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文章我分別介紹了組裝電腦工具選擇處理器選擇,主板,內存的的認知,今天接著說電腦的存儲設備-硬盤,對上面不了解的小伙伴不妨點個關注看看前面我寫的內容,雖說不是很權威,但是掃掃盲是足夠了,開篇之前還是那句話我所寫的不一定都正確,如果有什么不對之處或者表達有誤的地方還望大家及時指出,重在交流。
下面我就開始從硬盤的品牌,類型,外觀,主控這幾個方面簡單的做一個說明,我這里再次強調我寫文章只是針對新手,所以不會寫得太詳細只會對其重要的部分進行簡單介紹,至于更深層次的后面和大家一起共同探討。
硬盤品牌;
現在市面上硬盤品牌有三星,浦科特,閃迪,西數,希捷,威剛,東芝,金士頓,英特爾,十銓,光威,七彩虹,影馳,HP,紫光等,其中西數和希捷,東芝,屬于機械硬盤鼻祖,而其他品牌多是固態硬盤為主!
硬盤種類;
硬盤在種類上分為機械硬盤和固態硬盤,下面我就簡單做個介紹;
所謂的機械硬盤就是傳統硬盤,其組成部分由磁頭,盤片,盤片轉軸和控制電機,磁頭控制器,數據轉換器,緩存,接口等幾個部分組成,其運轉方式靠馬達轉動所以叫做機械硬盤,傳統的機械硬盤目前也就幾個品牌了,最常見的就是希捷和西數,其他品牌已經很少見有機械硬盤了,(下圖為機械硬盤組成部分)。
機械硬盤的尺寸普通的臺式機一般為3.5英寸,移動版為2.5英寸,其轉速分別有5400轉和7200轉,緩存從8M到64M 128M不等,理論上是轉速越高,緩存越大速度就越快,對于一般家用建議選擇7200轉64M緩存,對于128M一般用在服務器上家用不推薦,再后來由于考慮到機械硬盤速度和固態硬盤差距太大,廠家推出來另一種神搭配那就是在機械硬盤中加入NAND閃存顆粒使其達到固態硬盤的速度也就是市面上所謂的HHD硬盤!
至于接口,除了以前部分老爺機還是IDE接口,目前基本上是SATA接口了,不知道那個小伙伴還在用IDE接口的硬盤,有的可以舉個手留言,對于這部分機器建議可以收藏了!
再來說固態硬盤,固態硬盤分為兩種一種為SATA接口的固態硬盤,另一種也是這兩年剛推出的M.2接口的固態硬盤,這里我友情提示對于老機器升級的用戶來說一定要看清楚你主板支不支持M.2接口,一般來說前幾年的主板很少支持M.2接口,千萬不要聽別人說M.2固態硬盤速度快就盲目買回家,到時候安裝不上就郁悶了,下面我們來看看SATA接口的固態硬盤和M.2固態硬盤的外觀區別和主板對應接口對比;
在這個M.2固態硬盤中又分為PCI-E協議接口和SATA協議接口,在速度上PCI-E協議接口要比SATA協議接口快很多,前提是需要主板支持,通俗的來講PCI-E協議接口就好比高速公路,而SATA協議接口就好比國道,同樣到一個地方肯定是走高速公路要快得多!M.2在尺寸上又分為2242/2260/2280,金手指接口又分Socket2和Socket3,當接口使用B key或者B+M key時,被稱為Socket2,傳輸模式為SATA或者PCIe X2,Socket2可以走PCIE x2和SATA,當接口使用M key時,被稱為Socket3,傳輸模式為PCIe X4,Socket3可以走PCIE x4、PCIE x2和SATA,對于這種復雜的解釋如果不懂就直接看固態硬盤卡口,一個卡口的肯定會比兩個卡口的要快,具體還是看主控支持那種協議來定。
說完接口我們再來說說固態硬盤的協議,關于這個協議分為AHCI 和 NVMe兩種。AHCI協議走的是普通sata接口速度一般到6G/S到頂了,而 NVMe協議走的是PCIE通道可以最快速度和CPU交換數據其速度可以高達32G/S甚至更高,所以大家在選擇的時候一定要盡量選擇支持NVMe協議的M.2但是有一點需要主板支持!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閃存顆粒和主控了,其閃存顆粒分為SLC(單層次存儲單元)、MLC(雙層存儲單元)以及TLC(三層存儲單元),我們在選擇的時候盡量選擇三星、英特爾、閃迪、SK海力士、東芝、美光等知名制造商,對于主控我們可以選擇三星、Marvell、慧榮、群聯、東芝,國產的有憶芯、國科微等主控。
好了關于硬盤今天我就簡單的寫這么多,如果有什么地方表達的不準確還望大家及時指出,還是那句話我只是業余的電腦愛好者,并非專業如果意義大家可以留言相互探討