冊
「聊生活,聊經(jīng)典,愛天地,愛人生」
孫悟空:沒有悟性,再多的經(jīng)歷也沒用
最近看了《西游記》的原著,在翻完最后一頁的一剎那,有一種前所未有的圓滿,也有一種前所未有的空虛,兩種感覺同時交錯在心里。
這些天來就好像跟著唐僧師徒一起經(jīng)歷了九九八十一難,一起到大雷音寺取了一趟真經(jīng)一樣。
我最初知道《西游記》源于86版的電視劇,我很喜歡其中孫悟空、唐僧、豬八戒、沙僧等人的形象,而且在看原著的時候,也基本是按照他們的形象所想象的。
不過相對來說,原著中的人物層次要更復雜、更人性、也更立體一些。
在《西游記》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孫悟空了。孫悟空除了神通廣大、嫉惡如仇、真情真性之外,還是一個悟性很強的人。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孫悟空的悟性。
01 禮貌問題
▲ 圖片來源:86版《西游記》
孫悟空在剛開始跟著唐僧的時候,天不怕地不怕,根本不知道怎么跟人交流。
他們?nèi)ト思一蛩聫R投宿,見了一百三十歲的老漢,孫悟空就說:“還是我重子重孫哩!”見到二百七十歲的觀音院老主持就說:“這還是我萬代孫兒哩。”
你想,師徒兩人到別人那兒借宿,這一開口就把天兒聊的死死的,這怎么行呢?所以在觀音院悟空再說這話的時候,唐僧就忙瞅了一眼悟空說:“謹慎說話!不要不知高低沖撞人。”
這時老院主再問孫悟空的年紀時,孫悟空就說:“不敢說。”可見師傅一說,他就低調(diào)一些了。
從那以后,除非是碰到妖精,或者碰到嫌貧愛富、不講道理的人之外,孫悟空在問路的時候,一般都比較客氣。
見到打柴的人他就叫一聲“大哥”,碰到老者就叫一聲“老公公”, 碰到老太太就叫一聲“婆婆”,碰到婦人就叫一聲“女菩薩”。
而且還會施個禮。總之只要不是妖怪,他說話都比較客氣。
02 自我介紹問題
▲ 圖片來源:86版《西游記》
孫悟空保著唐僧往前走,在收小白龍的時候,悟空和小白龍打了半天才知道,小白龍就是在取經(jīng)路上等著保唐僧的白龍馬。
菩薩一來,一切真相大白。小白龍這時就對菩薩埋怨悟空說:“他仗著有些力量,把我打敗,又罵得我閉門不敢出來,他根本就沒提一個取經(jīng)的字樣。”
悟空說:“你又沒問我姓什么叫什么,我怎么就說?”
小白龍說:“我不是問你是哪里來的潑魔?你嚷說:‘管什么哪里不哪里,只還我馬來!’你哪說出半個唐字!”
菩薩就開悟空的玩笑,然后又告訴他說:“再往前去,還有歸順的哩,要是問的時候,就先提起取經(jīng)的話來,也不用勞心,自然就拱伏了?!?/p>
聽了這個孫悟空就記著了,從那以后就先自報家門,說是東土大唐來的,往西天拜佛求經(jīng)去。
后來收沙僧的時候,因為孫悟空水里的本事有限,是豬八戒下水去打的。也是一通好打,后來才知道這是要保唐僧的沙僧。
八戒罵沙僧說:“你這膿包,怎么早不皈依,只管要跟我打?這怎么說!”孫悟空就笑著跟八戒說:“兄弟,你不要怪他,還是我們沒有說出取經(jīng)的事樣和姓名來?!?/p>
你看孫悟空不管什么事只要碰到一次,就一通百通了。
03 緊箍咒問題
▲ 圖片來源:86版《西游記》
孫悟空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唐僧念緊箍咒。一念緊箍咒,他就頭疼得厲害,痛不欲生。
后來遇到金角大王、銀角大王的時候,孫悟空看到銀角大王有個幌金繩,而且既會念“緊繩咒”,也會念“松繩咒”。
悟空就因為這個留了心,知道他頭上的緊箍,有“緊箍咒”,那肯定也有“松箍咒”。于是他在見觀音菩薩和如來佛祖的時候,就總不忘“松箍咒”的事兒。
孫悟空有次去找觀音,就說:“你念個松箍兒咒,把這個除了罷?!?/p>
后來見了如來也說:“望大慈悲,將松箍咒兒念念,退了我這頭上這個箍兒吧?!?/p>
反正自從他知道有緊繩咒、松繩咒之后,他就一心想著用松箍咒把頭上的箍兒除掉了。
04 師徒磨合問題
▲ 圖片來源:86版《西游記》
師徒四人雖然是個很棒的團隊,可是在取經(jīng)路上十幾年年,一路走走行行、朝夕相處,總是難免有勺子碰鍋沿的時候。
最初孫悟空和唐僧的主要問題集中在,孫悟空要打妖怪,可唐僧總看不出來,總把妖怪當好人。
為了這個師徒兩人鬧過好幾次別扭,孫悟空還因為這個被唐僧趕走過兩次,差點散伙。
可是后來孫悟空就學會轉(zhuǎn)變策略了。比如在遇到白毛老鼠精的時候,唐僧又認作好人,孫悟空就一改往常硬碰硬的作風,說:
“師父,既然這樣,只是這個責任,老孫卻擔不起。你要救他,我也不敢苦勸你,勸一會,你又惱了。任你去救。”
孫悟空在多次吃虧之后,也懂得一些轉(zhuǎn)圜了。當然這也跟他能力的增強,以及對除妖更有信心有關(guān)。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在幾個徒弟中,豬八戒的嘴最好使,唐僧有時就比較偏向八戒。
當初三打白骨精的時候,就是因為豬八戒的攛掇,說孫悟空濫殺無辜,唐僧才把孫悟空趕走的。
吃了這一次大虧,孫悟空可就長心眼兒了。后來他想讓豬八戒打頭陣,或者想讓豬八戒干臟活累活時,就先跟唐僧打好招呼,這樣八戒也就沒奈何了。
可見孫悟空是很懂得“吃一塹長一智”的。當然這些只是在師徒剛開始相處、剛開始磨合的時候,后來他們就好多了,幾個人也有了一定的默契。
從上面說的這幾件事上可以看出,不管是在禮貌問題、自我介紹問題、師徒磨合問題,還是緊箍咒松箍咒的問題上,孫悟空都是一通百通,極有悟性。 他可以從經(jīng)歷過的每一件事中獲得感悟,總之只要經(jīng)歷過一次,只要讓他知道,后面就一定會有改進。我想這就是所謂的悟性吧。 - End - 花絮 因為看《西游記》的原因,最近也看了不少86版電視劇的花絮。六小齡童演的孫悟空活靈活現(xiàn),很有靈氣,可是在拍攝過程中也付出了很多。 六小齡童是個近視眼,在最初拍的時候,眼光木木的,沒有神采。為了練就孫悟空的“火眼金睛”,六小齡童就白天看乒乓球,晚上看點燃的香頭,以此鍛煉眼神的靈活度。 劇組還專門養(yǎng)了一只猴子跟他同住,以此觀察猴子的習性。 在劇中天宮里的很多戲,除了吊威亞,還有很多都是踩著滑板拍的,比如跟太上老君的那場戲就是。 還有孫悟空口吐仙氣的鏡頭,是六小齡童提前吸一口煙,悶在嘴里,等導演喊“一二三,開始”,他再按劇情“口吐仙氣”,把綁在唐僧身上的繩子“解開”…… 你可能錯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