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印象中,水稻是喜歡在水中生長的莊稼,相對于其他植物來說,水稻喜歡炎熱濕潤的環境,如水稻插秧基本都需要插在水田中,所以水稻都是需要水的,這種農作物幾乎和沙漠無緣,然而我國第八大沙漠——烏蘭布和沙漠正在種植水稻,還多達5200畝,這是怎么回事呢?
烏蘭布和沙漠地處內蒙古自治區西部巴彥淖爾市和阿拉善盟境內,面積約1萬平方公里,合1500萬畝(約430萬畝位于巴彥淖爾市磴口縣),近些年來,這個沙漠經過綜合性治理改造,已經有大面積的沙漠重新覆蓋植被或成為良田,就像毛烏素沙漠、庫布齊沙漠等的沙漠化改造一樣,體現了我國在改造沙漠方面取得的成就。
媒體報道稱烏蘭布和沙漠正在試種5200畝旱稻,在巴彥淖爾市磴口縣的沙金套海蘇木巴音寶力格嘎查的沙地上,十多臺大型播種機連續作業,依次完成埋壓滴灌管、播撒種子、覆土掩蓋等工序,為稻谷的生長做好準備工作。
據烏蘭布和沙漠旱稻種植項目負責人魏智恒介紹,他們將采用精準耕作技術在烏蘭布和沙漠中播種5200畝水稻,5月26日開始,利用機械化、集約化作業和水肥一體滴灌方式澆灌,將于6月中旬完成播種工作,之后將按照有機水稻標準進行田間管理。
那么為什么要在烏蘭布和沙漠中種水稻呢?實際上除了干旱之外,烏蘭布和沙漠的種植條件還是很不錯的,這里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環境無污染,都為種植水稻提供了有利條件。沙漠中種水稻另一個好處是可以在防沙固沙,既改造了沙漠,又可收獲優質大米,去年的試種就獲得成功,烏蘭布和沙漠稻米飄香,可謂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三贏”效果。
而且需要指出的是這片沙漠中種植的水稻實為旱稻,又叫陸稻。它是水稻在無水層的旱地條件下長期演變生成的一種獨特的水稻品種。已經適應在旱地栽培,但也能在水田種植,這種水稻耐旱、耐熱,吸水力強,在我國南北水稻區均有分布,但產量略低于水稻。
旱稻生長過程中對水的需求相對較少,而烏蘭布和沙漠中種植的旱稻,采用的又是非常節水的滴灌技術,將肥料溶于水中滴灌到植物的根部,可以做到水資源的最大化利用,這種技術使得在沙漠中種植水稻也成為了現實,沙漠變良田也不再是夢,而是已經夢想成真了!
參考資料:
《新華社客戶端》6月10日文章《中國第八大沙漠試種旱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