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安是宋江上梁山后的主要政治路線。作為梁山的大當家,一百單七將就是他向朝廷討要一份高等差事的資本和底氣,而招安之后光宗耀祖才符合當時的社會潮流和風氣。
只是招安并非是一帆風順的,期間也經歷了兩次曲折。
水滸傳
第一次公開反對招安是在英雄排座次之后的梁山重陽酒會上,宋江等大家酒醉人酣之時,借著酒寫了一首《滿江紅》,其中的點睛之筆為“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心方足”,以此來試探眾兄弟的心思。
當樂和唱出這最后一句時,武松第一個站起來反對,緊隨其后的是李逵,第三個站出來反對的就是魯智深。他認為招安根本不是梁山眾人的出路,朝廷如今是奸邪當道,與其招安受辱,還不如散伙,各奔東西。
“只今滿朝文武,俱是奸邪,蒙蔽圣聰。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殺怎得干凈?招安不濟事,便拜辭了,明日一個個各去尋趁罷。”
魯大師不愧是梁山之中最明白的人。他不和宋江玩花花腸子,直接奔著你要招安,我就散伙的主題而去,切中了宋江的要害,非常的簡單粗暴。
水滸茶座會
第二次公開反對招安的李逵扯詔,易欲怒打陳太尉。但第一個出手的是阮小七,把御酒偷喝了個干凈后換上了水,等梁山眾人發現御酒被換時,魯智深手提禪杖開始發難,“入娘撮鳥,忒殺是欺負人!把水酒做御酒來哄俺們吃!”
在他的帶動下,劉唐、武松、穆弘、史進一起對招安的陳太尉發難,第二次招安失敗。
在兩次反對招安的事件中,魯智深都起到了中堅力量,這不由讓人驚訝。
從他的履歷表來看,趙官家并沒有對不起他,反而是他自己殺了人,放棄官位一跑了之。如果招了安,說不定能官復原職,也有可能存在一定的機率再升一級。
梁山一百單八將
這么好的事情為什么會讓魯大師如此憤恨呢?汪郎以為,是面子!因為招安讓他覺得自己的面子將來會無處擱放!
魯智深出家前是什么人?渭州經略府提轄,一名正兒八經的朝廷命官。雖然是武職,但吃的是皇糧,穿的是體面。按照宋時官員的俸祿,提轄雖然是六品官,但基本上不愁吃喝,然后再存上點銀子,娶個婆娘成個家還不成問題。
宋代雖然以文御武,但魯智深跟隨小種經略相公并沒有受多大的氣,反而很受重用。畢竟渭州地處西境邊陲,要防衛西夏的進攻。何況種師中(即小種經略相公)本身也是武將家庭出身,沒有傳統文人的那股酸氣,所以有著武人直爽脾氣的魯智深并不會受到不公平的對待。
魯提轄和史大郎
只是魯智深是一位眼里不能揉沙子人,最愛抱打不平!他在酒樓里和史進、李忠飲酒作樂時,受不了金翠蓮父女二人的哭哭啼啼,對鄭屠的欺男霸女的行為深惡痛絕,才會為這對父女強出頭,在肉檔鋪前找茬后三拳打死了“鎮關西”鄭屠,落下了人命官司,不得不四處逃亡。
從此,魯大師的命運再也沒有了在經略府中那樣的消遣愜意,面對官府的海捕文書,他必須考慮自己的逃亡路線,必須考慮自己的一日三餐,更要考慮自己日后的出路。而在逃亡的路上,饑不擇食,寒不擇衣,慌不擇路是他的常態,萬般無奈之下,在代州雁門縣遇到金氏父女之后,才跑到五臺山落發做了和尚。
即使做了和尚,魯大師依然改不了管閑事的毛病。在東京相國寺,因為和林沖相遇、相識,硬是得罪了高俅的干兒子,不得不再一次流浪江湖,最后落草二龍山。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
盡管如此,魯智深對自己過去的提轄身份依然眷戀不已。
桃花村莊的借宿,相國寺前整頓眾潑皮,二龍山下和楊志纏斗等,都會介紹下自己曾經做過提轄官,在他看來這是一種身份的象征,更是一種對過往的懷念。
當然這也體現出了皇權時代下的普世觀和社會風氣,即只有在朝廷的組織架構體系中謀取一官半職,才能真正實現自我價值,才能得到社會主流的認同。這種思想也同樣體現在梁山的其他人身上,如林沖被稱林教頭,楊志被稱為楊制使,武松被叫做武都頭,柴進被叫做柴大官人,這道理是相通的。
基于此,宋江上梁山前只是鄆城縣的押司,不屬于官,屬于吏,是趙官家的組織架構體系中最低級的崗位,和魯大師的六品提轄根本無法比。
魯智深倒拔垂柳
只不過上了梁山,宋江因為人脈廣,人緣好,被眾人推舉為大當家,被眾人叫一聲“哥哥”,但這僅限于義氣相投,和此前各人在社會上趙官家給的地位、品級無關。然而,一旦宋江主持招安成功,那么作為梁山的老大,位列天罡第一的黑三郎,曾經的鄆城縣押司小吏勢必會翻身成為新貴。
而魯大師在梁山中雖然位列天罡,排行十三,但如果再次踏入官場成為朝廷中人,官階能否超過此前的提轄官還是個未知數。萬一趙官家給的品級還不如提轄官,對于魯大師來說,這樣的招安沒有任何的意義,在他看來完全是浪費感情!
從打死“鎮關西”后開始逃亡,到最后加入梁山泊,魯智深經歷了風風雨雨,看透了人生,參悟了生死。在他看來,與其進入官場遭受束縛、遭受屈辱,去看那些蒙蔽圣聽的奸邪臉色,殺又不能殺,避也不能避,那還不如躲在這八百里水泊之間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做一個逍遙自在的活佛更來得快活一些。
魯智深和史進
這才是魯智深強烈反對招安的心理活動。
而他最后還是沒有堅持自己的內心。這位水滸中真正的真漢子,到底還是為了宋大哥頭頂上的那頂官帽,再次踏入了官場,征遼國、征田虎、征王慶、征方臘,最后在杭州六和寺圓寂,留下了一首參透世事的闡詩:
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繩,這里扯斷玉鎖。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魯智深不愧是水滸中真正的好漢,全書的書膽人物!
【我是江東汪郎,帶給你不一樣的歷史視覺!堅持原創,喜歡我就請關注我吧!】
魯智深大鬧野豬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