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里的愛新覺羅·載灃,有著他爹醇親王奕譞的怯懦!還有著他哥光緒皇帝載湉的平庸!更有難能可貴的自知之明以及明辨是非的愛國情懷!
從1909年到1911年,這三年,載灃成為清朝真正的主宰——攝政王,真正的皇父攝政王!
可誰也沒想到,他干了三年,把將近三百年(296年【從努爾哈赤金朝算起】,276年【從皇太極改國號清朝算起】)給整沒了。
你更想不到的是,他這一生退休了兩回,第一次退休是說著抱娃沒抱多久就回去了,第二次退休就真正的是“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春夏與秋冬”了。過得可是那陶淵明“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門可羅雀生活了。
1908年的冬天,載灃喜憂參半。11月14日,他大哥光緒皇帝駕崩了,他認為是袁世凱干的,恨死袁世凱了。11月15日,他大姨慈禧皇太后也駕崩了。他大姨慈禧雖然對他大哥不好,但對他一家還是不錯的。在光緒皇帝彌留之際,最初大家商量著讓載灃繼位,國有長君,社稷之福嘛!可老太太慈禧不同意,但載灃也不難受,誰叫“搶”自己皇位的是自己的兒子呢?慈禧欽定醇親王載灃的長子溥儀成為新皇帝。
12月2日,溥儀繼位,誰知道以后的2月12日是什么日子嗎?
不過,慈禧卻是有點壞,讓載灃的兒子繼位,又讓自己的侄女掌握大局。他這是讓皇帝的親爸爸載灃和“親爸爸”隆裕相互制衡的!太后隆裕是個老實人,也不愿意操太多的心,就載灃操心國事了。
在1909年,光緒年號一改成宣統,載灃這個皇帝的老爸,就被大清皇太后隆裕任命為攝政王。載灃這個攝政王一上任,第一件事就是為大哥報仇,人袁世凱腿腳好好的,載灃非要說袁世凱腿腳有問題。袁世凱就這樣被剝奪了一切權力,灰溜溜地回家了。大權在握的攝政王此事意氣風發,他要振興中華。
26歲的載灃發現當個王爺很輕松,可要當個攝政王就太難了。
軍國大事太多太雜,革命黨由原來的蠢蠢欲動變成了時不時地就來一場意想不到的暴動。到了1910年4月23日,載灃的小命還差點栽到小他不到三月的汪精衛(原名汪兆銘)手里。
汪精衛隨后被捕,還留下了“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的豪邁。載灃聽了川島芳子的老爸肅親王善耆的意見(善耆采納了其家庭教師程家檉【真實身份是革命黨】的意見),為了表現大度和招撫革命黨,只是將汪精衛囚禁了起來。
可載灃發現自己的招撫沒有用,而依靠北洋去平叛革命黨又不太順手。轉眼一年多過去,武昌起義爆發。那是1911年10月10日,載灃發現越平越叛,而且還有省份紛紛獨立了。載灃慌了,隆裕也慌了,北洋是袁世凱締造的,眼下也只能靠袁世凱了。盡管載灃知道,把袁世凱請來很難,請來之后自己更難,甚至國家會陷入萬劫不復,但袁世凱是唯一的稻草。
送神容易,請神難。載灃請袁世凱,袁世凱直接說腿腳還沒好呢!王爺,您再等等。載灃則表示,只要你能帶兵工作,一切好商量,袁世凱就給載灃提了六條要求,載灃、隆裕也只能答應。
答應了這六條,袁世凱不僅“胡漢三回來了”,而且牢牢地控制住了大清朝!
袁世凱回來了,載灃卻被早退了。攝政王載灃退休真的很早,只有29歲。載灃在退休的那刻,無奈而又如釋重負地說,終于可以回家抱孩子了。當然,他所抱的肯定是溥儀的弟弟妹妹們,比如溥杰,韞媖、韞龢他們!
載灃、隆裕放棄了一切,可沒想到袁世凱拿了人家的錢,要了人家的權,卻更讓弟兄們不好好平叛了。不僅如此,還讓段祺瑞等人兵諫,要求皇帝遜位,結束清朝。袁世凱掐住了清朝的脖子,載灃退休有勁使不上,隆裕一個婦道人家,只能哭哭啼啼!袁世凱則惺惺作態,陪著太后哭,然后皇帝、大臣們一起哭。
1912年2月12日,是載灃的陽歷生日。這一天,袁世凱、孫中山、隆裕、溥儀給了他一個生日禮物——退位,從此清朝滅亡!汪精衛自由了!載灃倒沒哭哭啼啼,心里雖然難受,但表面釋然,給人一種“如此江山,與我何干”的感覺。不過,老實說,盡管他們不情愿,但一個下野的攝政王,在面對清朝滅亡時,能怎么說呢?好在,退位保富貴,退位保平安,他也知足。
1912年孫中山,這個下野的臨時大總統拜訪了退位的皇太后隆裕,也拜訪了退位的攝政王,退位的醇親王載灃。
孫中山在隆裕那里受到的一定的怨氣和不滿以及無奈,到了載灃這里,兩人聊天比較融洽。據說,載灃見到孫中山還有點緊張。孫中山一見載灃就贊賞他擁護共和,先國后家,深明大義,遜位后不搞小動作,以后將大有前途。孫中山還特地贈送他一張照片,上書“醇親王惠存,孫文贈。”載灃更是斬釘截鐵地表示“我擁護民國,大勢所趨,感謝民國政府對我們的照顧。”
載灃說得不錯,但他還是食言了。1916年,當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凱氣絕身亡。老袁死后,北洋各方爭權奪勢。1917年6月14日,忠于前清的北洋一支辮子軍張勛,趁機入京,說好“調停”的,結果讓溥儀復辟。還讓黎元洪簽署“黎元洪奏請歸還國政”,黎元洪跑了。當時李大釗、魯迅都紛紛反對復辟,孫中山更是痛批這逆天悖民的復辟行徑,失敗就是個時間問題。
在復辟活動中康有為、楊度、萬繩軾等人都來了,作為皇帝的親爹載灃,雖然不看好,但還是來了。畢竟隆裕去世了(1913年),當家又能說事的,且有一定威望的也就是他了。
當時端康太妃接了隆裕太后的班,她也覺得民國對他們不錯,你這一鬧騰,到時候別弄丟了。載灃直接提出,牛逼如袁世凱,一稱帝不照樣在唾罵中郁郁而終嘛!可見載灃雖然平庸、膽小,卻也清醒。
不過,載灃畢竟沒有主見,康有為一通伶牙俐齒,載灃也就半信半疑地被牽著鼻子走了。任命了文武百官,像任命北洋之龍王士珍為內閣議政大臣、郵傳部尚書詹天佑、弼德院副院長徐世昌等,都清朝的一廂情愿。
讓載灃驚訝的是僅僅12天后,溥儀就又退位了,34歲的他再次由攝政王退休。這次退休,他是徹底與政治絕緣了。他再也不相信什么復辟,因為他知道清朝早已大勢已去,所謂的復辟復國都是作死,不會有好結果的。載灃萬萬沒想到,七年后北洋軍閥混戰,馮玉祥將軍一入京,就搞徹底反封革命了。馮玉祥是對溥儀復辟的嚴重不滿,而且還為了進一步避免再次復辟,在炮聲陣陣中嚇跑了溥儀和他的遺老遺少們。
溥儀先是住在老爸載灃的王府,載灃為了兒子,也是找了好多人,說了好多好話,目的就是再回紫禁城,讓兒子繼續做紫禁城里的皇帝,可一點用都沒。溥儀對載灃的“天真”很失望,他決定住入日本公使館(大使館)。對于溥儀和遺老遺少投靠日本人,載灃非常生氣。
他覺得,他雖然是皇帝他爹,但他畢竟還是臣,只能諫言和勸說,別的也沒什么辦法。溥儀覺得載灃軟弱無能,胸無大志,安于現狀,而載灃則覺得溥儀跟日本人走得太近,不僅不會復辟復國而且還會給他們乃至整個家族甚至國家帶來災難。他始終認為,日本人不可靠,不能為了所謂的大業而成為日本人的工具,成為遭人唾罵的漢奸。
溥儀就是不聽,他所能做的,也就是管好自己,管好自己身邊的親人。九一八事變后,張作霖的兒子張學良不做抵抗退回關內,溥儀在日本的支持下建立了偽滿(先是偽滿洲國,后是偽滿洲帝國),成為執政乃至皇帝。
溥儀就邀請時而在北京、時而在天津的載灃和他一起建設偽滿洲帝國。載灃倒是想兒子了,去東北看了看他的偽滿皇帝兒子,住了月把硬是回去了。溥儀讓他當官,建設東北,他讓溥儀別再折騰,別跟日本混,跟他回家做普通老百姓。誰也說服不了誰,載灃說什么都要回家,溥儀攔不住他,索性不攔他。
載灃就回到自己的王府,每次過著“照例”的生活,溜溜鳥、沖沖龍溝、養養花,看看書,玩玩西洋玩物兒,跟妻兒一起過著田園般的地主生活。瀟灑而愜意地過著,但他不知道他的兒子卻成為了戰犯。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戰敗投降。溥儀想跑被蘇聯俘虜,1950年7月30日溥儀作為戰犯回國。這時的載灃聽說這些,反而有些釋然,這個愛折騰的兒子,總算消停了,只希望他能活著就好。
也許是為兒子贖罪,也許是缺錢花,也許是為了愛國,在1950年載灃決定把王府賣給國立高級工業學校。然后,將房款一分為二,一半自己買房住,一半讓八個子女買房住。1951年2月3日,經歷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的載灃因病去世,享年68歲。
總而言之的總結,清朝的亡國,跟載灃擔心怕事、平庸無能、優柔寡斷、毫無主見有關,載灃卻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幾斤幾兩,更知道社會發展大勢,在國家局勢頭腦清醒。他沒有妄想,更沒有瘋狂,他活得簡單、快樂、瀟灑、健康!而這就夠了!
雖然載灃的一生就像一支垃圾股,高開低收,但正是他有自知之明。不僅股票沒有退市,還很好地保留股票成本價呢。而這才是他的大智慧吧!比起他兒子被人利用的小聰明,不知高明多少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