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一個燒烤店老板,為什么堅持5年多做公益尋人

這是我們講述的第389位真人故事
1年半,426個視頻。一個無心之舉竟幫走失11年的流浪老人找到親人。
從此,我一發不可收拾,由一個燒烤店老板走上幫人尋親之路。
我曾用四天時間,幫助97歲的老奶奶找到失聯70多年的女兒;幫助4歲被拐的孩子,找到失聯33年的媽媽……
感動于一幕幕的久別重逢,不免悲從心來,我卻再也見不到自己的母親。
我叫甘彪,1986年出生的四川人。
(我是尋人志愿者甘彪)
01
我出生在四川廣安鄰水縣石永鎮李子溝村。小時候,父親常年在廣東打工,母親又體弱多病干不了重活。
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我從小就很獨立,洗衣、做飯、照顧小2歲的弟弟都不在話下。
雖然父親忙于掙錢,回家時間較少,但有爺爺、奶奶在身邊一直陪伴和愛護我們,卻也彌補了這一缺憾。
爺爺、奶奶都是樸實善良的農村人,經常竭盡全力去幫助村子里比自己條件差的人。日子雖然艱苦,但我的內心卻很溫暖。
(我的成長離不開爺爺奶奶的教育)
小時候,常見到外地逃荒過來的人拿著飯碗上門乞討,爺爺奶奶每次都大方地把家里的飯菜盛給討飯的人。
有一次,我忍不住問爺爺,我們也沒多少吃的,為什么還要拿給別人吃?
爺爺告訴我:“他們是家里遭了難才出來乞討的,我們舉手之勞能幫就幫一下吧,誰都有遇到困難的時候,以后我們有難處,別人也會來幫助我們的”
自那以后,再有人來乞討,我就學著大人的樣子,主動給他們盛飯夾菜。
走上尋人之路后,我不禁感嘆,原來小時候,爺爺奶奶一直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我們要尊重生命,修煉善心。
而好人也有好報,爺爺奶奶現在八十多歲,身體健康,精神矍鑠,還常講故事給我聽。
(我的家鄉四川鄰水)
隨著漸漸長大,我開始認識到家里的貧窮和無奈。青春年少時,無數個夜晚,我躺在床上輾轉反側,望著屋頂稀疏的瓦片發愣。
一到雨季,屋頂就會漏雨,為了接水,地上擺滿了大大小小的盆、罐子,雨水滴滴答答,聽著也心亂如麻。
住在土坯房,最擔心的就是下大雨,生怕房子被大雨沖垮了山墻。
一到下雨天,我們一邊祈求老天爺別再下大雨了,一邊不停更換接滿水的盆和罐子。
母親常年靠藥物維持身體,父親打工掙的錢大部分給她看病買藥,已無力改善家中居住環境。
看著四處漏雨的家和身體孱弱的母親,我在心里暗暗發誓:長大后,一定努力掙錢改變貧窮,讓父母過上好日子,再也不要住土坯房里。
都說成年人的世界有太多的無奈,可未成年人的世界又何嘗不是?
(小時候我就住過這樣的土坯房子)
窘困的環境使我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凡事都想著“省錢”,就連讀書的費用也想省下。
02
當時,我和弟弟的學費是家里最大的開支。初二那年,為減輕負擔我一心想要打工掙錢補貼家里,選擇輟學。雖說“讀書能改變命運”,可現實中的窮困已使我等不及了。
2004年,我去了廣東惠州打工,先從保安做起,半年后跳槽到印刷廠,一呆就是十年。
一路從學徒做到技術骨干,工資也由最初的800元升到5000元。可有工作的地方沒有家。
每當我佇立在人群中,望著周邊如潮水涌動的人群和來往穿梭的車流,獨在異鄉的我便感到無比的孤單和落寞,時常想念母親,想念家鄉。結婚生子后,回家安居的想法更加強烈。
(2004-2014年我一直在廣東惠州打工)
2014年,我和老婆回到鄰水,從擺流動燒烤攤開始了創業之路。之所以選擇這行,一是興趣使然,二是擺攤投資較小,能承受得起。
我們騎著三輪車,哪里人多就把攤位擺哪里。火車站、步行街,都有我們的身影。
剛開始,光顧的客人很少,一天只能賣幾十塊錢,老婆好幾次想要放棄,可我覺得既然開始了就不能半途而廢。
我耐心地開導她,凡事不能太心急,萬事開頭難,能賺幾十塊錢好過一分沒有,關鍵是心態不能崩。在我的開導下,她改變心態,愿意擺下去。
(因為對餐飲感興趣而擺攤賣起了燒烤)
做飲食這一行,安全和衛生最考驗人,我一直憑良心做生意,絕不弄虛作假,讓顧客吃得安心、放心。
03
隨著光顧的人越來越多,大家口口相傳,良好的口碑也帶來了好生意。一年后,我們攢錢買了車,開上屬于自己的小車,心里特別高興。
我們堅信,夫妻同心,日子肯定能過好!
能屈能伸的是丈夫!男人的一生,要有事業支撐生命,要有擔當承擔責任,要有勇氣面對風雨,更要有愛心關愛家人。
擺攤生意雖然日漸起色,但老婆跟著我風里來雨里去,有時候還得東躲西藏,整天提心吊膽。
一想到老婆嫁過來后吃苦受累,我就于心不忍。當時燒烤攤回頭客比較多,我就在步行街租了間檔口,正式從流動擺攤轉為店鋪經營。
(這是我現在經營的燒烤店)
剛開始選擇經營燒烤店,主要是因為感興趣。可我覺得光有興趣還不夠,必須要成為行家里手才行。每年,我都自費去進修廚藝,從只會烤串到烤全羊樣樣精通。
正所謂“技多不壓身”,我還專門去學了炒菜。店里的生意逐漸穩定下來,通過幾年積累,我們又買了房子,一家四口再也不用擠在出租屋里了。
可日子剛好些,母親卻離我們而去。想到她這輩子一直被病痛折磨,沒享受過一天好日子,我就鼻子發酸,眼中含淚。
從小到大,我迫切想改變家里的貧窮,勤勤懇懇地打工、回鄉創業,時間大部分都花在掙錢上,卻忽略了對母親的陪伴,心里懊悔不已,子欲養而親不待成了我這輩子永遠的遺憾!
(我的視頻都是廚師老陳幫我拍的)
04
燒烤生意主要在晚上。白天,我常和幾個好友打籃球。有一天,我在球場外看到一個瘦弱的老人,覺得很面生,就疑惑地問身邊人。
得知,他是外地來的,已經在這邊待了很多年,平日就睡在橋洞和窩棚里。
我上下打量他一番,覺得他穿著干干凈凈,不像是一般的流浪漢。
晚上開門后,老人來店里找吃的,我炒了一大盤炒飯給他,很快就吃完了。臨走時,他把自己種的菜留下了,這讓我感到很驚訝。
街坊鄰居都說他很守規矩,平時不偷不搶,靠撿垃圾和種菜為生,也不會黏著別人要吃的。
有時還會去幫附近的牛場割草換錢買吃的,只是他不會說話。
他每次來店里,我都讓廚房單獨做一份吃的,從不讓他吃剩菜剩飯。整條街的店鋪,他就認準到我這里吃飯。
時間久了,我與他熟絡起來。他雖然不會說話,但他什么都明白,會用點頭和搖頭來回應我。
接觸久了,我已習慣每晚開店見到他,見不到時,反而有點牽掛。
(我和老陳帶著老人拍尋親視頻)
有段時間,好幾晚不見他來店里。我隱約有些擔憂,就和朋友去他住的地方找。這才知道他生病了,一個人虛弱地躺在簡陋的床上甚是凄涼,我趕緊叫來救護車送去醫院。
醫院也很人性化,得知老人的情況后,免費做了治療。
當地的居委會和救助站想送老人去養老院,但他拒絕了。于是,我和幾個朋友湊錢租了間房,置辦了些居家用品。
看著孤苦無依的老人,我心里萌發了拍視頻為老人尋親的念頭。
第一個視頻發出后沒有任何反響,但我并不氣餒,堅持發視頻。
中國人骨子里都有落葉歸根的情結。
有一次我問老人,如果找不到親人,以后你去世了怎么辦,他指著自己種菜的菜地,許久擠出一個“埋”字。我聽后心里很不是滋味,更加堅定繼續幫他尋親的決心。
堅持一年半,發了426條短視頻,終于看到了希望。
一天,老人侄女在網上看到視頻后主動聯系我,并第一時間趕過來確認。原來老人原名叫彭仁德,是2008年8月從重慶梁平的家中走失的,家人也一直在尋找他的下落。
(彭仁德老人抱著多年未見的哥哥)
在外流浪11年后,彭仁德老人終于能回到闊別已久的家鄉和親人身邊。我們所有人都為他高興,也親眼見證了這久違的團聚。
認親儀式上,老人的哥哥和侄女握著我的手,不停地說著感謝的話。
十多年未見,親情卻從未消失,雙方含淚擁抱。
跟哥哥擁抱在一起,老人飽經風霜的臉上第一次露出了孩子般的笑容,那是我不曾見過的釋然和幸福,這世間沒有什么比親情更珍貴!
那一刻,我被一幕幕真情畫面感動著、震撼著,也沉浸在團聚的喜悅中,這大概就是所謂的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感覺吧!
每年我都會抽時間去看望老人,見他生活很好,我特別欣慰。而他也一直都記得我,每次見面都開心不已,拉著我不撒手。
(我與兩位老人的合影)
05
如果問我“尋親”的意義是什么?我覺得那是一種靜靜流淌在血里的牽掛。求助人僅僅憑著一種源于血緣關系的本能,去尋找千里之外都可能還在的骨肉親情。
或許失散的原因有千萬種,迷失的路線有千萬條,但回家的路只有一條,萬水千山的距離隔不斷血濃于水的親情!
第一次幫人尋親就成功,讓我備受鼓舞,同時也意識到網絡強大的傳播力,走視頻尋親是可行的。我決心幫助更多人,于是成了一名公益尋人的志愿者。
(疫情期間,做核酸檢測志愿者)
此后,幫人尋親,助力失散家庭團聚成了我經營燒烤店外最主要的事情。
聽尋親者講述與親人失散經歷時,我常常被自然流露的真情實感而感動,真切感受到他們的悲歡離合和喜怒哀樂。
當面對有尋親想法,卻又猶豫不決,瞻前顧后的求助者,我又變的理性起來。我會跟他們分析情況,鼓勵他們尋求要趁早,心動不如行動。
因為歲月不等人,很多人年事已高,猶豫彷惶可能讓親人無緣再見。
每一段尋人經背后都是一段勵志故事,不斷激勵我前行。有的人在尋親的路上一走就是許多年,思念的痛苦、漫長的等待、縹緲的希望、難掩的失望一路相伴。
但不管經歷怎樣的艱辛和曲折,他們對親人、對家的那份渴求都不曾削減。
對于我來說,尋親的過程也像是一段旅程一樣,每一次走失者與家屬的團聚,都是生命的一次延展。
在十多個尋親成功的家庭中,有一對母女失聯70年,讓人淚目!2021年的10月,鄰水縣97歲的路奶奶尋找失散多年的女兒。
她生于上世紀20年代,18歲結婚生下女兒后一直從事油煙生意。1945年抗戰結束后,她輾轉到了江蘇徹底與家人失聯。
后來,她遇見第二任丈夫并于解放后跟他來到四川鄰水生活,生下四兒一女。
(訪談抗美援朝的老兵,聽他們講述那段難忘的歲月)
她年事已高,沒有能力去安徽尋親,只能把這份牽掛深埋心底,一晃就是半個多世紀。
好在她清楚地記得安徽親人的名字和住址,提供有力的方向,編輯完尋人視頻后,我特意艾特了當地媒體。
在當地媒體地幫助下,不到4天時間,就聯系上了她已經76歲的女兒。
而路奶奶的老母親已在多年前去世,但能找到女兒,她已經很知足了。
(跨越七十五年的母女團聚,讓人感動)
隨后,她女兒和家人從安徽趕了1400多里的火車來到鄰水與母親相認。認親現場,97歲的路奶奶緊緊抱著女兒,兩位老人跨越70載的情感讓所有人動容。
人不管在什么時候,對母親的依戀,對母愛的渴望,都始終如一,進入古稀之年也不例外啊!
(兩家人終于團聚在一起)

06

不管是在網上還是現實中,尋找失蹤兒童,很多時候需要機緣巧合,甚至是網友偶然的“誤打誤撞”。
只有最廣泛發動盡可能多的人參與其中、留心留意,才可多一份勝算、多一點可能性,才可將偶然性因素轉化為必然性的收獲!
所謂念念不忘,必有回響,我始終相信堅持的力量,尋親之路更是如此!
四歲被拐,靠手繪家鄉地圖尋親成功的李景偉便是最好的例子,他的事跡在網絡上引起了很大反響。
2021年12月15日,我接到了河南37歲的李景偉求助,他清楚地記得被拐賣的過程。
在被拐的33年里,他一直記得自己身世,和家鄉的樣子。為了不使自己忘記,從小時候起,他就一遍遍地把家鄉3公里以內的地貌和家里院子的樣子畫在紙上,從未間斷。
(我和李景偉拍攝的尋親視頻)
一開始,李景偉不想出鏡,擔心被養父母看到不好。我耐心開導,建議他做好養父母思想工作,放下心理負擔。
最后,他放下心中顧慮,一共錄制發布了8個版本的尋親視頻。
視頻一經發出后,在網上引起了眾多關注,來自全國各地愛心志愿者70多人專門建立了“李景偉尋父母群”。
志愿者們通過圖片一一比對相似地形,齊心協力在網上搜集各種信息分享在群里。
(我與李景偉第一次見面就一見如故)
志愿者們反復地比對圖片,終于使尋找范圍一步步縮小。
其中一個小細節幫了大忙,我在與李景偉接觸中,驚訝地發現他在河南生活30多年,竟然聽得懂我們四川鄰水的方言,而且還知道“廣柑”指的是臍橙。
我猜測這可能是他潛意識中一直保留的鄉音,于是我斷定他的家鄉應該就在鄰水旁邊,最終將目標定位在川渝和云南的交界地帶。
經過逐個排查相似地區。
12月28日,李景偉與母親的DNA比對成功,前后一共花了13天時間,比預想的時間還短。
唯一的遺憾李景偉的父親早在幾年前因病去世了,沒有等到與兒子團聚的這一天。
2022年元旦,我和另外三名志愿者開車14個小時來到河南蘭考見證這時隔33年的團聚。
(李景偉認親現場,左一是李景偉的弟弟)
在現場,看到李景偉跪在母親跟前,與兄弟姐妹擁抱在一起。
那一刻,我深刻地感受到做尋人志愿者內心巨大的滿足,這是任何物質享受也無法比擬的幸福,是任何金錢也無法衡量的價值和意義。
現在,李景偉也成為一名尋親志愿者,他用自己尋親成功的經歷鼓舞更多在正在路上的人,用實際行動回報他人和社會的幫助。
07
2018年至今,只要有求助者找到我,我便責無旁貸。因為尋親之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現實中的客觀因素我們也要考慮。
外省和距離較遠的求助者,我不建議他們上門來找我。
因為旅途花費大,成本較高,當下的生活還是要考慮。
我會在網上遠程指導他拍視頻發給我,經常有求助者在講述經歷時候情緒奔潰,哽咽得語無倫次,一條視頻通常要經過幾遍拍攝和編輯才能成功。
(每天在店里和網上的求助者交流)
如果是鄰水周邊的求助人,他們會上門拍視頻。
如果有特殊原因來不了的,我們會親自上門去拍。
拍好視頻發出后,我們馬上會發動身邊人、志愿者以及網上全國各地的粉絲幫忙轉發擴散給更多人看到,多一個人轉發,多一個人看到,就多一點找到的希望。
用最樸實的一句話形容就是“人多力量大”,尋人更是如此。
(老家的橙子熟了)
時代在發展,尋親模式也在改進,曾經有多少人千里尋親,背著干糧,坐長途、坐火車、坐牛車、坐馬車、坐小船、坐江輪……
在小城穿梭,在大城流連,眼淚流干了,喉嚨喊啞了,干糧吃完了,最后自己變成流浪者,親人依舊蹤影渺茫。
現在,我們能借助科技的力量,通過空間定位、人臉識別、DNA比對等方式打破傳統尋人的局限性,提高效率的同時也增加了希望。
作為一名退伍軍人能發揮余熱,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力所能及地幫助別人,這是我一直堅守的初心。
這份初心,不僅是我前行的動力,也是我抵御外界一切風雨的力量。
公益尋人這條路并不是那么好走。在很短的時間內實現團聚的仍然是少數,更多時候,尋人視頻發出去就猶如石沉大海,沒有一點反應,求助者心里難免會失望難過。
此時我就要做好安撫工作,鼓勵他們振作精神,生活還是要過下去!
(我與志愿者們參與鄰水的養老院戶外活動)
幫人尋親這個行為,大部分人是支持和理解的,但也有小部分網友說我是為了出名、為了紅才這樣做,對此我一笑而之。
每天與來自全國各地的求助者、尋人志愿者、志愿組織聯系,我感覺時間都不夠用,根本沒有多余的時間和精力去關注那些質疑者。
既然當初選擇這條路,我就有強大的內心去應對外界的各種眼光。
我認為時間會驗證人心,只要無愧自己,無愧良心,走自己的路,隨別人說去吧!
這么多年,不管我做任何事,家人都全力理解和支持我,這一點,我心里非常感動,家人永遠都是我最堅實的后盾。
(我最幸福的時刻就是看到失散的家庭終于團聚)
生活中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打拐斗士”,但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反拐、尋親的“線人”。
茫茫人海,雖然找一個人不容易,可若是人海中的人們,都能成為公益尋親的一份子,那么兌現奇跡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所有看起來像奇跡的事情,只不過是有人在拼盡全力!愿所有的久別,都能重逢!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甘彪:燒烤店老板變身“尋親大哥”
讓“孫海洋”們消失
今日頭條助臺灣90歲女軍官湖南尋親成功:“臺灣和大陸是一家人”
兩年前被立墳的阿婆尚在人世 失蹤36年好心人幫她找到親人鳳凰網湖北
這條回家路,他走了整整77年......
20年,他送200多人的“靈魂”回家,故事看哭無數人......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龙县| 大同县| 巴彦县| 九寨沟县| 高唐县| 炎陵县| 沂南县| 天峻县| 湖北省| 临武县| 蚌埠市| 岑巩县| 贡山| 长岭县| 宜城市| 独山县| 山阳县| 汶上县| 大姚县| 乌鲁木齐市| 施秉县| 普定县| 吉隆县| 合阳县| 陇南市| 贡嘎县| 平远县| 海口市| 乃东县| 蕉岭县| 广东省| 灌云县| 固安县| 垣曲县| 望都县| 新绛县| 迁西县| 阳高县| 余庆县| 绍兴县| 唐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