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略第三層 通幽
幽是一種曲竊而深遠的樣子,它有轉折回繞之奧妙,也有隱忽速蘊之意味。通則是開闊,有空曠的意味,用策通幽,就是在表示保略的實質設計已達到了這種境界。
通幽與用智主要的不同在于:通幽必須透境,因此諜略構成通常都要有相當的縱深,而用智尚不需有這樣的安排。
策略的幽境是如何構筑出來呢?
一、手段宜陰隱不宜大白,最好能看似紫回流長;
二、各手段要有前后、遠近之分,反中間暗含氣脈,
讓前后、遠近蛻蜒起伏,昧絡牽連;
三、立基要空曠,四旁硫通,不可過于狹隘。
我們舉個例子來看就客易明白。有段故事是這樣的。
陳平,河南陽武縣戶腦鄉人。小時候家境貧困。卻極喜歡讀書。長大后,到了可以娶妻的時候,有錢人都不肯把女兒嫁給他。陳平又不甘于和窮人家的女子結婚。直到后來本鄉有一個富人張負,他的孫女嫁了5次,每次丈夫都死了,沒人再敢娶她。陳平知道后就很想娶到她。動了這個念頭之后,有一次地方上辦喪事,陳平圍家貧到喪家去幫忙,他就刻意最先到最后才離開,果然引起張負的特別注意。張負便尾隨陳平到家,發現他家是在*城的窮巷里,用破席當門,可是門前似有很多顯貴人家來過的車軌痕跡。于是張負回家后便對他的兒子仲說:“我想把孫女嫁給陳平。”張仲答說:“陳平家貧又不從事生計,縣里的人都笑他,為什么要把您孫女嫁給他呢?”張負說:“陳平這樣有才貌,難道會一輩子都貧*嗎?”終于把孫女嫁給陳平,他還借錢給陳平來送聘禮和辦喜事。臨行張負訓誡他的孫女兒說:“汝毋以貧故,事人不謹,事兄伯如事父,事嫂如母。”陳平自從娶了張家的孫女之后,經濟清況大為改善,交友也逐漸廣闊。
陳平是怎樣從貧寒中攀授求進的?不管是個人或企業,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很重要。立基的方法,常見的有三:一是自行獨力開展,二是借蛋驅殼,即塢占鵲巢,三是寄生,即望附援引。其中以第三種最省力氣,陳平所用的,也就是這方法。陳平怎么做呢?他首先要鎖定目標對象,然后根據自己的特色,把自己包裝好(居窮巷,用破席當門,門前再安排滿地車軌痕跡,讓外人看來好似經常有顯貴人物造訪,襯托出這里主人不簡單)。再下來就施展“勾引推銷術”,故意用異樣的行為舉止勾引目標對象的注意引他到家來調查,好把自己推銷出去。不久,陳平即在本鄉里中的社廟,當了社宰。由于每次分配肉食都非常平均,地方上的父老都說:“陳孺子真不錯!”陳平感慨說:“唉!可惜我陳乎沒有機會治理天下,否則我也能做得像分配肉食一樣的好!”他不滿足于現狀由此可知。后來陳涉起義稱王于河南陳州,命周市賂定魏地,并立魏咎為魏王,與秦軍在河南的臨濟展開大會戰。這時陳平就前往臨濟去投效魏王咎,魏王任命他當太仆的官。他每以天下大計說魏王,可是魏王都不能接受。不得已,陳乎便離開了魏王。
過了一段時間,項羽攻城掠地到了河上郡,陳平隨即前往投*他,并追隨項羽入關滅秦,屆此才獲得項羽賞賜卿爵之位。后來項羽自封為西楚霸王,定都于彭城,漢王則從漢中回師平定關中,然后再向東方進軍。這時段王司馬印反叛楚國,于是項羽封陳平為信武君,命他率領魏王咎在楚地的人馬前往征伐,終于降服了段王。項王便拜授陳平為都尉官,并且賞賜他黃金二十鉻。
可是過了不久,漢王劉邦攻下了段地,楚王項羽為之大怒,傳言將誅罰前次平定他的將吏。
陳平懼怕,就將項羽所賜的黃金和官印封好。送還給項羽,而自己則仗持一把劍走小路逃亡。
陳平一直逃,逃至河南修武來歸順漢王,漢王當場賞賜了全部進遏者以灑食。然后說:“吃過后,就到賓館去休息吧廠陳平立即起身說:”我是有事才來的,有重要的情報今天不能不說。“漢王于是再接見他,經過跟他交說感到很滿意,便問他說:”你在楚國當何官?“陳平答說:”當都尉的官。“當天漢王就拜陳平為都尉,又命他當陪乘官,并使他監護軍隊。諸將為之嘩然,嚷嚷說:”大工一得到楚國逃亡的軍士,尚不了解他才能的高下,就命他為陪乘官而同坐車中,且讓他來監護軍中那些資歷深的將軍,妥當嗎?“漢王聽他們這么說,不但不改法度,反而更加寵幸陳平。接著帶陳平一起向東攻伐項王。可是到了彭城,不幸被楚軍所擊敗。于是再引兵回師,收編散兵來到河南的滎陽。
改任命陳乎為亞將,隸屬于韓信,駐軍于河南廣武。這時繹侯周勃和灣嬰等都來向漢王進讒言,說:“陳平身材雖魁偉,但卻擺著裝飾罷了,其實內在并沒有真正的才能。我們聽說陳平在家時,偷嫂子,后來投奔魏國不見客,又逃歸楚國,后來不合意,又從楚國逃亡來歸順漢王。現在大王尊祟他,給他高官,又使他監護軍隊,讓陳平逮到機會了,他競公然收受紅包,給送紅包多的人好的職位,送紅包少的人差的職位。所以依吾等看來,陳平實在是一位反復無常的亂伍,請大王明察。”漢王半信半疑又召來陳平責問他說:“你投效魏王不合意,于是改投楚王,而又離去,現在又來投*我,這些事難道不會使要相信你的人多心嗎?”陳平答說:“我先投效魏王,是魏王不能采用我的建議,所以才離開他去投奔項王。項王也不能信任別人,他專寵他們項家的人,縱有奇謀之士也不能用,所以我才離開項王。至于收受紅包,當時我是空手逃出來的,不收紅包,就沒有錢用啊!現在我實話實說,假使我的才能真有可采納的,那就請大王任用我,如果沒有值得采用的,諸將送的紅包還在,我愿意封好把它送還,大王就推許我走路吧!”
漢王聽了陳乎的話,心里反而寬慰,于是向陳平謝罪,并且更重賞他,加拜育為中尉,監護所有的將軍,諸將才不敢再說話了。陳平如何化解在他職業生涯中,因鉆營求進帶來的危機?無可否認,一個人要積極鉆營求進,就必須跺過一個個的墊腳石,但這一來也必定會帶來許多負作用,例如引起同僚的妒嫉或引起名板對你的人格(忠誠度)產生懷疑,這些如果不排除,都將會成為繼續求進的障礙。案例中陳平就是碰到這個問題,他一再借踏板,躍為漢王的座上卿,知道自己的行為難免令人眼紅、疑慮,于是為了徹底化解這個潛在問題,他成功地設計一次紅包事件,終把問題擺平。他是要借著公開收受紅包,向劉邦顯露他這個人的真實本性——心行如一。他要讓劉邦認識自己從沒有什么掩飾,愛財就是愛財,如認為合則留,不合則去,這是陳平的表白。他這樣做有兩個目的,一是澄清過去幾次跳槽的原委,尤其舉出項羽專用自己人,為人吝裔,每次封賞都顯得猶豫,不夠爽快,不獲人心,所以他才離開項王的,
二是給劉邦定心釘,表明他這個人有才,但格局不大,不會對他(劉邦)產生威脅,只要給予財富上的滿足,他的胃口就飽了,他是很好駕御驅策的千里馬(按,謀士由于專業特質的關系,一般是很難令人放心信任的,這是陳平一直想克服的問題)。劉邦自從聽了他表白之后,果然對他深信無疑,更加倚重他的策謀長才,使陳平安然度過此次就業生涯的危機——別的將領都不敢再講話,接納他了,他才算真正加入這個劉家團體,并且在這個團體里生根發芽。再說陳平度過這次危機之后,楚軍急攻漢,斷絕漢軍輸送糧食的通道,在滎陽城圍困漢王。漢王深感憂慮,表示愿意割讓滎陽以西的土地跟項王講和,可是項王不接受。有一天,漢王嘆口氣對陳平說:“天下紛亂,何時才能平定呢?”陳平答說:“項王恭敬愛人,一些廉潔謙恭好禮的才土大多歸顧他。但項王對論功賜爵位或封地,卻吝裔、舍不得,因此天下的才士中也有人不愿意歸附他。現在大上傲慢而少禮,以致廉節的才士不來歸順;不過大王有一個好處,就是能慷慨地把爵位封邑賞賜人,使得一‘些貪利無恥、品行不正、沒有氣節’的人也多愿歸順大王。臣以為假使你們倆能各自除去其缺點。采納某優點,就可以平定天下了。今大王的弱點是您無意侮辱人,不能得到廉節之士。而楚國也有其缺點,所以在項王身邊骨綏之臣也不過亞父、鐘離昧、龍且、周段等數人而已。大上假如能拿出數萬斤黃金,進行反間之計,來離間他們君臣,使他們彼此起疑心,項王為人善猜忌,這樣一定可以造成他們內部自相殘殺,屆時漢軍再借機進攻,如此必定能夠消滅楚國。”漢王認為陳平講得有道理,于是就拿出黃金四萬斤,交陳平,任由他去運用處理,也不過問黃金進出的情況。
陳平就用大量黃金,在楚軍中積極進行反間之計,散布流言說鐘離陳等諸將為項王帶兵,功勞很多,可是終究不能封土為王,所以他們想要和漢軍結盟,來消滅項家,分割其地而稱王。項羽果然猜疑不信任鐘離昧等諸人,便派遣使者到漢軍以探虛實。漢王被備了太牢的饋具,聽說楚使到,便命送進來,等到見了楚國的使者,卻佯裝根驚奇的說:“我還以為是亞父的使者,原來是項王的使者。”于是命人把太牢的侯具拿開,另以粗劣的饋具給楚王的使者進用。使者回去,把整個情形向項王報告,項王果然中計猜疑范增。范增想趕快攻下榮田城,項王不信,不肯聽從。范增聞說項王在懷疑他。于是生氣地對項王說:“大事已經定了,君王好自為之吧!”便離開項王回去。還未走到彭城時,就因背部的瘡毒發作而死。
陳平見計得逞,于是就在夜晚,從滎陽城東門放出二千個女人,楚軍以為是漢軍出戰而攻擊之,陳平和漢王趁機立即從西城連夜逃出城去,再轉進人關中,收編殘兵后再向東進軍。
閑了一年,淮陰侯韓信攻破齊地,自立為齊王,并派使者報告漢王。漢王大怒而責罵韓信,陳平在旁趕緊蹬漢王的腳,漢王乃領悟,當場改用隆重的禮數接待齊使者。同時派張良占友韓信為齊王,并以戶焰鄉封陳平。漢高帝六年,有人上書告韓信要造反。高帝問諸將的意見,諸將都說:“趕緊用兵,坑殺這個小子吧!”高帝聽了默然不說話,就問陳平,陳平一再的謙辭說:“諸將怎說呢?”高帝便把詳情都告訴他。陳乎說:“那人上書告韓信造反,有沒有人知道這事?”高帝說:“沒有。”陳乎又問:“韓信自己知道嗎?”高帝說:“不知道。”陳平又說:“高帝的精兵和楚國比起來如何?”高帝說:“比不過。”陳平又說:“陛下的將領中帶兵打仗有能超過韓信的嗎?”高帝說:“沒有”。陳乎又說:“現在陛下的兵士不如楚國精銳,而且將領用兵不及韓信,如果發兵攻伐他,這是真逼他造反了,我私下是有些感到危險的。”高帝說:“那么這事怎么辦?”陳平說:“古時天子有巡行天下,會合諸侯的事。南方有云夢澤,陛下不妨放言出游云夢澤,要在陳地會合諸侯。陳地就在楚的西界,韓倍若接到天子出游的告示,勢必來郊迎。進遏陛下。這時,陛下即可惜機拘捕他。”高帝認為有道理,于是派遣使者通告諸侯在陳地會合,宣稱“膚將南游云夢澤”*高帝隨后出發。當他還來到陳地時,楚王韓信果然郊迎于道小。高帝看見韓信來,馬上叫武土把他拘捕捆綁,載在后車中。韓信大叫說“天下已定,就輪到我死了嗎?”高帝回頭去對韓信說:“你不要作聲,你想造反很明顯了”武士又把韓信的兩手反縛。于是高帝就在楚地會合諸侯,并乘機平定了楚地。
隨后,高帝回到洛陽,赦免韓信,改封為淮明侯。此時,陳平也被封為戶熄侯,可世代承襲不斷絕。可是陳平卻謙辭說:“這不是臣的功勞。”高帝說:“謀策,方能戰勝敵人,這不是你的功勞是誰的?”陳平說:“如非魏無知的引薦,我哪里能為陛下所用呢?”高帝說:。您這個人,可說是不忘本的。“于是再封賞魏無知。
陳平是如何扮演好專業上的謀士角色的?
作為一個謀士,除了必備的謀賂才識相策謀的技術能力之外,還必須具備下列三個要件:
一、誠實的職業道德:必須對雇主善盡忠實獻策的責任,知無小言,言無不盡,不能把事實隱藏,必須實事求是。
二、隱伏的性格:把于腹中思考,不輕易露白,志于助人成事,本身則耐得住寂寞,不喜歡站在舞臺前出風頭?在職務機密上能守口如瓶。
三、平淡而仁厚的風范:由于諜略要講究現實的勢和利*用一般人的倫理道德眼光來看,會顯得冷酷苛薄,再加上一談到謀略就難免要運用到奇、巧、成、詐的手段,令人提心吊膽,因此雇主也會暗防自己受害,在這種情況之下,雇主對謀士當然是很難推心置腹的。此時謀士就必須*著他在人格上的修為,來讓雇主對他感覺放心和牢*,這種人格修為就要在平淡和仁厚上去追求。
案例中陳平就很能扮演這種專業謀士的角色,他向劉邦獻策:一、不輕易露口;二、既露口即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三、有功不忘謙讓,令人感覺他為人不忘本;四、他的謀略,多屬高層人物間的斗智,這樣避免了過多的殺戳,讓劉邦越來越感覺得到他(陳平)的難得。陳平這種營造謀士角色的方法,也已達“通幽”之境,無怪乎他始終為劉邦所倚重。漢惠布六年,相國曹參逝世,任命安國侯王陵為石壓相,陳平為左遠相。王陵。乃沛縣人,原是縣里的豪族,在高帝還未發跡時,高帝常以兄長之禮奉事王陵。王陵缺少文才,但為人講義氣,說話喜歡直言。高布攻入咸陽時,王陵也糾合數干人馬,駐留在河南的南陽,不愿追隨高帝。等到高帝回師進攻項羽時,王陵才率軍歸屬于漢。
當時項羽即虜取王陵的母親留置軍中,用以招降王陵。王陵的母親卻向使者泣訴說:“請為我告訴王陵,要敬謹地侍奉漢王,漢王是一位好領袖,不要因為我被虜在此,就抱持二心。”說罷用劍自則而死。項王發怒,烹王陵的母親,王陵才一心一意追隨漢王。王陵當了右丞相后,過了二年。漢惠帝崩逝。高后想立目家的人為王,問王陵的意見,王陵說:“不可以。”問陳平。陳平見時機不可失,便說:“可以。”呂太后因此對王陵頗為氣惱,于是明里升遷王陵為漢少帝太傅,實際上暗中把他架空。王陵為此發怒,惜病辭官,閉門不上朝。過了幾年就死了。王陵辭去丞相之位后,呂太后就升陳平為右丞相,以辟陽侯審食其為左亟相。審食其也是沛縣人,當年漢王在彭城戰敗而向西轉移時,楚王曾派人到沛縣虜取太上皇和呂后為人質,審食其以舍人的身份侍候呂后。跟隨高帝擊敗項羽而封侯,頗得呂太后賞賜。此時,呂妹因為以前陳平替高帝出計拘押樊哈而懷恨陳平,便屢向呂后進讒說:“陳平當右丞相不辦事,而天天飲酒,泡女人。”陳平知道后,每天更加縱情于酒色之中。呂太后知道了,內心暗自高興,曾當著呂妹的而問陳平說:“俗話說‘小孩和女人的話是不能聽的’,因此我只單獨看您自己如何表現了,您也不用信呂妹的讒言。”此后陳平行事更謹慎,對于呂太后要立呂家的人為王的事,陳平都假裝聽從他。直到呂太后崩逝,陳平才和太尉周勃合謀,誅殺諸只,然后迎立漢文帝。漢文帝即位后,以為平諸呂完全是太尉周勃的功勞,陳乎便主動要讓給周勃尊位,并托病引遲。漢文帝感到奇怪,就問他原因。陳平說:“在高祖時,周勃的功勞不如我,到了誅殺諾呂,我的功勞不如周勃,所以想把右丞相讓給周勃。”文帝遂同意,就命蜂侯周勃為右丞相,權位之尊列于第一;陳平則遷調為左丞相,權位列于第二。過不多久,文帝熟悉了國家的事務,問右丞相周勃說:“天下一年審決的訟案有多少?”周勃謝罪說:“不知。”又問:“天下一年錢谷的收支各有多少?”周勃又謝罪說不知道,緊張得汗流沃背。于是皇上轉問左丞相陳乎,陳平答說:“這些事都有主管官吏,何不問他們呢?”皇上問:“主管官吏是誰?”陳平說:“陛下如問決獄的事,就責問廷尉;如問錢谷的事,就責問治粟內吏。”皇上又問:“假如各事各有主管官吏,那您所主管的是何事,”陳平謝罪說:“主管官吏!上輔天子,下育萬物,外則鎮撫四夷諸侯,內則使百姓歸附,使卿士大夫各任其職。”文帝聽了點頭說好。右丞相周勃感到很慚愧,退朝后便責問陳平說:“您為何不早教我回答呢?”陳平笑說:“您當這個相位,難道不知自己職責嗎?您想想看,皇上如果問長安中盜賊的數目,您也想強作回答嗎?”于是周勃知道自己的才能差陳平太遠了,就托病請免去丞相之職,由陳平專任惟一的丞相。
陳平是如何在高層的權力結構重組當中,盤根立足的?
歷史上,每逢權力結構的重組,都必然帶來或大或小的權力斗爭,斗爭的結果經常是血刃相見,慘不忍睹的,作為謀士,很容易被卷入游潤。因此,陳平的態度是特別謹慎的,但他并不被動,他的基本策略是“守靜觀復,候時而動”。因此他能成為權力舞臺上的不倒翁。先說“守靜觀復”。他面對呂后當政、諸呂弄權,假裝聽從,自己則縱情聲色,以去疑進禍,再靜觀其變。再說“候時而動”。陳平在漢高帝崩逝后,改變了只當謀士的念頭,開始走上權力舞臺。第一次用一句話斗垮丞相王陵,第二次借周勃之力迎立文帝斗垮諸呂,第三次用計斗垮周勃,手法都很巧妙。尤其他把周勃推上最尊之位,讓其出丑,然后再拉他下臺,以報當年進讒之仇的謀略,更用得輕描談寫,有宅曠悠遠之妙覺!在謀略上即謂之“通幽”。
上述案例中,陳平頗得通幽之奧妙。其實在我國古代諸多的兵家奇書中,都有此方面的精彩論述。比如《三十六計》中,“指桑罵槐”一計,與通幽有異曲同工之妙。
此計名稱“指桑罵槐”,本意是指著桑樹罵,而實際上是罵槐樹,作為軍事稻暗就是所謂“敲山震虎”,以此一手段建立權威,或達到某種目的。戰國時,齊國大臣春居,以此法巧勸齊宣王。齊宣王修建大官室,修了3年還未完成,規模很大,光堂上的門就設計300座,臣子們元人敢勸阻齊王。
臣子春居向宣王說:“楚王拋棄了先王的禮樂,音樂因此變得輕浮了,請問楚國算是有賢明的君主嗎?”宣王說:“沒有。”春居說:“所謂的賢臣數以干計,都沒有人敢勸諫,請問楚國算有賢臣嗎?“宣王說:”沒有貸臣。“春居說:”如今您修建大宮室,宮室之大超過100畝,堂上設置300座門。憑著齊國這樣的大國,修建了3年仍不能夠建成。臣子們沒有敢勸阻的,請問您算是有賢臣嗎?“宣王說:”沒有賢臣。“春居說:”我請您允許我離開吧[“說完就快步走出去。宣王說:”春居,春居!回來!為什么這么晚才勸阻我呢,“
齊宣王趕緊召來記事的官員說:“袁于修建大宮殿,春居阻止了我”。
宣王說:“找聽說你為人正直,有這樣的事嗎?”能意回答說:“我哪里能做到正直?我聽說不直的人土,家都不住在政治混亂的國家,自己不去見德行污濁的君主。如今我來見您,家父住在齊國,我哪里能其得上正直!”宣王生氣地說:“真是個卑劣的家伙!”訂算治他的罪。
能意機智地凹答說:“我年輕時喜好直言爭辯。成年以后一直這樣做,您為什么不能聽取卑劣之十的言論,來表彰他們的愛好?”說得宣王恍然大餡,于是赦免了他。
春秋時期,齊景公任命田榜直為將,帶兵攻打晉、燕聯軍,又派寵臣莊賈作監軍。接奠與莊酉約定,第二天中午在營門集合。第二天,灤其早早到了營小,命令裝好作為計時器的標桿和滴漏盤。約定時間一到,榜互就到軍營宣布軍令。整頓部隊。可是莊賈遲遲不到,镕互幾次派人催促,直到黃昏時分,莊賈才帶著醉容到達營門。接直問他為何不按時到軍營來。莊賈無所謂,只說什么親戚朋友都來為我設宴餞行,我總得應酬應酬吧?所以來得遲了。
榜立非常氣憤,斥責他身為國家大臣,負有監軍重任。卻只顧自己的小家,不以國家大事為重。莊賈以為這是區區小事,仗著自已是國王的寵臣親信,對被直的話,不以為然。接互當著全軍將士,命令叫來軍法官,問:“無故誤了時間,按照軍法應當如何處理?”軍法管答道:“該斬!”榜立即命拿下莊賈。莊賈嚇得渾身發抖,他的部下連忙飛馬進宮,向齊景公報告情況,請求景公派人救命。在景公派的使者趕到之前,接其即今將莊貿斬旨示眾;全軍將土,看到主將敢殺違犯軍令的大臣,個個嚇得發抖,誰還再敢不遵將令。這時,景公派來的使臣飛馬闖入軍營,拿景公的命令叫攘奠放了莊賈。攘直沉著地應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見來使驕狂,使又叫來軍法官,間道:“亂在軍營跑馬,按軍法應當如何處理?”軍法官答道:“該斬。”來使葉得面如土色。攘奠不慌不忙地說道:“君王派來的使者,可以不殺。”于是下令殺了他的隨從和三駕車的左馬,砍斷馬車左邊的木柱。然后讓倒霉的使者回去報告。镕直軍紀嚴明,軍隊戰斗力旺盛,果然打了不少勝仗。
西漢時,漢武帝討厭喂大自己的乳娘,嫌她好管閑事,事無大小都np里嘩咳,決定將她遷出官外去體,像現代的媳婦遏家婆遷居一樣。
乳娘在皇宮住了幾十年,總不愿離開宮廷生活,于無可奈何時,想起一位東方朔,他是漢武帝的近身紅人,希望他能幫助說句話。她把事情告訴東方朔后,東方朔安慰她兌:“當你向皇上辭行的時候,只回頭看皇上兩次,我就有辦法了。”
這天,軋娘叩別武帝下殿,滿眼淚水,頻頻回頭向武帝看幾次。東方朔乘機大聲說:‘乳娘,你快走吧!皇上現在用不著你喂奶了,還擔心什么呢?“
漢武帝一聽此話,如著雷一樣,感到什分難過,想起自己是吃她的乳水長大的,她又沒犯什么大錯,就立刻收回成命,留乳娘繼續住在宮里。
明憲宗時,太監汪直弄權,氣焰不可一世,私興大獄無惡不作。手下的兩名爪牙叫王越與陳城,分踞文武要津,朋比為*,弄得朝政B4>,大臣敢怒而不敢言,憲宗猶蒙在鼓里。
時有一位太監,名叫阿丑,其人多才多藝,言語恢諧,富正義感,很得憲宗喜愛,他經常在官里演戲。
有一次,憲宗叫演戲娛樂,阿丑演了一出“醉酒‘他一出場,就左斜右傾地作醉灑狀。胡言亂語,罵人,妙語連殊,恢諧百出。另一扮路人的出場,向阿丑作一怪狀,忽然大喝。
“大官出巡,肅靜回避吁以為會把阿丑嚇跑。阿衛毫無感覺,似聾子送擯,不肅靜也不回避,還指東劃西地罵:”什么大官小官,黑貓白貓,你行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老爺在此飲酒,你還不繞道滾蛋g“旁人設法,把頭皮抓了抓,再想辦法,又大聲喝”圣上駕到!“
阿丑依然不動,繼續喃喃醉語:“圣上還在睡夢中糊!圣上比我還醉”
兩次嚇他不倒,旁人有點急,忽又眉頭—來,再一聲大叫:“汪太監駕到廠面露驚惶,撲通一聲俯伏在地上,口稱罪吁。
旁人得意了,哈哈大笑起來,阿丑抬頭一望,原來被人玩弄了,乃袖子一拂,爬了起來,罵一聲“呸!混蛋!‘,旁人間他:”阿丑,我剛才叫圣上駕到,你毫不害怕,為什么一聽見‘汪太監’就怕得要死,趴在地上呢?
阿丑即答:“我只知有一位汪太監,哪里知有皇上其人?”
憲宗看到這里,很不高興,繼而一想,覺得阿丑的話里有話,從此便開始對汪直注意起來,漸漸對他疏遠。至第二次憲宗又要看戲的時候,阿衛這回卻演起武夫來了,于持雙斧,在舞臺上耍廠一輪功夫,繼唱其霸腔:“本英雄汪某是也,東拉西搶,橫行天下,戰無不勝,貪無不得,全家這兩把板斧,好不厲害也。左手一揚,日月無光,右手一揮,人頭落地。管它血流成河,本英雄正好中流擊節;什么尸骸遍野,正好核渠賦詩。——“他在臺上如此這般耀武揚威,那扮演的旁人,拍掌叫好一番之后,插嘴問他:“汪勇士,你說這雙斧如何了不得,不得了,究竟這兩個家伙叫什么名字?”阿丑答唱:“兩個活寶是冤家,殺人放火天怕他,朋比為*誰敢問,橫行霸道問你怕不怕?此家伙王越陳城是也[“
憲宗雖然看得好笑。繡止疏奏勁汗直的時候,將其黨羽打盡。心里卻更加透亮。終于到御史徐即下決心把汪直流放邊疆,一網打盡。(中國策劃總網|策劃書|策劃網轉載須知:本網文章可以任意轉載,但轉載時請務必以超鏈接形式標明文章原始出處http://www.ceeh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