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鞠。
南昌瓷板畫,又稱瓷像,是江西特有的一種繪畫藝術。南昌是一座有著22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的地理位置,使它成為歷代文人、商賈的流連之地,賦予了它“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特質,而鄰近的景德鎮陶瓷文化,更促進了瓷板畫的形成。民國初年,有個叫梁兌石的人在南昌開設了麗澤軒瓷莊,聘請藝人按顧客的要求繪制肖像和粉彩瓷器,開創了瓷板畫的先河。在他的帶動下,南昌陸續出現了各類瓷板畫,也涌現出一批瓷板畫家。南昌瓷板畫在繼承中國傳統繪畫、陶瓷彩繪的基礎上,兼容西方攝影的藝術特點,將精妙的畫工和高超的燒瓷技藝巧妙的結合在一起,真是令人嘆為觀止。
歡迎關注非遺說,明天見。
瓷板畫
瓷板畫是指在平素瓷板上使用特殊的化工顏料手工繪畫、上釉,再經高溫燒制而成的一種平面陶瓷工藝品 。瓷板畫具有瓷板平整光潔之美??裳b裱、或嵌入屏風中,作觀賞用。 2008年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瓷板畫』
所屬地區:江西省
遺產編號:Ⅶ-89
申報人/申報單位:江西省南昌市
程意亭粉彩花鳥瓷板
興于清末源于江西景德鎮的瓷板畫瓷板畫,由景德鎮燒瓷藝術演繹而來,形成于南昌,主要流傳分布在南昌市、景德鎮、九江等及鄰近省市。
瓷板畫是2008年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瓷板畫既是瓷又是畫,是瓷器文化與繪畫藝術的完美結合,傳承了贛文化的歷史。
瓷板畫品種多樣,有青花、青花釉里紅、五彩、素三彩、斗彩、粉彩、墨彩、淺絳彩等,圖案內容涉及面廣,包括人物、山水、花卉、蟲鳥、魚藻及吉祥圖案等,形制則有長方、圓形、橢圓、多方、多角、扇面等多種形制。
瓷板畫與紙絹畫相比,材料物理和化學性能都很穩定,不怕潮濕,不怕霉變,其色彩將保持數十年的鮮艷。
『歷史』
瓷板畫最早可追溯到秦漢時期,而真正意義上的“瓷板畫”則出現在明代中期。從清中期開始,瓷板畫的發展走向了興盛。
明清時期囿于制作工藝水平,瓷板畫面積較小,雖有青花、青花釉里紅、斗彩、五彩、粉彩幾種,但作品遠沒有器皿類陶瓷多。
晚清時期,一種與粉彩工藝風格相近的淺絳彩悄然出現。淺絳彩藝術摒棄了當時粉彩分工細、工藝繁、以發樣照描的工藝過程,從咸豐年間興盛以來,一度成為景德鎮釉上彩的主要品種。淺絳彩瓷板畫一度成為景德鎮瓷板畫發展中的高潮。
民國初年,淺絳彩已漸衰微,隨之而起的民國粉彩承接了淺絳彩藝術所創的先河,將中國畫韻致與粉彩工藝的結合推向了一個新的境界。早期名家潘宇、汪曉棠等人融畫理筆墨于工藝技巧之中,用筆靈活而工謹,設色雅致而俊秀,瓷畫結合,別具一格。繼之而起的“珠山八友”結社圖新,在繼承粉彩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力圖在瓷藝與畫藝上有所突破。
至20世紀五六十年代,景德鎮制作瓷板的技術有了很大提高,當時東風瓷廠所生產的六尺四瓷板是解放前所望塵莫及的。
20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社會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隨著藝術觀念和審美情趣的變化,概念化、圖說式的傳統題材內容被去蕪存菁,從而引起藝術的內容與形式、媒質與風格的變化。
而今日,瓷板畫形式多樣,博采眾長,不斷推陳出新,各種藝術觀念與風格并存,乃時代之新貌。
『特點』
瓷板畫的特別之處在于除了畫之外,瓷板還需要兩次入火燒制,很容易發生變形、窯裂,成功率極低,故鮮見精品,價格自然也就較高。
瓷板畫具有瓷板平整光潔之美,便于陶藝家以瓷當紙,隨意揮毫,充分發揮作者的繪畫天才,充分展示瓷畫的審美意境。
瓷板畫是陶瓷藝術家汲取中國傳統繪畫精髓,表達東方審美理想的重要載體之一。瓷板畫便于表現中國畫的神韻和意味,符合中國人傳統的審美習慣和審美趣味。吸收了傳統國畫的畫風,又烙上現代山水畫的印記。
瓷板畫的色彩不會因日曬水浸而變色,便于收藏。它的材料物理和化學性能穩定,不怕潮濕,不怕霉變,只要不撞擊便不會損壞。
『工藝』
瓷板畫制作工藝復雜。首先,須如同繪畫一般將各種顏色的釉料涂抹在素瓷板上,形成畫幅;然后在板面上施一層透明釉;最后入窯高溫燒制,經過系列過程成型。
瓷板畫從圖片的選擇、藝術加工,繪制前的乳香油的煉制,顏料的調制、毛筆的處理至繪制的具體步驟和技法,都十分嚴謹、細致。
瓷板畫的制作工藝和一般的陶瓷工藝品差異概括來說不大,就是先制作好陶瓷(板)然后通過直接手繪的方式把圖案繪制到陶瓷板上面,再經過高溫燒制等工序制作而成。簡單地想象一下就是把陶瓷花瓶攤開成平面就成瓷板畫了。
瓷板畫相比立體陶瓷工藝品的一大特點就是它是平面的,面積大小自由度高,小可以做成一頁長寬15*5厘米的書簽,大可以拼接成長寬10*10米戶外廣告牌。
瓷板畫面積越大越不好做,每兩塊瓷板之間的圖案要含接得好,這樣一來要求的技術就要更高,難度就自然加大了,因此拼湊的瓷板畫價格也會高一點。
瓷板畫從工藝效果來分有三種:第一種是亮光,表面如覆蓋了玻璃一樣光滑鮮亮;第二是亞光,表面和普通紙絹畫一樣不反光;第三種是半亞光,也就是介乎前兩種之間。
『鑒賞』
鑒賞瓷板畫時要注意“六看”:一看瓷板是否平整,凡瓷板中間拱起或歪斜者,均屬次品。二看瓷板表面是否光潔,凡表面有縮釉、黑斑者,均屬次品。三看瓷板是否完整,凡輕敲聲音悶啞有裂縫者,均屬次品。
四看瓷板畫面是否整潔,凡畫面有釉色脫落或被抹擦痕跡者,均屬次品。五看瓷板畫意是否精美,凡粗制濫造者,均屬次品。六看瓷板畫燒制工藝是否到位,凡窯變不佳、發色暗灰者,均屬次品。
瓷板畫需考慮瓷板、胎釉、上色以及畫法技巧,如果做工精良,字體瀟灑,流暢,一氣呵成,這樣的作品往往是大家風范,值得關注。
『瓷板畫名家』
晚清民國年間,江西景德鎮一帶聚集了不少創作瓷板畫的藝人。1928年的一次偶然機會,一位客商預訂瓷板畫,瓷板畫藝人王琦、王大凡聯絡同好鄧碧珊、汪野亭、何許人、程意亭、畢伯濤、劉雨岑,每人畫一幅瓷板畫,畫完之后,很多人看了都非常驚訝和喜歡,請他們八人繼續畫。
這樣,他們后來就成立一個瓷藝社,取“花好、月圓、人壽”之意,雅稱“月圓會”,相約每月望日,月圓雅集珠山,以畫會友,以會聚友,切磋畫藝,稱為“珠山八友”。
“珠山八友”創作的鼎盛時期為晚清、民國至文革前的數十年間,留下的作品不多,歷來是陶瓷收藏家夢寐以求的收藏品。
何許人 瓷板畫作品
『傳承人』
馮杰,南昌瓷板畫研究中心名譽主任,南昌瓷板畫第六代傳人。
今年72歲的馮杰大師,已經入行近60個年頭,以超寫實風格將瓷上肖像推向頂峰。見證了南昌瓷板畫這100年藝術的起起落落,從未因外界的變化,而改變他對南昌瓷板畫的熱愛與堅持。
瓷上肖像畫所運用的是寫實主義的西方油畫技法,沒有扎實的油畫功底很難畫好。馮杰有扎實的油畫基礎,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瓷上肖像畫技法,并能夠透徹領悟其人物的造型、筆法、色彩規律。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南昌瓷板畫傳承人 :王躍林
1958年出生,江西南昌人。師承陳信高、馮杰?,F任南昌工藝美術廠藝術總監,主攻瓷板肖像畫。其瓷板肖像畫曾多次參加過全國工藝美術博覽會并獲獎。
『發展』
業內人士說,他十年前花5000元購買的4幅汪野亭的淺絳山水瓷板畫兩年前出手時賣了15萬元,“現在其市場價已經超過25萬了,5000元的瓷板畫十年漲了50倍,漲幅相當驚人。近年來,不僅僅只是“珠山八友”這類名家瓷板畫價格逐年走高,二三流名家作品甚至是非名家的精細作品價格也同樣一路上漲。
任何非物質文化遺產,只有發展才是最好的保護。為了讓瓷板畫贏得市場、走進千家萬戶,藝術家們不斷創新工藝,在繼承傳統“點子法”的基礎上,大膽吸收油畫、粉畫、水彩畫、版畫、素描等技巧,兼收并蓄,使畫面更具藝術性,實現從工藝品到藝術品的轉變,從而提升了其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
『傳承』
由于其特定的制作程式復雜、習藝時間長,再加上現代科技藝術產品的沖擊,特別是上個世紀80年代投影瓷像、數碼燒瓷等高新技術的問世,瓷板畫陷入了嚴峻的困境。目前瓷板畫傳承隊伍嚴重老化,仍在作畫的老藝人也極其稀少。南昌瓷板畫將面臨后繼乏人的局面,處于瀕危狀態,己成為一種民間絕技。
徐仲南粉彩《蒼松》
為保護這項絕活,南昌市瓷版畫研究中心走進南昌幾所主要高校,尋覓第七代“傳人”。
本次瓷版畫尋“傳人”活動將在南昌大學、江西師范大學、江西科技師范學院等幾所高校陸續展開,主要采取大師巡回授課的方式宣傳瓷板畫,并在高校中尋找和培養“接班人”。
張松茂作品 仙女湖
南昌瓷版畫彭樹平《剃頭匠》
畢淵明 粉彩松鼠圖 瓷板畫
帶你走進非遺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