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份,新一批入學的學生開始用上了新版的教育部編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其實從2013年3月份的時候,教育部就開始對中小學語文教材“下手”了。
從2013年開始啟動,到2016年獲得批準,再到2019年秋季正式投入使用,前后經歷了6年的改動時間,才確定下教材的內容,這也是自從白話文興起之后中國語文教材的第七次大換血。
最大的改動方面,就是古詩文的含量大篇幅的增加了。通過近幾年傳統文化類的電視欄目增加(比如說中國詩詞大會)可以看出來,我國開始對傳統文化的教育,尤其是古詩詞的教育越來越重視了。
可以看出,小學1~6年級的教材(12冊)優秀古詩文的篇幅增加到了124篇之多,增幅率達到了80%!而初中7~9年級的教材里面,優秀古詩文124篇,也占到了所有選篇比例的51%!
而高中課標修訂情況,將原標準“誦讀篇目的建議”改為“古詩文背誦推薦篇目”,推薦篇目從14篇增加到72篇!
古詩文在語文試卷里有34分左右,北京卷文言文+古詩文的考察分數高達44分!再加上名著閱讀的分數,可以說有50分左右,堪比一篇作文啊!占了語文分數的30%。
在新版的語文教材之中,要求背誦的古詩文有20篇(初中),平均學生一年下來背個7篇,一點壓力也沒有,在高中古詩文的學習中,有些學生存在著這樣的誤區,認為學習課本中的古詩文只是為了背誦和默寫,在高考中能夠拿下名句默寫的6分。
高考中對古詩文部分的考查,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的內容,占有34分的分值。以高考全國卷為例,文言文閱讀占19分,詩歌閱讀占9分,名句默寫占6分。其中除了名句默寫部分是選自課本中的內容,另外兩個部分不是課本中的選篇。高考中文言文閱讀和詩歌閱讀部分的選篇,都不是來自課本中學過的古詩文篇目,那么為什么還要重視課本中古詩文部分的學習?
雖然在高考中的古詩文部分,沒有涉及對課本中篇目的考查,但古詩文的學習具有相通之處,課本中的選篇都是經典篇目,通過這些文本的學習,可以掌握文史知識典故、高中常用文言詞匯、文言文語法知識以及句子成分和句式,培養良好的文言語感。
除此之外,文言文知識體系的形成、培養也十分重要,如果這個知識體系沒有掌握好,那在將來的語文考試中是很吃虧的。
在2018年以前,中小學生的語文課本,每冊的古詩也就3、4首,加起來12冊也就128篇左右,而且都是簡單的古詩。
到了2019年 大量的古詩詞進入小學的語文書里 ,六年一共要學124篇古詩詞,這樣讓孩子家長心急如焚!
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大篇幅的古文,讓學生的記憶難度增加了。畢竟古文不是白話文,想要真正的記住,不僅僅單純的背過那么簡單,還需要了解每一個通假字、語法、詞語的含義、背景故事等等,這就大大的增加了記憶的難度。
不過也有專家建議,要想孩子學好古文,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讓孩子真正對古詩文產生興趣,這才是正道。
教育家陶行知曾經說過,“喚起興趣,學生有了興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學’和'樂’是不可分離的。"
這就是簡單的”寓教于樂“的說法。
要想讓孩子產生興趣,首先就要從孩子最喜歡的一點去下手。很多家長知道,有的孩子不愛看書,但是卻對漫畫有極大的興趣,甚至不讓孩子看漫畫書,孩子也能偷偷摸摸的去看。
我們可以把晦澀難懂的古詩文用漫畫的形式展現給孩子們觀看。用插圖+故事的形式來講述文章的主旨、歷史背景、詩人背景、詩句的意思,這樣下來,孩子們閱讀、背誦古詩文的興趣就會大大增加了。
《春夜喜雨》是一篇經典的古詩文,在課本上的古詩文是這樣子的:
看起來“正兒八經”很嚴肅,但是你要是讓孩子讀詩讀出興趣來,是很難的。
但是當我們用漫畫的形式來“畫出”這首詩來,是這個樣子的:
左邊是《春夜喜雨》原文以及精美的插圖,而右邊是思維擴展,講述了古詩中的雨,以及其他必備古詩中寫到了雨的內容。
比如《贈汪倫》這首詩:用漫畫的形式展示原詩內容,并且在右側也有同樣的拓展知識,講述了王倫與李白的故事,幫助孩子加深記憶。
大家看到的這樣附帶著精彩漫畫的古詩書,就來源于《笑背古詩》,這是四冊一套的“網紅古詩書”,很多家長表示,原本不愛看古詩、不愛背古詩的孩子,卻捧著這本故事書哈哈大笑,看的根本停不下來,連手機都不想玩了!
孩子在看《笑背古詩》
這本書里面的內容,都是用吸引孩子的漫畫來繪制的,不愁孩子不愛看。
書中包括了學生必背的75+80首古詩詞,此外還含有300多句詩詞名句,都是用漫畫的形式來展現的:
這本書將孩子所有要背要學的古詩,都通過漫畫的形式展現出來,讓孩子在哈哈大笑中背過唐詩,對于家長來說,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