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市農業局2015年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和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改革工作匯報
(2015年2月28日)
一、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改革工作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改革工作我市始于2014年開展,21個鄉鎮率先試點,田東縣作為整縣推進,其余11個縣(區)各選1個鄉(鎮)試點;2015年全市擴大試點至51個鄉(鎮),新增田陽縣整縣推進,其余10個縣(市、區)各新增2個鄉(鎮)試點。試點工作涉及國土二調面積2829834畝,牽動673個村9699個村民小組。至2015年底,屬2014年確權試點的21個鄉鎮任務, 11個縣(市、區)20個鄉鎮可發證率均達100%,只有德保縣1個鄉鎮可發證率達99.3%; 2015年30個鄉鎮的試點工作已完成摸底調查達99.9%。主要措施:
(一)組織領導到位。百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工作,成立了由市委書記市長為組長、市委副書記副市長為副組長、各縣(區)書記縣長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制定了《百色市2014年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頒證試點工作方案》、《百色市2015年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頒證試點工作方案》,市、縣(區)、試點鄉鎮分別設立專門工作機構,充實工作人員。各縣(區)還從縣直部門和非試點鄉鎮抽調人員組成確權工作隊進駐試點鄉(鎮)開展工作,形成了市、縣、鄉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
(二)宣傳培訓到位。全市共印發政策解答小冊子及致農戶的一封信33萬份,逐級開展培訓1100多期,培訓試點鄉基層干部和農戶9.5萬人次。
(三)摸底調查到位。各縣(市、區)、各試點鄉鎮組織工作隊逐村逐戶摸底調查,將發包方、承包戶、承包地塊等信息認真核對確認,查缺補漏,健全完善二輪延包合同,為確權工作順利推進打下堅實基礎。
(四)經費落實到位。各級財政共籌措經費2836.8萬元,及時按進度將經費撥付到試點鄉(鎮)和相關工作部門,保障確權試點工作順利推進。
(五)技術支持到位。各縣(市、區)加強招投標工作,精心組織對專業技術公司的考察,把公司的資質、實力、技術水平、業績等設計作為為招投標引進條件。目前全市有專業技術人員500余人從事測繪技術服務工作。
(六)督查考評到位。一是全市實行專項督查反饋制度。市委市政府定期對各縣(區)試點工作開展督查,形成督查反饋意見,由市委副書記致函各縣(區)書記、縣長,并對進度偏慢、工作不得力縣的主要領導進行約談,市農業局根據核查發現的問題召集全市各縣(區)農業局長、經管站長召開專題會議,布置落實專項整改,強力督促工作落實。二是實行旬報制度。每月份10、20、30號,各試點鄉鎮上報工作進度到市確權辦,由市確權辦整理審核分析,形成分析報表和進度排名,送市四家班子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和分管副秘書長、各縣(區)書記和縣長、市委改革辦,營造全市各級領導相關部門了解重視支持確權工作的良好局面。三是實行專項匯報制度。各縣(區)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定期深入試點鄉(鎮)聽取專門匯報,加大督查指導幫助支持力度,幫助鎮、村、組解決具體問題,及時糾正工作中不講質量、敷衍應付等不良現象。四是將確權試點工作列入年度績效考評。
二、推動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改革工作
(一)推動農村土地經營權規范流轉。
推動農村土地經營權規范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2015年全市承包耕地流轉52.4萬畝,占承包耕地總面積的17.3%,同比增6個百分點。50畝以上連片流轉的規模達38.6萬畝,占總流轉73.6%。在一些鎮村,如田東縣平馬鎮四平村季節性流轉60%以上的耕地。
(二)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上新水平
1.大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開展第十批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認定,認定19家市級重點龍頭企業,全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達到99家;組織評審、推薦8家申報自治區重點龍頭企業;指導企業建立“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經營模式,發展訂單農業,建立二次分配、股份合作等利益聯結機制;積極推動“阿里巴巴·百色產業帶”和淘寶·特色中國百色館電商平臺建設,組織宣傳發動龍頭企業入駐特色中國百色館開展網上熱銷。
2.加快發展農民合作社。至2015年12月,新增農民合作社569家,累計達到2224家,合作社成員58510個,帶動非成員農戶133173戶。有15家全國示范合作社,46家自治區示范社。
3.積極發展家庭農場。 通過鼓勵工商登記、加強分類指導、加大扶持培育等措施積極發展家庭農場。至2015年12月,在工商部門注冊的家庭農場新增110個,累計達到202個。
三、存在的問題
(一)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工作取得了階段性的進展,但工作任務仍然艱巨,難點和問題仍然突出。存在如下問題:
1.國家和自治區對試點工作每畝的補助工作經費30元(25+5)過少,增大了縣級財政的負擔壓力。
2.我市有兩個與越南交界的邊境縣(市),不能采取航拍作業模式而采取實測模式,增加了作業成本。
3.我市未能共享自治區國土資源部門航拍的成果福利,以至于部分地方推進試點工作進度過慢。
(二)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力度還不夠強,深入縣(市、區)鄉(鎮)村屯指導服務力度還不夠大,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調研還不夠深,基層農村經營管理工作體制機制不夠健全,農經工作隊伍老化等。
四、2016年工作思路
(一)繼續強力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改革工作。
按自治區在2018年底全面完成全區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改革工作的任務倒排,2016年要再擴大36個鄉鎮實施農地確權頒證工作。
1.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強化縣鄉兩級主體責任,建立健全黨委、政府統一領導、部門密切配合、群眾廣泛參與的工作機制,進一步理清思路,精心策劃,強化措施,從人力、物力、財力上予以足夠保障,扎實推進確權后續工作。
2.加強檔案管理。各縣(市、區)加強確權檔案工作的領導,落實檔案管理工作責任,強化措施,把確權檔案管理貫穿在確權試點工作的始終,確保檔案管理與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同步推進,做到確權檔案資料歸檔齊全、完整、準確、規范。
3.加強督查驗收。將確權工作納入當地黨委、政府的督查事項,加強督查,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整改。
4.加強績效考評。將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工作繼續列入對各縣(市、區)的績效考評,以考評來強化確權試點工作推進。
(二)深化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改革工作
1、加強農業產業化工作指導。加強對農業產業化發展新情況、新問題的調查研究,深入了解龍頭企業面臨的困難問題,及時研判農業產業化發展形勢,為宏觀決策和龍頭企業提供服務。完善農業產業化扶持政策。培育扶持發展壯大一批重點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一村一品”專業村鎮,扶持培育打造一批百色區域品牌。強化合作社指導服務。加強合作社人才培養,提高合作社帶頭人合作創業意識和經營管理水平。抓好示范社、示范家庭農場創建工作,指導推動合作社聯社發展,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走向強強聯合抱團取暖,探索家庭合作農場試點。積極發展電商平臺,引導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利用電商平臺拓展市場,打開銷路,創造效益。
2.加強土地流轉管理和服務。
一是引導農戶按照依法自愿有償原則,規范有序地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逐步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二是加快健全完善土地流轉服務體系,建立有形市場和信息服務網絡,構建起市、區縣、鄉鎮、村四級工作和服務平臺。推行土地流轉掛鉤服務制度,實行各級領導和干部分片定點,責任落實到人的工作責任制。三是加強土地流轉配套項目管理。積極為土地規模流轉爭取配套扶持項目,如沃土工程、土地整理、測土配方施肥、標準糧田建設、新農村建設項目等,努力實現土地規模流轉與扶持項目建設的互促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