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是以卜筮為外衣的富含哲學智慧和歷史經驗的指導人生決策以趨吉避兇的上古巫史文化的百科全書。“周易者,言易道周普,無所不備。”自然界的星轉斗移,寒來暑往,社會的發生、發展變化和滅亡,人世間的生老病死、悲歡離合,這些,都是周流于天地宇宙間的規律,《周易》囊括了這些規律。 《周易》的結構包括《易經》和《易傳》。《易經》由卦名、卦象、卦爻辭組成,《易傳》是對《易經》的詮釋。“傳者,轉也,轉受經旨,以授后人。”《易經》的意旨,后人不明,需要詮釋,這一詮釋工作,如同轉了一道手,故名“傳”。《易傳》中的《系辭傳》是對《易經》的通論性質的詮釋,故又名《易大傳》。《易傳》中的《彖辭傳》主要詮釋《易經》卦辭。《易傳》中的《象辭傳》包括大象傳和小象傳,大象傳詮釋《易經》卦象,小象傳詮釋《易經》爻象。《易傳》中的《文言傳》詮釋《易經》乾、坤兩卦。乾為天,坤為地,故詮釋乾、坤兩卦者稱《文言傳》。《易傳》中的《說卦傳》的主要內容是八卦萬物類象。《易傳》中的《序卦傳》詮釋《易經》由乾、坤以至于既濟、未濟的卦序。《易傳》中的《雜卦傳》將《易經》64卦分解為32對,錯雜其序而說之,故名《雜卦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