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己又名解離、粉防己、漢防己、石蟾酥,為防己科植物防己的干燥根。
防己性寒,味辛、苦。歸膀胱、腎、脾經。
傳統醫學認為防己利水消腫,祛風濕止痛。《本草綱目》記載防己:治療水腫風腫,去膀胱熱,傷寒寒熱邪氣,中風手腳攣急,通腠里,利九竅,止瀉,散癰腫惡結,諸蝸疥癬蟲瘡。
現代醫學藥理作用認為防己鎮痛;解熱,抗炎;肌松;降血壓;抗心律失常;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變;阻斷交感神經節傳遞;降血脂等。
中 醫 經 典 名 方
宣痹湯《溫病條辨》
【方劑組成】防己、杏仁、滑石粉、薏苡仁各15克,連翹、山茱萸、半夏、赤小豆、蠶砂各9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功能主治】活絡止痛,清化濕熱。用于風濕性關節炎,關節紅腫疼痛等癥。
本 草 古 方 精 粹
秘方一 皮膚水腫(水氣在皮膚中,按之下陷,但不怕風):取防己、黃芪、桂枝各60克,茯苓180克,甘草60克混合,每次取30克,加水1升,煎至半升服下。每日2次,此方劑名'防己茯苓湯’。
秘方二 傷寒喘急:取防己、人參等份,研末,每次用桑白湯送下6克。
秘方三 肺痿喘嗽:取防己6克,研末,加漿水1碗,煎至7成,仔細飲服。
秘方四 咯血多痰:取防己、葶藶等份,研末。每服用糯米湯送下3克。
臨 床 驗 方 精 粹
驗方一
【處 方】防己20克,豬苓、澤瀉、涪陵起、赤小豆、黃芪、白術各15克,桂枝、酒川軍、制馬錢子各3克。
【制用法】初期加麻黃,桔梗等;中期加薏苡仁,赤小豆;后期加葫蘆巴、鎖陽等。最后用六味地黃丸、金匱腎氣丸以鞏固療效。同時配合鐵箍散,酒調濕敷患處,每日1次。
【主 治】膝關節積液。
驗方二
【處 方】防己、茯苓、茯苓皮、車前子(包)、車前草、箯蓄、半枝蓮、馬齒筧、牛膝各20克,白術、金錢草、海金沙、雞內金、石韋各30克,黃芪50克,穿山甲15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次300毫升,早、晚溫服,每日1劑,15日為一個療程。
【主 治】治尿石癥。
特別提示:以上內容均選自《本草綱目》和中醫經典藥方,僅供參考,切勿自行配制,自行調理,服用前請在醫師指導下進行服用,感謝您的關注,希望能給您帶來幫助!!!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