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腦血管疾病的危害不用小編詳說,相信大家都非常清楚,其根源,就在血管!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血管是怎樣被堵死的?
健康的動脈血管,管壁非常平滑,血小板等物質不會附著其上,而隨著年紀增加,血管的老化不可避免。血液流通時,攜帶的血脂成分非常多,主要包括四種:總膽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其中,好的膽固醇是指高密度脂蛋白,對人體有利;但低密度脂蛋白,俗稱壞膽固醇,一旦增高會使血脂在血管中堆積,引發炎癥,可能形成斑塊,使血管狹窄,這被稱為“動脈粥樣硬化”。
10多歲之前:血管有彈性且柔韌,像橡皮筋一樣,血管內壁沒有任何物質沉積,像血脂、血栓、重金屬等
十幾歲之后:血管開始出現沉積;
30歲開始:出現血管斑塊,別為血管添堵;
40歲之后:斑塊易破裂,引起梗塞血管。
血管狹窄發生在腦,可能導致卒中(中風);發生在心臟,可能引起心梗;發生在腎臟,就可能出現腎功能不全,或者是腎性高血壓等……
當血管堵塞不足70%時,人體無任何感覺,當堵塞超過70%進入晚期時,人體才會有不良感覺。因此,血管堵塞越早發現,越早治療,越有機會避免嚴重后果發生。
血管的“年紀”,并不一定與人的生理年齡完全一致,所以千萬不要以為只有老人才要養血管,30歲以后就要開始保養血管了哦!
讓血管保鮮,幾種血管“保鮮劑”要常吃
血管“清道夫”:疏通血管
山楂、燕麥、黑木耳、金橘、茄子、紅薯、大蒜、洋蔥這八大食物最能疏通血管,并保持血管壁的彈性。醋也能軟化血管、降低血脂。蘇子油、亞麻籽油中的α-亞麻酸,在體內代謝成“DHA”和“EPA”,EPA被譽為“血管清道夫”,可以清楚血液垃圾,降低血液膽固醇以及低密度膽固醇,增加血管通透性。配合酸奶一起食用,可以“清血清腸”更健康!
“排鹽”食物:打掃血管雜質
最新研究顯示,全球每年因為吃鹽過多而引發的心腦血管疾病致死病例多達165萬。因此,日常飲食除了要限制鹽的攝取之外,還要適量吃點“排鹽”食物。含鉀量高的黃豆、黑豆、紅豆、香蕉和含鎂量高的杏仁、燕麥、糙米有助排出體內過多的鈉離子,減少鹽過多對血管造成的傷害。
“酸味”水果:增加抵抗力
多項研究表明,身體中的維生素C有助于預防冠心病、中風、癌癥。維生素C能保護血管,有助防止細胞癌變和細胞衰老,增加身體抵抗力。酸棗、葡萄、獼猴桃、山楂、檸檬、烏梅、橘子等口感酸的水果所含的維生素C往往比較多。
除了飲食,日常還要做到以下幾點:
1、避免熬夜:
熬夜會打亂生物鐘,使機體分泌過多的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從而使血管收縮、血流減慢、黏稠度增加。
2、增加運動
長期不運動就會導致血液循環不好,血管里面的垃圾無法排出,在血管壁上逐漸堆積起來,最終造成血管堵塞。
3、戒煙忌酒
香煙中的尼古丁可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的低密度脂蛋白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同時使血壓升高,并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發生。
大量飲酒不但可導致腦血流量減少,還可損害肝臟影響脂質代謝。脂代謝影響著血漿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脂類代謝異常是公認的動脈粥樣硬化危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