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遺址考古重大發現20日揭曉”再次映入人們的眼簾,多條新聞登上熱搜。
我們現在從三星堆遺址發掘出來的文物就主要都是商代晚期的物品。
所以一定要注意,是商代晚期!商代晚期!商代晚期!
一些文章中所謂的“現在三星堆發現的青銅器金器已經超越了中原地帶商代青銅器的制作水平”簡直就是睜著眼睛說瞎話。
這次三號坑新出土的青銅器是不是很像簡配版的四羊方尊。
公元前16世紀,隨著殷商勢力的南向擴張,商朝的軍隊從河南打到了長江沿線,并建立了大型據點。這個據點就是現在武漢城市文化的源頭,盤龍城遺址。其不但是大型的軍事據點,還是大型的青銅器鑄造中心。
盤龍城遺址所代表的商朝文明持續沿江發展,進而滲透到了江西、安徽、湖南直至成都地區。從而中原文明覆蓋了整個長江流域。
因此,《蜀王本紀》所載的:“望帝積百余歲,荊有一人,名鱉靈,其尸亡去,荊人求之不得。鱉靈尸隨江水上至郫,遂活,與望帝相見。望帝以鱉靈為相。時玉山出水,若堯之洪水。望帝不能治,使鱉靈決玉山,民得安處。鱉靈治水去后,望帝與其妻通。慚愧,自以德薄不如鱉靈,乃委國授之而去,如堯之禪舜。鱉靈即位,號曰開明帝。帝生盧保,亦號開明。”就可以更好的理解了。
長江下游的“鱉靈”部落,被商朝軍隊打敗后,向長江上游遷移,隨即和蜀地原住民產生沖突,最終擊敗了蜀地的原住民代表望帝,獲得了蜀地的主導權,建立“開明王朝”。
現在隨便一個穿越劇的主角穿越回去都能引領時代科技,如果真是外星人還會這么low?
但有人說,青銅器面具這么怪,怎么可能是地球人!一定是對外星人的崇拜。
還有人說,三個青銅器面具,其中小的兩個額部有直立向上的夔龍形紋,也就是人們所說的“通天尺”,而大的沒有,額部的洞則是三只眼的象征。
而且這個青銅面具體型巨大,并不是人戴的。而應是在石像或木像上的。如圖騰一般。而其具體的大小,可以通過發掘現場的照片感受一下。
所以,縱目人青銅器面具可能是對蠶叢進行祭祀用的器物。其突出的雙眼則是對蠶叢縱目的夸張表達,以示分別。
而且之所以大的沒有“通天尺”,是因為大青銅器面具的“通天尺”損毀嚴重,沒有修復而已。
三星堆文明真的是西方文明嗎?
在地中海沿岸的古希臘、古埃及文明、古巴比倫文明中,則有均有以杖作為權利象征的文化現象。
《禮記·曲禮》有載“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謝,則必賜之幾杖。”中原文化對“杖”的態度只是側重于其生活用具的作用,并未上升到王權、神權的象征標志。
而金杖上的魚、鳥、王的紋飾,則有可能是古籍中所記載“魚鳧”所使用或代表性的器物。
但相對三星堆出土的黃金面具其在式樣上和古埃及面具有著明顯的不同。
因此只能說明古埃及文明和三星堆文明均有在祭祀儀式上使用金面具的習慣,但并不具有同時期的傳承關系。
而且在同時期的中原地區,如陜西城固縣、北京平谷劉家河的商墓中,也有青銅面具出土。
在金器的使用方面,除了古蜀國的轄地內有金礦,便于就地取材外。也說明古蜀國的上層貴族更傾向于西亞、埃及文化這種喜用黃金的特點。中原的商周雖然也有金器,但是遠沒有像古蜀國這樣對其如此器重。
而且三星堆的冶金工藝也并不像網絡營銷號宣傳的那么先進。什么“那時沒有煉金術,黃金從何而來!”、什么“超薄金飾!震驚世人!”......
“狗頭金”不去了解下?“金的延展性”不去復習下?
而關于所謂的“象牙”不解之謎,說四川沒有大象,祭祀坑中的這么多的象牙從何而來?!不是外星的空間運輸技術就是印度帶過來的。這種觀點就如是方舟子般無知,但至少方舟子沒有說四川沒有大象。
而且在商周時期,黃河流域都是大象的活動中心。只是隨著氣候的變化及人類的捕殺,慢慢遷移、消失、滅絕而已。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三星堆遺址所處的時期是公元前2800年至公元前1100年(中原處于新石器時代至商朝末期)而金沙遺址所處的時期是公元前1100年至公元前700年。(中原處于商朝末期至東周初期)
在金沙出土的金冠帶與三星堆出土的金杖上,都出現相同的魚、鳥、箭紋飾。
而且兩個遺跡中在都存在體現對太陽的崇拜的器物。
每個文化都有自身獨特的文化和藝術氣息。所以雕刻、繪畫是除了文字之外,最能提現一個文化的傳承。
例如三星堆最新出土的黃金面具,和金沙遺址出土的簡直就是孿生兄弟。
金沙遺址目前雖尚未發現大型青銅器皿,但出土了若干銅鳥、銅鈴、銅掛飾、銅牛首等小型青銅器及青銅殘片。
而我們可以從三星堆遺址新出土的方尊銅鳥裝飾中看出,其與金沙遺址出土的銅鳥裝飾幾乎一致,只是金沙遺址的更為精致一些罷了。
隨著三星堆發掘工作的持續,“你一句我一句,三叔明天就入獄”的梗又傳播開來。
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在《盜墓筆記》系列小說的《秦嶺神樹》一卷中,曾出現一棵青銅神樹。其相似的細節引發網友驚嘆:“所以說書里的....都是真實存在的嗎!”、“細思極恐!三叔是怎么知道的!”......
也因此#南派三叔#被一道送上了熱搜。
其實,秦嶺神樹并非完全虛構。《盜墓筆記》是2006年開始連載的。而三星堆的青銅神樹,早在1986年就已被出土挖掘,并不是這次才出土的。只是那個年代沒有互聯網,大家對其不了解罷了。
而這次的很多介紹三星堆考古發現的新聞,將“青銅神樹”的照片放在了文章中,所以讓很多人誤以為青銅神樹是這次發掘出來的。
盜墓文學作品很吸引人,也豐富了我們的文學題材。但是盜墓絕不等于考古,而且更不能有“通過盜墓讓更多人了解考古,激發對考古、古代文明的興趣”這種想法。
也因此,當央視在三星堆發掘直播節目中連線南派三叔后,遭到了很多網友的群嘲。
通過現場照片我們可以看到,在三星堆遺址發掘現場,一座長55米,寬38米的“考古大棚”搭建在全部8個祭祀坑上方。所有的發掘工作均在艙內進行。
這樣可以在文物被發現后第一時間進行保護和研究,并且可以有效的控制發掘現場的濕度及溫度,以防止文物出頭后遭到二次破損。
而此次共有國內34家考古、文物保護、科技考古、科研院校等單位參加了此次發掘工作,代表著國內最先進的考古水平。
就連祭祀坑內的土壤都要拿去實驗室進行化驗。這也是這次考古中為什么可以在土壤中發現絲綢蛋白質的原因。
即使是在“文物交國家”的精神指導下,考古發掘工作也絕不是可以通過盜墓和民科進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