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時候才能登上月球?估計國人都很著急這個事情。12月10日,在央視新聞《今日環球》欄目播放的一條報道上,龍樂豪院士給出了時間,新一代載人火箭2026年前后首飛,2030年之前開始載人登月。
按說這個時間已經不慢了,也就是再用4年左右新一代載人火箭首飛,9年之內將可以實現載人登月,然而網友們在看到了這個時間之后,紛紛表示太慢了,很顯然,大家早都已經等不及了。
相比美國的載人登月計劃,這個時間確實有點慢。眼瞅著美國宇航局表示要在2024年之前“重返月球”,馬斯克更是早就瞄準了登陸月球和登陸火星,重型獵鷹火箭已改進一下就具有登月能力,星艦就更不用說了,一旦技術成熟,登月將變得簡單。我們不能比它們落后太多??!
我國的新一代載人飛船已經于2020年5月份成功進行了首次試驗,這款飛船被認為將來會主要是用于載人登月,所以目前所缺的就是新一代的載人運載火箭了。而所謂的新一代載人火箭,實際上就是網友們經常討論的921火箭,它的代號為CZ-5DY,是一種新型的大火箭,但是從它的代號來看其實它就是長征五號的載人登月版,CZ-5代號的意思就是長征五號,后面的“DY”兩個字母代表的是“登月”兩個漢字,所以它也是從長征五號火箭上發展出來的一種新型火箭。
然而這款火箭的構型和目前的長征五號的構型又完全不同,除了直徑都是5米以外,其他幾乎沒有相同的地方,就連所使用的發動機也不同,CZ-5DY使用的是新研發的YF100發動機,一級火箭的安排更不相同,長征五號是直徑5米芯級火箭加4個直徑3.35米的助推器,而921火箭則相當于是采用了三個5米芯級火箭CBC并聯的方式,每個芯級火箭有7臺YF100發動機。
CZ-5DY火箭箭體也高達90米,比長征五號高出33米,起飛質量約2211噸,運載能力是長征五號基本版的三倍左右,近地軌道最大運載能力為70噸,地球同步軌道運載能力最大為32噸,奔月軌道運載能力最大為25噸,目前世界排名第一的馬斯克SpaceX公司的重型獵鷹火箭的運載能力(近地軌道運載能力最大63.8噸,地球同步軌道運載能力最大為26.7噸)還要略大一些。
這款大火箭將承載著我國載人航天登陸月球的重任,由于需要把航天員送到環月軌道上,所以不單需要推力大,而且要安全系數高。但龍樂豪院士表示“這個都是現成的一些成熟的技術,相信研制進度會比較快,2026年前后就要開始首次飛行了”,那么既然都是成熟的技術,為何還要等4年呢?推測這里所講的2026年前后是個保守估計,新一代載人火箭在2026年前首飛的可能性更大,但具體能提前多長時間還未知。
既然新一代載人火箭于2026年首飛,經過最多4年的發射試驗和技術驗證,2030年以前具有載人奔月的能力是不在話下的,一款火箭的試飛到技術成熟,中間不出意外的話也是需要2~5年的時間的,因此龍樂豪院士稱“2030年以前應該是沒有什么意外的話,應該是要到月球去送人了”,這里龍院士說的是2030年以前,因此2030年應該也是個保守估計,不出意外的情況下,我國的載人登月或用不了9年。
大家還都知道我國還有另一款更大的超重型火箭長征九號,龍樂豪院士等航天專家也表示過這款火箭或在2028年前首飛,這款火箭基本版就高達103米,芯級箭體直徑9.5米級、近地軌道運載能力50~140噸、奔月轉移軌道運載能力15~50噸、奔火轉移軌道運載能力12~44噸。不過今年6月份龍院士又提出了一種構型更簡單,但推力和運力更大的新型長征九號,高度達108米,芯級直徑達10.5米,說明我國火箭的構型也在不斷進化中。
↑長征五號(左)與長征九號(右)的大小對比
未來長征九號將執行我國近地軌道大型航天器發射、載人登月、載人登火、火星采樣返回,乃至探索更遠的行星等航天任務。
參考資料:
《央視新聞·今日環球》欄目12月10日報道《龍樂豪院士:921新型載人火箭2026年前后首飛,2030年前沒有意外的話就載人登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