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在《赤壁賦》中寫下:“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天下萬物都有歸屬,若不是自己該擁有的,一毫也不能過度索取。
而,如果把快樂建立在貪婪、欲望之上,終有一日會自食惡果。
《道德經》有云:“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人懂知足,就不會受到屈辱、危險。
和珅因貪,被嘉慶賜白綾三尺,在獄中自盡。
豐臣秀吉因貪,被自己活活氣死。
人不能有過多的貪欲,適可而止,才能自得其樂,開心自在。
顏回,一簞食,一瓢飲;陶淵明,躬荒地,吃粗食,卻也都清貧樂道。
而蘇軾一生,竹杖芒鞋,坦蕩無私,從未貪不能貪之事,正因如此,他才能笑看風雨,煙雨人生。
正是因為這些“大家”淡泊名利,把心放在自己喜愛的事物上,最終才取得了過人的成就。
只有減少內心的貪欲,才能讓心靈靜下來,做真正有價值的事。
這樣,才能獲得內心的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