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看舌苔就能判斷所有情況嗎?
中醫(yī)門診實錄
“朱醫(yī)生,你看呀!我每天照鏡子看自己的舌苔,我齒痕非常重,朱醫(yī)生你藥多加點利濕的中藥,讓我祛祛濕氣。芡實、米仁、赤小豆什么的多加點!”病人說。
“哦?你是氣陰兩虛,氣血都不足,你還要加祛濕利水的藥,你不怕你自己的病越治越重嗎?”我問道。
“但是你看呀……朱醫(yī)生!”病人一邊說一邊努力地伸長舌頭到我面前,因為舌頭伸得過長而口齒不清,“……你看呀……這里、那里都是齒痕,網(wǎng)上……網(wǎng)上說的,齒痕多就是濕氣重!”
“你自己牙齒不太整齊你以前沒注意到嗎?”我問,“如果你這個都算得上濕氣重,那全國人民沒有一個人不是濕氣重了,脾虛濕困不是簡單地看看舌頭就能夠判斷的。”
“那這么說我濕氣不重?”病人還在質(zhì)疑中。
“非但不重,你還要養(yǎng)陰生津。”我說。
望而知之謂之神
“望而知之謂之神”這是中醫(yī)治病的最高境界。望診在中醫(yī)診斷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與老百姓熟知的“看舌苔”不同,望診其實包含了諸多內(nèi)容,比如望神、望面色、望形態(tài)、望五官九竅、望皮膚等等,而望舌最為大家所熟悉。
別看短短幾秒看舌苔,其實要觀察的東西還真不少。這位病人天天盯著自己的舌頭邊緣的齒痕看,其實她只看到了很局限的一部分。望舌需要看5個部分,舌神、舌色、舌形、舌態(tài)、舌態(tài),而齒痕是望舌形的其中一個部分,而判斷一個病人的整體情況需要結(jié)合望聞問切四個手段,望舌只是望診中的一部分,而舌形又是望舌中的一小部分,這位病人全部的注意力只集中在有沒有齒痕一點上,猶如管中窺豹肯定是片面不完整的。
齒痕≠濕氣重
齒痕是指舌頭邊緣見到牙齒的痕跡,中醫(yī)稱為“齒痕舌”或“齒印舌”,臨床上因各種病因造成舌體胖大而受牙齒邊緣擠壓所形成,一般情況下與“胖大舌”同時出現(xiàn)。
胖大舌是指什么呢?胖大舌是指比正常舌頭要大,伸舌滿口為特點。
因此如果判斷病人脾虛痰濕,那胖大舌和齒痕舌應(yīng)該同時存在。因為有些人的牙齒不整齊造成壓迫舌頭邊緣出現(xiàn)齒痕,這種齒痕舌是正常情況,不是病態(tài)的。還有一部分人天生就是齒痕舌,那看到齒痕也不是病態(tài)的。同樣的道理天生的“地圖舌”也是正常的,并無病理意義。
門診這位病人舌體很瘦小,因為她牙齒不整齊而造成的齒痕,因此和脾虛痰濕扯不上關(guān)系,反而是陰虛的表現(xiàn)。所以病人對自己的判斷大部分情況下是片面的,不準確的。
我和中醫(yī)小繼承人又來總結(jié)啦!
舌苔望診學(xué)問很多,并非一見齒痕就濕重!
病人不要天天對著鏡子照舌苔,一個人的舌苔是不具有代表性,我一個月要看上千的舌苔,1年看上萬個舌苔,誰的判斷更準些,不言而喻。
比較典型的齒痕舌我拍了一張照片給大家參考一下,不過千萬記住除了舌,這位病人還有其他脾虛的癥狀,綜合在一起才能準確地判斷“濕氣重”哦!
本文由朱笛忻整理資料并撰寫部分內(nèi)容,希望中醫(yī)能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中醫(yī)朱為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