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大清朝是咱們中國最后一個君權制的朝代。在大清結束了大明統治的江山之后,入關成為新一任的統治者。當時為了使統治地位更加牢固,消除大明遺留下來的文化,在順治二年開始頒布了剃頭令。
所謂剃頭令就是讓所有人一律剃發留辮子,清朝的統治者這樣做,實際上就是為了消除當時明朝遺留下來的文化,推廣自己的文化,也就是說要把明人過渡為清人!
所以在留發不留頭,留頭不留發這種鐵血詔令下,明人的文化徹底被切斷了。自此兩百多年,清代人都拖著一條辮子。
當然,對于前朝明人來講,辮子是大清強迫要求留,在他們心中實際上是嫌棄的。而對于大清皇族貴族來講,這跟辮子可是非常重要的,這是他們的寶貝。
因為這是他們異族文化的象征,只要一天辮子在,他們就覺得,這萬里江山依舊是姓愛新覺羅的。
時間來到期末,溥儀作為清朝最后一個皇帝。當他接過滿是瘡痍的大清江山的時候,這個萬里河山正在一步步走向崩潰的邊緣。
當時革命興起,民國成立,人民紛紛響應剪辮易服,所謂剪辮易服便是為了表明推翻腐朽的清朝之志。
可既然是為了推翻清朝,那么大清皇室怎么能夠和其他人民一樣呢?在人們通通剪辮易服之后,大清皇室依然如舊,民國政府當時好幾次發出涵照,勸導旗人剪去發辮。
但是皇室旗人都以種種借口,逃避剪辮易服,所以當時就照成了一種情況,紫禁城外是沒有辮子的世界,而紫禁城內卻依舊是辮子的世界。
當時的情況讓民國政府相當無奈,幾次催促旗人剪辮子,并沒有什么效果。這不僅讓人聯想大清當年入關后,剃發令的全面普及的速度,當然,那可是帶著鐵血手段來普及的。
民國政府能這么干嗎?那肯定是不能的!
不過雖然民國政府的話溥儀聽不進去,但是當他的英語老師莊士敦說了一句話之后,卻從而改變了溥儀心中的想法。
當時莊士敦說:時代已經徹底變了,中國拖著一條辮子真的不怎么好看!
這句話的前半句非常重要,直接讓溥儀知道了這個時代已經不再屬于清朝,就算逆時代而行,最終也改變不了什么。
所以心一狠就把自己的辮子給剪了下來,整個大清的寶貝終結到了溥儀的手中。當時在紫禁城外,一批太監聽了溥儀剪下了辮子,立馬就哭了!
因為在他們眼中,辮子相當于是大清的象征,這剪下了辮子,這大清還叫不叫大清呢?
于是也就是在溥儀剪下辮子之后,這段長達260幾年的辮子文化時代就徹底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