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農技網 玄武星 2011-3-5
玫瑰花別名刺玫瑰,為薔薇科植物。玫瑰花品種很多,大多數用于園林綠化。用于農田生產的主要有紫枝玫瑰、豐花玫瑰、重瓣紅玫瑰等品種。隨著對玫瑰花藥用、食用、美容、保健、治病及化工等多種功效的研究開發,玫瑰花蘊含著無限的市場潛力。
一、玫瑰形態與習性
玫瑰(Rosa rugosa Thunb)為落葉灌木,高2m左右,枝條粗壯,莖叢生,密生刺毛。奇數羽狀復葉互生,小葉5~9枚,矩圓形至卵形,先端尖,邊緣有鋸齒,表面有皺紋,背面略被白霜,網脈明顯,有絨毛及腺點;總葉柄有絨毛及刺毛;托葉與總葉柄合生。花單生于枝端,有時數朵簇生,紫紅色或白色,香氣濃,愈干愈烈,果實橙紅色,微扁球形。花期5~6月,果期6~7月。玫瑰喜陽光充足,耐寒、耐旱,喜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壤土或輕壤土,在粘壤土中生長不良,開花不佳。宜栽植在通風良好、離墻壁較遠的地方,以防日光反射,灼傷花苞,影響開花。
二、繁殖方法
1、種子繁殖。9月上旬采果,經堆放待果肉軟化后搓洗,凈除果肉,取出種子。種子采用層積處理(山東等地),首先將種子浸泡兩天,撈出后與兩倍潔凈細河沙用清水澆濕拌勻,裝入透水透氣的編織袋內,然后在室外挖0.5米深的坑,將袋子平鋪于坑內,坑面積略大于袋子的面積,埋好土,略高于地面呈丘形,防止滲水過多。第2年春季播種前1周將種子袋挖出,在陽光下增溫,保持在20-24℃,并注意噴水保濕,經常檢查,如種子迅速裂口,要放在0-2℃地窯內控制溫度,在當地晚霜結束前1周進行播種。播種前進行細致整地,選擇通透性好的沙質壤土,每畝施足有機肥1000kg,然后做床,床高30cm,床寬1m,刺玫果種子千粒重10g左右,屬小粒種子,可床播,也可垅播,播種量為4kg/畝;播種前床面要澆水保濕,播種后覆土2cm厚,壓實,20天后苗可出齊,培育兩年后就可定植。
2、扦插繁殖。7月上旬采集當年萌蘗苗,早晨采集后插入水中保濕,并及時在室內剪成插穗。插穗選擇半木質化的枝條,按15cm左右剪截,帶2-3個芽,上端距芽1cm處剪成平口,下端剪成斜口,剪去葉片的1/3,將ABT3號生根粉兌成200ppm濃度,浸泡插穗下部,浸泡深度4cm,時間1小時。插床采用全光間歇噴霧,插床為直徑12m的圓臺,圓周用磚砌成,高30cm,內鋪設基質3層,最底層為10cm厚的卵石,中層為5cm厚的粗砂,最上層為10-15cm厚的細河沙,河沙的PH值6.5-7,并無污染,透水透氣性好。床中心高出床面,以便安置間歇噴霧設備。插床每平方米插600-700株,扦插初期,噴霧不能停止,噴頭每分鐘循環一次,后期插穗生根,有一定吸水能力,可使噴霧間歇更長一些。
3、分株繁殖。刺玫果根分蘗力強,每年有大量新萌條從根部萌發。秋季選擇性狀優良株系,挖出后進行分株,分株苗保持獨立根系,地上部保留3-4個枝條,修剪根,主根剪口成45度斜面,整理完后假植越冬,假植苗木必須覆蓋草簾等防寒物,并在四周施用鼠藥進行防鼠,翌年春季就可栽植。
4、嫁接繁殖。在9月中旬,從在薔薇圃選擇生長健壯的當年生枝條,每隔20厘米長嫁接一個玫瑰芽片,檢查成活后備用。將嫁接成活的芽剪成長15~20厘米插穗,上端距離接芽3~5厘米,下端削成斜面。每20根捆成一捆,埋入含水量60%的濕木屑中。用地熱線加溫,溫度控制在24~26℃,10天后全部產生愈傷組織。但要控制好不能生根。沙藏越冬,在背風向陽不積水的地方,挖深寬各1米的溝,插穗多時可將溝延長,將接好的插穗一捆捆放入溝中,斜面向下豎立溝中,然后蓋3~5厘米厚的細沙,澆上適量水后,中央豎一草把,覆土20厘米。注意隨氣溫的升降,及時減少或加厚覆蓋土層,確保插穗不受凍、不萌發。若溝很長,則每3~5米豎一草把,草把直徑15~20厘米,以便插穗適當通風透氣。接好的插穗開春后先移往苗床,采取保暖保濕措施,生根后移住育苗地育苗。采用小拱棚育苗法,土壤化凍后(山東是2月下旬)上插床,將插穗,按株行距15厘米×30厘米開溝埋入,澆透水,覆蓋塑料薄膜。4月下旬(山東)逐漸揭棚煉苗。及時解綁、抹芽,加強管理,秋后出圃成苗,苗高均可在50厘米以上。此法高寒地區不宜使用,插穗易受凍。
三、栽植方法
1、選擇適宜的土地。 玫瑰耐瘠薄、耐旱、耐寒,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在大田栽培,以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的中性或微堿性土壤為宜。
2、選苗。 種子繁殖苗、扦插繁殖苗、分株繁殖苗都可用來栽植。要選擇健壯的玫瑰苗,種子萌生苗應具有2-3個分枝。嫁接苗要求坫木根系發達,莖粗3-4毫米,株高30厘米,要隨起隨栽,運往外地的苗木要沾漿包裝。
3、栽植。 可以春栽或晚秋栽,不同品種要分地栽植,這樣既便于分品種采集加工,又避免產品的香型混亂,影響市場銷售。栽植方式主要有3種。(1)密植園栽植。株距0.8~1.2米,行距2.5~3米,畝栽180~330株。(2)花糧間作。株距0.8~1.5米以上,行距3米以上,主要間作花生、大豆等矮稈作物。(3)溝谷坡地埝邊栽植,株距0.6~1.5米不等。大量栽植以晚秋落葉后至封凍前為最佳時期。栽植土深要求25~30厘米,以保持原來入土深度為宜,栽時踩實土、灌透水。
四、田間管理
1、土壤管理。 定植2~3年后開始在玫瑰落葉前、春季解凍后至萌芽前及花后,結合施肥進行深翻。玫瑰落葉后,對其基部培土,培土厚度4~8厘米。在玫瑰生長期進行中耕淺刨,可以改善土壤的通透性,減少水分蒸發,提高土壤濕度,促進微生物活動。淺刨深度一般為10~15厘米。
2、清除雜草。 在生長季節應及時清除雜草,合理間作。新建玫瑰園栽植后1~3年內,為了充分利用土地,可間作矮稈經濟作物如花生、大豆、中藥材等。
3、肥水管理。 (1)土壤施肥,以穴施或溝施為主。在玫瑰花休眠期結合深翻施肥,每畝施入土雜肥2000~3000千克、餅肥50~75千克、尿素30千克。施肥后要及時澆水,保護土壤濕度在80%左右,以利養分的分解和吸收。(2)根外追肥,可用尿素或復合肥結合微肥(磷、鉀、硼等)在花前20天和花前5天前后各噴施1次,應選氣溫低、濕度大、無風的早晨或傍晚進行,重點噴施玫瑰新梢嫩葉和其他葉片的背面。
4、整枝修剪。 花蕾采收后,可適度修剪,以提高下茬花的產量。主要剪除枯死枝、病蟲枝,疏除過密的中膛枝。每次修剪要注意剪除砧木的萌蘗和枝條。冬季落葉后到春季萌芽前是整枝修剪的大好季節。3年以下的花枝,修剪以疏除病殘枝、交叉枝、細弱枝、徒長枝為主,選留的健壯骨干枝剪留高度在1.5米左右,以方便采花和管理。3年以上的花枝要進行更新修剪,即每年疏除或短截1/3的老枝,并在相應部位培育健壯的新枝,這樣3年更新1次。
五、病蟲害防治
1、及時防治病害。銹病葉背和葉莖有銹黃色孢子堆,用50%代森銨1000倍液噴霧,或用20%的粉銹寧1000倍液防治。白粉病,可用50%百菌清600倍液,或50%可濕性托布津1000倍液防治。黑斑病,可用退菌特600~800倍液防治。
2、及時防治蟲害。金龜子、小地虎危害植株根部,可用毒餌誘殺,或用40%的樂果1000~1500倍液防治。象鼻蟲可用20%氯氰菊酯1500倍液防治。紅蜘蛛可用3000倍液螨死凈噴淋防治。蚜蟲、夜蛾危害植株嫩稍及葉片,可用40%氧化樂果2000倍液噴霧或甲胺磷兌水噴霧。 玫瑰的花、蕾主要用作飲料和食品加工,所以盛花期嚴禁使用農藥。
六、玫瑰花的采收
5月份是玫瑰現蕾的季節,用于制作花茶的玫瑰,要求花蕾充分膨大,以萼尖微張、蕾尖發紅、含苞待放之前為最佳期。用于食品加工和香料工業原料的玫瑰,則要求在花蕾半開呈杯狀,花蕾黃色時采摘。采收時間以清早5~7時最佳,帶露水采摘結束,否則隨溫度升高,全開放的花導致油份揮發,降低油質和出油率。 采花時,花托、花瓣、花萼均含有油,其中花瓣含油量最多。不同部位的油質,香氣各不相同,而以半開期,含油量最高,油質最好。全開后油份揮發,含量降低,質量下降。食用花僅收集采花階段中之散瓣花。鮮花或花蕾采收后,用竹籠或竹筐盛裝,立即送到當地收購站交售或烘干。貯放時間過長會導致腐爛變質,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