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的皇位繼承制度一般采取立嫡不立庶出、立長子不立幼子、立子不立女的三大原則。只要是正官皇后生的第一個兒子,不管是無知頑童、還是先天愚癡,都會被立為太子,將來繼承皇位。在中國歷史上就出現過一位先天愚癡的皇帝一一晉惠帝司馬衷。
晉武帝司馬炎
司馬衷是晉武帝司馬炎的第二個兒子。由于其兄早年天折,他便成了晉武帝實際上的長子。司馬衷天生愚鈍,呆傻而不明事理,但這仍未改變他9 歲時被立為太子的命運。
有一天,司馬衷在皇宮的御花園游 玩,見池塘中青蛙正呱呱地叫。他便抓住一位侍從的衣襟問:“青蛙是在為官家叫還是為私家叫?”侍從早已熟知如何糊弄這位傻太子,便應道:“青蛙在官家地里時便為官家叫,在百姓家的地里時,便是為私家叫。”司馬衷聽后,認為侍從言之有理,還賞了銀子給侍從。還有一次,晉武帝正在朝堂之上與大臣商議如何救助饑荒的災民,司馬衷走了進來,聽了一會兒,“嗤”地笑了:“父皇,怎么會有人餓死呢? 發大水淹了莊稼,沒有饅頭吃,就吃肉好了,這些人怎么會餓死呢? 真是一幫傻百姓。”司馬衷的這番話令朝堂上一片啞然,司馬炎只好揮揮手,叫人把這個傻太子帶走。司馬炎當然知道,如果有朝一日,把江山交給司馬衷會是什么結果,但他的楊皇后卻為了自己的親生兒子司馬衷能繼承皇位,多次以“立嫡以長不以賢”的古訓回答他,司馬炎也不想背上離經叛道的罪名。于是,他找了好幾位聲名顯赫、滿腹經綸的學士為太子太傅,他只想著名師出高徒,卻沒想到朽木不可雕! 當司馬衷年紀漸長后,司馬炎便讓自己的才人去侍奉兒子。不久,才人有孕,為司馬炎生下了孫子司馬通。
司馬衷雖然呆傻,可他的兒子卻異常聰慧,有一次宮中失火,司馬炎登樓觀看,突覺有一只小手在拉他的衣襟,他低頭一看,竟是孫子司馬通。司馬炎很驚訝地問:“你為什么拉我衣服?”年僅5 歲的司馬通機警地回答道:“夜間發生突然事故,皇爺爺貴體,應該有所防范才是,進屋吧。別讓火光照見仁君。”司馬炎先驚后喜,驚的是司馬通小小年紀,竟有如此見識,喜的是兒子雖然呆鈍,但孫子聰明伶俐,江山社稷終于有著落了。也許,正是司馬通的聰慧,才讓司馬炎下定了決心把皇位傳給司馬衷,但是司馬衷是意會不到這些的。
八王之亂
司馬炎死后的當天,32 歲的太子司馬衷登上了皇位,為晉惠帝。司馬衷并不知道坐上皇位的重要性,他一如既往地吃喝玩樂,把治理國家的大權放任他人,當然,他也沒有治理天下的意識及才干,從司馬衷登基起,天下就陷人了無序的動蕩和災難之中。大臣們紛紛投靠握有實權的皇親國戚,黨爭與內訌此起彼伏。先是太后的楊姓氏族擅權枉法,后又被賈皇后一系的勢力誅殺,就連太子司馬通也沒能逃過此劫,被賈皇后派人毒害,成了皇權交替的犧牲品。偌大的朝堂,沒有了是非曲直,沒有了黑白徑渭,這場皇室宗親的權力大戰一直打了16 年,造成幾十萬人死亡,上百萬人流離失所。大片荒蕪的土地似乎預示著西晉王朝末日將至。
當了16 年糊涂皇帝的司馬衷,當然不會知道這場浩劫與他有關。由諸王輾轉挾持,形同傀儡,受盡凌辱。在一個寒冷的冬天,他嘴里銜著一塊吃了一半的大餅,突然暴亡,終年48 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