積近些年只有大約4.5億畝。
不難看出,印度平均畝產比我國低得多。相關資料顯示,印度近些年的水稻平均畝產有所提升,但也只有300多斤。
印度耕地面積比我國多,氣候條件綜合來說也比我國好,那為什么印度的水稻產量及糧食產量還沒有我國高?
其實,除了部分水稻種植區雨熱資源分布不均衡、土壤質量不高這些自然因素外,主要還是因為印度還遠遠沒有實現農業現代化,許多地區水利灌溉設施不完善,沒有大力研發抗病蟲害、抗倒伏的高產品種,且許多種田的農民也沒錢大量購買化肥、農藥,沒有大規模使用機械化,種植方式比較落后,結果導致糧食產量提不上去。
同樣是14億人口,我國水稻總產量比印度還高,也就滿足了國內的需求,印度卻敢大量出口,不是因為印度人民不吃稻米,吃得少,而是因為印度人民根本就沒有吃飽。事實上印度國內的糧食產量根本無法滿足國內的需求,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印度是世界饑餓人口數量全球最多的國家之一。
那印度人為啥不先解決吃飯問題呢?
這主要還是因為印度比較落后,工業產值較低,沒有其他什么東西可以大量出口,迫不得已只能勒緊褲腰帶,依靠糧食出口為印度帶來外匯收入。通過大量出口糧食,印度可以獲得更多的外匯儲備,用于進口其他必要的商品和服務,這對于印度的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此外,印度國內人均GDP僅有2000多美元,且貧富差距比較大,糧食主要被印度富人把持著,大量的印度窮人根本沒錢買糧食,不然也不會還有上億印度人處于饑餓狀態。然而那些糧食擁有者肯定是不會把糧食分給窮人的,最后的出路也只能是出口了,實現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