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對你說:'媽媽,我不想去上學。'你會如何應對呢?
當孩子開始裝病咳嗽,將書本作業隨意丟棄甚至撕毀,亦或是無故曠課公然頂撞老師,這時家長們又該怎么辦呢?
教育孩子一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有著厭學情緒的孩子,父母教育起來也是頗為無奈。
對于孩子不愛學習,家長們肯定會經常疑惑:'這孩子怎么就這么不開竅呢?'、'怎么就這么貪玩?'
但是很少有家長會去思考:'孩子為什么不愛讀書?'、'我能從哪些方面影響他?'
1、 考試的壓力無法得到釋放
考試是衡量學生在這一階段學習效果的重要工具。
雖然說考試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孩子學習,但是如果家長沒能很好地掌握這種壓力,就會讓孩子因為壓力過大而自暴自棄,產生厭學情緒。
2、 孩子不了解學習的最終目的
其實孩子厭學和父母實行的獎罰制度也有著很大的關系,這種做法會從小給孩子灌輸錯誤的人生觀。
要知道知識并不能用獎罰來衡量的,如果因為考得不好就沒有獎勵,只會讓孩子喪失學習的興趣。
對于那些學習成績好的孩子來說,他們也不明白自己為什么要學習。
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感受不到知識帶給自己的變化,只要遇到點挫折就容易厭學,甚至考不好的時候也不敢回家。
當孩子出現不想學習的想法時,相信大多數的家長都會大聲斥責,但是這樣做一點效果都沒有,反而會讓孩子越來越厭惡學習,家長要做的是要接受孩子的厭學情緒,同時讓孩子知道讀書的重要性,提升孩子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前段時間,《窮富翁大作戰》又重新出現在人們眼前,這部香港十多年前拍攝的紀實片,今天看起來仍不過時,甚至還有非常多的感觸。
這部真人紀實片邀請了一些社會精英,如上市公司CEO、富二代、律師等,通過節目,在一周的時間里,去體驗流浪漢、環衛工人等底層生活。
幾乎所有精英在體驗之前,都持有一種盲目的自信。
他們認為自己即便是落入底層,也可以通過能力、智慧改變命運,然而,當他們真正身處底層時,才真切感受到資源匱乏的殘酷性。
比如影片中Eric是個商人,他擅長品酒,熱愛打高爾夫,在接受挑戰前還曾站在甲板上說:'越要學習如何追求,越追求,世界越大'。
結果他只嘗試了5天流浪者的生活,在5天里,他露宿街頭、努力打工,只為自己有錢能夠果腹。
最后他說出:'無法擺脫,因為根本無法休息,沒有能量去脫離這環境。即使有機會,可能也沒信心去爭取。'
在清華教授看來,個人的天賦有所差異,但是通向成功的特質卻有共同點,不是付出就有回報,也不是努力就有出路,更不是有斗志就能改變命運。
唯有讀書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改變自己的階層。
如果你說自己努力,那么流水線上的工人比誰都努力。
工廠里的工人他們是白天黑夜的工作,當一個同樣的動作要重復一天、一個月、一年兩年甚至一輩子的時候你想象是多么可怕。
但他們為什么會來到這里工作呢,因為他們小時候也像你一樣不想學習,還有的是想讀書可是家里條件不允許,他們不會打電腦也不會寫文案,所以只能來工廠,拿著微薄的收入卻那么辛苦。
跟這些比起來,讀書的苦算什么呢?
是的,職業沒有尊卑貴賤,學歷也不能代表一切,但是通過學習掌握了技能,在不同的職業上,你能獲得的成就感是不一樣的。
就像龍應臺對兒子說的:努力學習,并不是要你一定要高薪厚祿,而是希望你將來有更多選擇的自由,而不是被迫謀生。
如果孩子不想學習,不妨帶他們去落后山區走走。
在那里,沒有寬敞明亮的教室,有的只是破舊漏風的危房;沒有先進繁多的儀器,有的只是簡陋破舊的教具;沒有私家轎車的接送,有的只是艱難長途的跋涉。
可即便如此,山里的孩子依舊每天提早到校,按時完成作業,渴望能再多學一點......
這個世界是不公平的,別人求而不得、渴望翻身的唯一希望,而你卻能輕易得到!
試問,山里的孩子哪怕條件惡劣也始終堅持求學,你又有什么理由懈怠和放棄呢?
在如今,高學歷對一個人的發展究竟有多重要?
微博上有一個二本的學生說,找工作時去參加一家名企的招聘會,沒想到發言人第一句話就是:'本次我們招聘的對象是985、211的學生,非985、211的學生可以離場了,不想耽誤大家的時間。'
你瞧,沒有高學歷,連入場通行證都沒有。
學歷就是一張優先通行證,讓孩子有機會選擇不同的入口,并且被準許進入。
如果孩子不想讀書,不妨帶他去招聘市場轉一轉,在這里,孩子可以直觀感受到讀書的重要性。
董仲蠡曾在演講中發出了這樣的聲音:'讀書無用論造就了這個社會浮躁的狀態,然而什么都可以浮躁,唯獨教育不可以!'
我已經吃過了讀書的苦,所以我不想讓我的孩子未來面對社會時也感到無力,在一次家長會上,老師向我推薦了這套書——《青少年成長勵志系列》。
這套書我買回家后,孩子非常高興,每天做完家庭作業后總是拿出來翻一翻,看到孩子一點一滴的變化,我感觸頗深,之前所有的辛苦都沒有白費。
在這里,我也將這套書推薦給你們,因為值得!
這是孩子不可多得的校園勵志課外讀物,能幫助孩子自我管理,戰勝懶惰,養成堅強獨立的性格,塑造出最好的自己。
書中沒有講一些空泛的大道理,只是通過最實際最質樸的故事告訴孩子一個簡單而深刻的道理——為你自己讀書。
圖文并茂的編排讓孩子們興趣盎然,也增加了書中主人公的立體形象,讓孩子在閱讀時更沉浸其中。
而且在每一個小故事背后,都有一個成長箴言,孩子在讀后也能有所思有所獲,進而養成良好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