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高考語文之古詩詞鑒賞--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

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指寫景詩或雜詩中的一般景物。抒情詩往往借助客觀事物來表達感情,這種承載主觀感情的客觀事物也是景物形象。詩中的景物主要有季節、時令、地域等景物描寫,農事、戰爭、狩獵、離別等場面描寫,以及色彩描寫等。

情與景的關系

(1)正襯關系:描寫之景與作者之情相一致,即以哀景寫哀情,以樂景寫樂情。實際詩歌寫作中,主要是哀景寫哀情。如張繼《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答題時可用術語: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以景結情

(2)反襯關系:描寫之景與作者之情不一致,即以樂景寫哀情,以哀景寫樂情。實際詩歌寫作中,主要是以樂景寫哀情。如杜甫《絕句》: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答題時可用術語:以樂景襯哀情

意象的作用

1、 渲染氣氛、奠定基調,營造意境,如《楓橋夜泊》

2、 塑造環境或背景,一般表現為多個意象組成群,為人物活動提供環境,如《尋陸鴻漸不遇》

3、 表情達意上的作用,一些傳統意象在表情達意上形成了基本固定的作用,如松梅竹菊寓高潔

4、 襯托人物節操或性格,多表現在詠物詩中,如《石灰吟》

5、 結構上的線索,貫穿始終,如《春江花月夜》

提問方式:

1、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2、請從“情”與“景”的角度賞析這首詩?/這首詩是怎樣處理情景關系的?

答題步驟:

1、描繪圖景

2、概括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明凈絢麗、幽靜沉寂、雄奇瑰麗、清新明麗、朦朧淡雅等)

3、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具體,切忌空洞。只答“表達作者哀傷之情”是不夠的,還要答出為什么而哀傷)

表述方式:

①詩中(通過 、 等意象),描繪了一幅 (一般是時令+人物+主事件,如初春麗景圖,游子思鄉圖等)畫面, (用自己的語言把畫面展開)

②營造了一種 的氛圍

③從而表達了作者 的感情

例題示范:

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絕句二首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此詩寫于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游離之后,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請簡要分析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

答案示例:第一步:這首詩通過江山、花草、燕子、鴛鴦四種意象,描繪了一幅春日麗景圖。春天陽光普照,田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正繁忙地筑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

第二步:營造了一種春意融融,明凈絢麗的氛圍

第三步:表現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后,愉悅閑適的心境。

課堂演練

1、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吳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補之

曉路雨蕭蕭,江鄉葉正飄。

天寒雁聲急,歲晚客程遙。

鳥避征帆卻,魚驚蕩槳跳。

孤舟宿何許?霜月系楓橋。

(1)開頭兩句描寫了怎樣的景色?營造了怎樣的氛圍?(3分)

答:

【答案】①前兩句描繪了一幅蕭瑟的晚秋圖,清晨啟程時,風雨蕭蕭,江南水鄉落葉飄飛;②營造了凄冷、感傷的氛圍;③表達了作者漂泊孤寂之感。

(2)請結合全詩分析“孤舟”這一意象的作用。(5分)

答:

【答案】孤舟聯結者雁、鳥、魚、霜月、楓橋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想貫穿在一起,是全詩的線索;作者融情于景,表達了漂泊、思鄉、孤寂之感。

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春日秦國懷古

周樸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涇水縈紆傍遠村。

牛馬放多春草盡,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積雪蒼山晚,煙伴殘陽綠樹昏。

數里黃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樸(?~878):字太樸,吳興(今屬浙江)人。

②消魂;這里形容極其哀愁。

③涇水:渭水支流,在今陜西省中部,古屬秦國。縈紆:旋繞曲折。

你認為這首詩在寫作上是如何處理情景關系的?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①詩歌用了觸景生情、寓情于景、寫哀景抒哀情的手法,②借涇水、春草、古碑、蒼山、殘陽、綠樹、黃沙等意象描繪出一幅凄涼敗落春日圖景,詩人春日眺望涇水之濱,不見春草,只見古碑,行客之路盡是黃沙,想當年秦國何等強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國勢日衰,眼前一片荒涼,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③表達了自己的懷古傷今之情。

3、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山居即事

王維

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暉。

鶴巢松樹遍,人訪蓽門稀。

嫩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

渡頭煙火起,處處采菱歸。

請簡要分析詩的后四句寫出了怎樣的情與景?

答:

①詩的后四句融情于景,描繪出一幅愉悅清新的晚歸圖。嫩竹荷花清新可人,夕陽西下,炊煙升起,人們采菱而歸;②營造了一種清新閑適的意境;③表達了詩人悠然閑適的心情。

4、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東坡

蘇軾

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

莫嫌犖確②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

【注】 ①此詩為蘇軾貶官貴州時所作。東坡,是蘇軾在黃州居住與躬耕之所。②犖確:山石大而多的樣子(地貌)。

問:第一句在全詩中有何作用?

①本句描繪了一幅雨后東坡月夜圖;為全詩營造了一種清新幽靜的氛圍;

②點明了時間、地點和環境,照應了題目,為后文抒發樂觀曠達的情懷作了鋪墊。

5、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從軍行七首(其二)

王昌齡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

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問:最后一句與前三句寫法上有何不同?這樣寫有何好處?

①前三句敘事抒情,后一句是以景結情;后一句寫了月照長城的蒼茫景象。古老雄偉的長城綿延起伏,秋月高照。

②營造了一種雄渾蒼涼的意境,寄寓了更加深厚的思鄉深情,以景結情,創設情境,言有盡而意無窮。

高考語文復習之古詩詞鑒賞--人物形象

【答題思路】

1、知識儲備

探討詩歌鑒賞的答題思路不能拋開詩歌的本質和讀懂詩歌的方法,否則,便不會有好的效果。詩歌區別于其它文學樣式根本特征是語言,詩歌是通過凝練性、形象性、跳躍性、韻律性的語言抒發情感的一種文學樣式。讀懂古代詩歌一般要經過三步:一“譯”,二“悟”,三“情感”。因為詩歌語言“四性”特點,又是古代詩歌,所以,將詩歌語言補足翻譯成白話散文的語言,這當是第一步;由第一步再加上詩歌的表現技巧,你能由此及彼,以小見大,由字面暗示等的“言簡”感悟其“意豐”,最終把握住詩歌的情感,這才叫讀懂詩歌。我們所說的鑒賞人物形象,是建立在讀懂詩歌的基礎之上的,否則,便無思路可言。

詩歌中的人物形象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詩人自己,這有別于小說中的“我”(非作者本人);有時又指詩歌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這類詩歌多用第三人稱的寫法。如柳宗元的《江雪》,詩中的“獨釣寒江”的漁翁就是一個清高孤傲者的形象。

2、答題思維

要通過以下辦法把握詩詞中的形象:

(1) 、知人論世,關注背景。高考詩詞一般都注明了作者,這些詩人絕大多數在課本中出現過,是比較熟悉的。雖不是考查他們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創風格的。這就為我們理解詩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條件。另外,背景的了解對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我們可以從詩歌內容中揣摩其寫作背景,更多的時候,出題者會在詩詞后附注釋給我們以暗示。

(2)、抓抒情主人公的語言神態、動作、心理。人物形象的塑造離不開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畫,詩歌也不例外。古典詩詞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說中的形象豐滿、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個神態、一個笑容、一個動作、一個微妙的心理變化,或一組人物的語言、聲音,或是一個典型的細節,等等。通過精當的描寫,以簡練的筆法刻畫人物的形象,表現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3、答題模式

鑒賞形象,三步模式:第一,感知形象;第二,分析形象特點;第三,體會形象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答題模式:可先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形象(意象)的總體特征和意義,并以此為“論點”,抓住形象的具體特點或個性特征,結合詩句進行分析論證。具體而言,回答這種題(1)找到詩人描繪的形象的有關詩句;(2)分析形象的基本含義(表層含義+深層含義);(3)結合詩歌主旨分析詩人為什么要描繪這一形象;(4)指出描繪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例題引路】

簡析下面這首宋詞的人物形象。

訴衷情  陸游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注:滄洲,水邊,古時隱者所居之地。陸游晚年居于紹興鏡湖邊的三山.

解題思路:(1)、詞后“滄州”的注釋,暗示此詞是詩人晚年閑居滄州時所寫。詩人是否獨享這一份清閑?胡賊未滅,功業未成,滿懷報國熱情的陸游卻是請纓無路,有志難伸,怎不感慨萬千,怎不唏噓長嘆?領會了注釋的深意,我們對詞意就不難理解,人物形象也不難把握了。(2)、抓人物心理:“萬里匹馬”、“關河夢斷”、“身老滄州”,抓人物神態:“淚空流”等詞句理解全詞。這首詞前兩句回憶當年在抗金前線的戰斗生活,匹馬征萬里,其颯爽英姿、不凡之氣可見;“關河夢斷何處”是說一覺醒來,關河要塞不知在何處,意謂脫離了前線;“塵暗舊貂?”是說塵土積滿從軍時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達敵人尚未消滅,自己衰鬢先斑的慨嘆,“天山”代指抗金前線。“心在天山,身老滄洲”表達了壯志未酬、報國無門的幽憤。

參考答案:詩歌描寫了一個被閑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詩中人物曾經金戈鐵馬,馳騁疆場,現在雖被棄置不用,但仍胸懷報國之志,心系抗金前線。詩歌通過這一形象的塑造,表達了自己壯志未酬、報國無門的感慨。

【類題訓練】

1、觀獵(唐·王維)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回看射雕處,千里暮云平。

問題:詩中塑造了怎樣一個將軍形象?

答:

2、從軍行(唐·李白)

百戰沙場碎鐵衣,城南已合數重圍。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

問題:試分析詩中塑造了一個怎樣形象?

答:

【附錄】常見的概述人物形象特征的詞語:

豪放瀟灑、英姿颯爽、武藝不凡、斗志昂揚、不拘禮節、天真頑皮、勇猛剽悍、干練果決、英武豪邁、寂寞惆悵、飽經磨難、顧影自憐、身孤影單、百無聊賴、零落漂泊、情趣高雅、懷才不遇、壯志難酬、悠閑自得、怡然自得、安閑寧靜、心如止水、夜不能寐、幽獨苦悶、輾轉漂泊、羈旅天涯等

【命題角度二】分析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答題思路】

1、知識儲備

詩歌所有表達情感的技巧都可以作為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如各種修辭手法,表達方式中的描寫(尤其是白描),表現手法中的借景抒情、象征(托物言志)、反寫(反客為主)、用典、渲染、抑揚等,合起來便是順口溜“景象反常,點燃襯衣”。

2、答題思維

解答這類題目,可按照如下思路進行:

①閱讀詩歌,找出詩人描繪形象的相關詩句,仔細準確理解形象的基本含義。

②結合詩句分析運用的表現技巧和所表現的具體內容。

③指出這種手法的運用表現了詩人(人物)怎樣的心理、感情或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④緊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

3、答題模式

明手法(用一兩個詞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闡運用(結合詩句闡釋說明詩人運用了這種手法的依據)+析效果(此手法表達刻畫了什么形象)

【例題引路】

商山早行 溫庭筠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檞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問題:該詩是怎樣塑造感人的“悲故鄉”的“早行旅人”形象的?

解題思路:這首詩之所以為人們所傳誦,是因為它通過鮮明的藝術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會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該詩除“客行悲故鄉”“因思杜陵夢”是較為直白的“情句”外,其余皆景句,故而,通過寫景來塑造人物形象是解題的關鍵。

參考答案:(明手法):該詩是通過寫景來塑造早行旅人形象的。(闡運用):首句表現“早行”的典型情景,三、四兩句,通過十個名詞五個意象,渲染早行的清寒疏峻的意境。最后一句,寫春天來了,故鄉杜陵,回塘水暖,鳧雁自得其樂;而自己,卻離家日遠,在茅店里歇腳,在山路上奔波呢!(析效果):這樣,“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較好地塑造了感人的早行旅人的形象。

【類題訓練】

3.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軍城早秋 嚴武

昨夜秋風入漢關,朔云邊月滿西山。

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

詩中飛將是怎樣一個形象?是從哪些手法來塑造飛將形象的?

答:

4.閱讀白居易《早興》,回答問題。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開門鼓一聲。

犬上階眠知地濕,鳥臨窗語報天晴。

半銷宿酒頭仍重,新脫冬衣體乍輕。

睡覺心空思想盡,近來鄉夢不多成

這首詩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刻畫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這個形象有哪些特點?試作簡要分析。

答:

【命題角度三】人物形象比較

【答題思路】

1、知識儲備

該角度屬于文學比較范疇。人物形象比較一般為兩個人物形象之間的比較。在分別把握這兩個形象的同時,要能快速地識別兩個形象間的異同,刻畫這兩個形象方法的異同。

2、答題思維

第一步是讀懂詩歌,分析每首詩各自刻畫的人物形象的特點,運用了哪些表現方法,表達了什么思想情感;第二步是把握住兩個形象的特征,第三步是根據題目要求進行比較。一般從人物個性特征、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技巧以及表達的情感等方面角度答題。求同析異,分析人物形象特點、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技巧以及表達的思想感情的異同。

3、答題模式

這兩個形象的相同之處是……不同之處在于,A形象……;B形象……

刻畫這兩個形象的相同之處是……不同之處在于,刻畫A形象用了……手法,刻畫B形象用了……手法。

【例題引路】

閱讀下列一首詩和一首詞,試比較詩詞中抒情主人公形象有何不同?

三月晦日偶題 秦觀

節物相催各自新,癡心兒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

點絳唇 元好問

醉里春歸,綠窗猶唱留春住。問春何處,花落鶯無語。渺渺予懷,漠漠煙中樹。

西樓暮,一簾疏雨,夢里尋春去。

解題思路:秦觀的《三月晦日偶題》,“三月晦日”,即暮春三月的最后一天,過了這天,意味著時令進入夏季。春去的傷感,對于情感敏銳的人而言,不言而喻。但這首詩,卻反其道而行之,寫出了新意。元好問的《點絳唇》詞則表現濃濃的惜春戀春之情。

參考答案:秦詩塑造了以豁達心態對待春歸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他認為季節更替,風物變化乃自然之理,認為春天固然美好,“留春”的癡心兒女對春逝無需遺憾,夏天深幽的樹蔭也足以怡人;元詞則塑造了一位留春戀春傷春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類題訓練】

5、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江行 (宋)王安石

材非當世用,轂有故人推。

使節春冬換,征帆日夜開。

南游取干越,東望得州來。

試盡風波惡,生涯亦可哀。

江行 (宋)嚴羽

暝色蒹葭外,蒼茫旅眺情。殘雪和雁斷,新月帶潮生。

天到水中盡,舟隨樹杪行。離家今幾宿,厭聽棹歌聲。

(1)這兩首同題詩,塑造的人物形象有何不同?

(2)兩首詩在表現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簡要加以分析。

答:

【命題角度四】印證有關人物形象的觀點

【答題思路】

1、知識儲備

先明告你人物形象特征的觀點,然后讓你從詩中找出理由印證這一觀點。這類問題涉及到煉字,寫詩時的煉字,就是力求凝練,力求言簡意豐;讀詩時的煉字,就是將凝練的東西展開,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有時,還涉及到詩歌的表現情感的藝術技巧以及對人情世故的體悟。

2、答題思維

第一步仍是讀懂詩歌,第二步是把握住人物形象特征,第三步根據題目要求結合詩歌內容給出恰當的理由。

3、答題模式

煉字題的答題模式:第一步: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有修辭要點出明辭格,有詞類活用的要點明怎樣的詞類活用;第二步: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表現技巧印證觀點的答題模式同[命題角度二]中的答題模式。

【例題引路】

次石湖書扇韻 姜夔

橋西一曲水通村,岸閣浮萍綠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處別開門。

問題:有人說,詩的后兩句歌頌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趨炎附勢的人。你對此有什么看法?請簡要說明。

解題思路:本題先給范成大的品格,“人”物形象特征——趨炎附勢,然后問你的看法。要合理回答此問題,必須弄清此詩的表現手法。范成大以郎廟之才,歸隱江湖之上。他在朝時,希望能為恢復中原而竭智盡忠,但得不到孝宗的信任,御史便挾私憾攻擊,于是他落職而退隱石湖。有什么樣志趣的人住在什么樣的環境中。整首詩四句寫景,借景抒情,借景寫人,寫人的品格、胸襟、情趣。

參考答案:這種說法不確切。(明手法):此詩借景抒情,借景寫人。(闡運用):描繪了石湖清幽恬靜的美景,(析效果):表現的是作者對石湖主人歸隱田園的贊賞。“人”只是泛指,無人相煩正是幽靜的要素,不是寫范氏失勢后的世態炎涼。

【類題訓練】

6.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 杜審言

獨有宦游人,偏驚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頻。

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襟。

有人說,這首詩塑造了濃濃思歸之情的“宦游人”形象,你同意這種觀點嗎?請結合詩中“驚”字作簡要分析。

答:

古詩詞人物形象鑒賞【類題訓練】參考答案:

1、這首詩通過寫一次狩獵活動,勾畫出了一位將軍英姿颯爽、意氣風發的形象。

2、通過裝扮(鐵衣碎)、行動描寫,于敘事之中塑造了一個勇武過人、凜然可敬的英雄形象。

3、詩中的飛將是一位斗志昂揚、擁有必勝信心和豪邁情懷的鎮守邊疆的將領形象。詩中用了環境渲染、象征、白描等手法來塑造飛將形象的。前兩句寫景,除渲染緊張的氣氛外,“秋風”“朔云”“邊月”皆象征北方犯邊的少數民族武裝,反映邊境局勢的緊張。最后兩句通過白描手法反映飛將的豪情壯志和必勝的信心。

4、前四句寫詩人在早晨的所聞所見,通過晨光、鼓聲以及對春天極為敏感的兩個動物——犬、鳥的傳神刻畫,在緊扣“早”字主旨的同時,又隱隱透露出春天的氣息;后四句則是抒發詩人對早春氣象的感受,表現了詩人在這樣春天氣息越來越濃郁的環境下,產生的輕松愉快之感。這個形充滿了對春天、對生活的熱愛

5、(1)王詩塑造了懷才不遇、歷經人生風浪回首人生充滿深沉感慨的人物形象;嚴詩塑造了一位有濃濃思鄉之情的人物形象。(2)王詩主要用托物言志(象征)表現手法來塑造人物形象;嚴詩主要用借景抒情手法來塑造人物形象。

6、同意。“驚”是驚惶的意思,指宦游人欣賞春光內心驚惶,面對大好春光,多情的詩人特有的敏感,而這種敏感是因為其在外鄉,所以他鄉春景越是美好,思鄉之情越是濃烈。一個驚字,寫出了自己宦游他鄉,辜負春光,不能歸家的傷痛之情。

詩歌中事物形象歸納

詩歌的事物形象,指詠物詩或雜詩中的物象。如駱賓王《詠蟬》中“蟬”的形象,陸游《卜算子·詠梅》中“梅”的形象。鑒賞事物形象往往由物及人,從物人一體的角度來把握事物的特點。高考設題角度一是物象的特征,二是物象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一、明辨題型——掌握高考常見設問方式

1.概括某幾種意象的共同內涵。

2.指出詩中某種意象的含義(內涵)。

3.全詩重點寫了某一意象,在描寫上有何特點?

4.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某一意象的作用。

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題鑰匙

(一)古代詩歌中常見的六種意象

類 別

常見意象

舉 例

送別類

楊柳、長亭、南浦、酒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小雅·采薇》)

思鄉類

月亮、鴻雁、莼羹鱸膾、雙鯉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李清照《一剪梅》)

愁苦類

梧桐、芭蕉、流水、

猿猴、杜鵑、斜陽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聲聲慢》)

愛情類

紅豆、蓮、連理枝、比翼鳥

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白居易《長恨歌》)

戰爭類

投筆、長城、樓蘭、

柳營、請纓、羌笛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涼州詞》)

閑適類

五柳、東籬、三徑、菊花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飲酒》)

(二)事物形象鑒賞三方法

1.讀詩歌,確定意象

每一首詩歌中往往有多個意象,高考題題目的意象都是確切的,做題時,要吃透題目要求,通讀詩歌,確定意象。

2.聯想舊知,把握意象含義

理解意象的含義時,需要聯想平時學習中積累的常見意象的含義,然后再抓住詩歌中描述該意象的關鍵性詞語,找到“物”與“志”“情”的契合點,把握其在特定語境中的深層含義。

3.掌握意象的作用,結合詩句分析

意象的作用一般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渲染氣氛、奠定基調、營造意境等方面的作用。

(2)提供環境或背景的作用。它通常表現為通過多個意象組成群,為人物的活動提供環境或背景。

(3)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一些傳統意象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往往是固定的,如“江湖扁舟”“月落烏啼”傳達出“作者的羈旅之苦”,“空城落花”傳達出“作者對國勢衰微的哀嘆”及“一腔的愛國情”。意象在詩歌中傳達情感方面的作用,則要結合具體詩句分析。

(4)襯托人物節操或性格的作用,多表現在詠物詩中。

(5)結構上的線索作用。有的意象貫串始終,則往往為線索。

分析事物形象類思路:審清題意——篩選描繪事物形象的有關詞句——分析事物形象的基本含義——結合詩歌主旨分析作者描寫該形象的寓意——指出描繪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三、規范答題——三步驟

步驟一:總結概括詩歌中主要物象特點

步驟二:關注感情色彩的詞語,結合詩句分析物象的特點

步驟三:結合詩人經歷、思想感情剖析物象所寄托的感情

【答題模式】

(1)這首詩描寫了××(具體物象)的××特征(物象的特征);(2)××(具體物象)的特征體現在××(具體分析相關詩句);(3)詩人借此抒發了××的感情。

[即時小練]

1.結合古代詩歌中常見事物形象類型,聯系鑒賞詩歌事物形象三方法,試概括下面詩歌中所塑造的事物形象。

(1)隨蜂繞綠蕙,避雀隱青薇。映日忽爭起,因風乍共歸。出沒花中見,參差葉際飛。芳華幸勿謝,嘉樹欲相依。(劉孝綽《詠素蝶詩》)

答:                                

答案:素蝶隨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著日光騰起,順著風勢返回;時而出沒于百花之中,時而穿行于密葉之間。表現了詩人在現實生活中的悲歡、沉浮和對美好事物的依戀與向往。

(2)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駱賓王《詠蟬》)

答:                                

答案:蟬自持高潔、處境艱難,抒發了作者懷才不遇、蒙冤不白的悲憤之情。

(3)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詠柳》)

答:                                

答案:柳樹風姿美好,春風力量神奇,透露出詩人對春的熱愛之情。

(4)臉膩香薰似有情,世間何物比輕盈。湘妃雨后來池看,碧玉盤中弄水晶。(郭震《蓮花》)

答:                                

答案:蓮花含情脈脈、姿態輕盈,令人憐愛。

(5)浩態狂香昔未逢,紅燈爍爍綠盤籠。覺來獨對情驚恐,身在仙宮第幾重。(韓愈《芍藥》)

答:                                

答案:芍藥外形雍容、氣味狂香、色彩鮮艷,讓人驚疑是否身處仙宮,表達了對芍藥的贊嘆。

(6)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王維《辛夷塢》)

答:                                

答案:辛夷雖然平凡卻美麗,不為外人欣賞,卻生命力頑強。

2.(2013·高考江西卷)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完成后面的題目。

水調歌頭

壬子被召,端仁相餞席上作①

辛棄疾

長恨復長恨,裁作短歌行。何人為我楚舞,聽我楚狂聲?余既滋蘭九畹,又樹蕙之百畝,秋菊更餐英②。門外滄浪水,可以濯吾纓。  一杯酒,問何似,身后名?人間萬事,毫發常重泰山輕。悲莫悲生離別,樂莫樂新相識,兒女古今情。富貴非吾事,歸與白鷗盟。

【注】 ①紹熙三年(壬子),辛棄疾奉召赴臨安,在陳端仁的餞行席上賦此詞。②“余既”三句出自《離騷》:“余既滋蘭之九畹,又樹蕙之百畝”“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概括“蘭”“蕙”“菊”三種意象的共同內涵。

答:                                

解析:該題考查的是意象的特定內涵。“蘭”“蕙”“菊”都是美好的花草,自古以來美好的花草便寄寓了古人對美好品德、節操的追求。如《愛蓮說》中周敦頤就以蓮出淤泥而不染象征自己純潔高尚的節操。也可聯系課文《離騷》中學到的關于這三個意象的特點,由此確定它們的共同內涵。

答案:“蘭”“蕙”“菊”都是花草,在詞中都用來象征詞人高尚、純潔的品格和節操。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2020高考復習古詩詞鑒賞核心突破一 鑒賞古詩形象
詩歌鑒賞分類賞析
最簡詩詞鑒賞入門
詩詞學堂|一顰一笑總關情 ——詩詞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古代詩歌鑒賞解題指導教案合集
2011屆高中語文古代詩歌鑒賞專題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保县| 石屏县| 青川县| 祁东县| 邢台市| 保定市| 茂名市| 特克斯县| 固安县| 胶州市| 邢台市| 吉林省| 会同县| 五家渠市| 慈溪市| 固始县| 琼结县| 靖州| 汝城县| 东莞市| 沾益县| 漳浦县| 巩义市| 丹棱县| 洛扎县| 凯里市| 江川县| 清远市| 即墨市| 海城市| 长宁区| 磐石市| 石河子市| 新营市| 甘谷县| 湘阴县| 珲春市| 枞阳县| 梅河口市| 清徐县| 黔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